2020-07-14

深入推进大保护 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四年间

  • 2020年01月05日 09时2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中华民族母亲河开启发展新征程。

    转眼四年。大江奔流,一如千年,却已焕发新颜。

    2019年1月至11月,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达82.5%,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增速0.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44.5%,比重持续提升。长江经济带正成长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人心

    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重点水域也将相继进入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

    更深刻的变化即将发生。不久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这部全面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法律箭在弦上。

    四年,近1500个日夜。围绕中华民族母亲河,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逐渐铺展,共抓大保护的格局正在形成。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立规矩,明方向——2016年1月5日,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明晰思想指引,确立根本遵循——2018年4月26日,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实践证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共抓大保护非但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促进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记者调研发现,四年来,最深刻的是发展理念的转变。过去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环境问题予以根治,各地逐步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自觉谋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切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2019年1月,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第3次全体会议,向沿江11省市移交163个突出问题。

    3月底,建立问题台账及工作调度和督促机制;6月上半月和9月至10月中旬,对163个突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两轮全覆盖督促检查;先后对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江苏等地生态环境问题暗查暗访,狠抓负面典型予以通报……

    截至目前,163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完成整改115个。沿江11省市累计自查问题3044个,完成整改2076个。

    2018年4月,生态环境部遥感监测发现,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旅游设施、工矿用地等人类活动区域500多处,自2015年以来新增16处,扩大规模76处,侵占破坏生态问题十分突出。随后,一场围绕缙云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铁腕治山行动”全面展开。

    截至2019年12月10日,缙云山保护区内190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84个;340处违法违规建筑整改完成319处,累计拆违8万多平方米。

    问题整改是关键抓手,生态修复及污染治理则是长远之策。

    立足治本。沿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一场场战役接连打响——

    “长江大保护,以前是个‘选择题’,如今成了生死攸关的‘必答题’!”一位基层干部对记者说。

    截至2019年12月中旬,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长度比2018年底增加3954公里,沿江11省市已有579座尾矿库完成闭库;2019年以来沿江11省市累计搬改关转化工企业958家;长江经济带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4%。

    还江于民。大力实施长江岸线生态复绿和滨江岸线整治,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

    坚持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高原明珠”云南滇池2018年全湖水质升至Ⅳ类,为30多年来最好水质,实现“一湖清水还复来”;

    坚持“先治污、后筑景”,武汉市前期拆除各类码头300多个,2019年,又开展长江和汉江核心区103个码头、189艘趸船的拆除、整合、集并工作,两江四岸露出久违的江岸线,呈现“滨江都市画廊”立体景观。

    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新的国家战略蓝图绘就。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后,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一种战略叠加和战略升华,对于完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

    长三角“龙头”腾飞,长江经济带巨龙起舞——

    近日举办的长江流域(长三角)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暨项目对接活动上,200多名来自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代表达成多项合作成果。

    长三角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建立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协同机制。已成立的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与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辐射长江流域100多家园区及数千家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企业。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明确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互联互通、协同发力;

    长江经济带联通“一带一路”,江海相连,激荡澎湃,汇入世界经济大潮。

    2019年1月至11月,沿江11省市开行中欧班列4685列,同比增长32%,占全国总列数的63%。

    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生态产品总价值是GDP的2.73倍、农民以绿水青山入股分红……在国家三大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江西,当地良好的生态优势正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好山好水“卖”出好价钱。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沿江城市成为吸引高素质人才的热土。江苏南通海门市临江新区海门科技园,与崇明岛隔江相望。这里已入驻基因测序、药物研发、制剂生产等百余家企业,一个科技人文生态小镇已现雏形。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仍在路上。既要全力攻坚,不断冲破利益藩篱;更要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深入推进大保护 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四年间

  • 2020年01月05日 09时2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中华民族母亲河开启发展新征程。

    转眼四年。大江奔流,一如千年,却已焕发新颜。

    2019年1月至11月,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达82.5%,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增速0.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44.5%,比重持续提升。长江经济带正成长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人心

    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重点水域也将相继进入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

    更深刻的变化即将发生。不久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这部全面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法律箭在弦上。

    四年,近1500个日夜。围绕中华民族母亲河,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逐渐铺展,共抓大保护的格局正在形成。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立规矩,明方向——2016年1月5日,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明晰思想指引,确立根本遵循——2018年4月26日,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实践证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共抓大保护非但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促进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记者调研发现,四年来,最深刻的是发展理念的转变。过去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环境问题予以根治,各地逐步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自觉谋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切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2019年1月,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第3次全体会议,向沿江11省市移交163个突出问题。

    3月底,建立问题台账及工作调度和督促机制;6月上半月和9月至10月中旬,对163个突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两轮全覆盖督促检查;先后对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江苏等地生态环境问题暗查暗访,狠抓负面典型予以通报……

    截至目前,163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完成整改115个。沿江11省市累计自查问题3044个,完成整改2076个。

    2018年4月,生态环境部遥感监测发现,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旅游设施、工矿用地等人类活动区域500多处,自2015年以来新增16处,扩大规模76处,侵占破坏生态问题十分突出。随后,一场围绕缙云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铁腕治山行动”全面展开。

    截至2019年12月10日,缙云山保护区内190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84个;340处违法违规建筑整改完成319处,累计拆违8万多平方米。

    问题整改是关键抓手,生态修复及污染治理则是长远之策。

    立足治本。沿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一场场战役接连打响——

    “长江大保护,以前是个‘选择题’,如今成了生死攸关的‘必答题’!”一位基层干部对记者说。

    截至2019年12月中旬,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长度比2018年底增加3954公里,沿江11省市已有579座尾矿库完成闭库;2019年以来沿江11省市累计搬改关转化工企业958家;长江经济带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4%。

    还江于民。大力实施长江岸线生态复绿和滨江岸线整治,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

    坚持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高原明珠”云南滇池2018年全湖水质升至Ⅳ类,为30多年来最好水质,实现“一湖清水还复来”;

    坚持“先治污、后筑景”,武汉市前期拆除各类码头300多个,2019年,又开展长江和汉江核心区103个码头、189艘趸船的拆除、整合、集并工作,两江四岸露出久违的江岸线,呈现“滨江都市画廊”立体景观。

    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新的国家战略蓝图绘就。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后,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一种战略叠加和战略升华,对于完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

    长三角“龙头”腾飞,长江经济带巨龙起舞——

    近日举办的长江流域(长三角)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暨项目对接活动上,200多名来自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代表达成多项合作成果。

    长三角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建立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协同机制。已成立的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与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辐射长江流域100多家园区及数千家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企业。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明确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互联互通、协同发力;

    长江经济带联通“一带一路”,江海相连,激荡澎湃,汇入世界经济大潮。

    2019年1月至11月,沿江11省市开行中欧班列4685列,同比增长32%,占全国总列数的63%。

    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生态产品总价值是GDP的2.73倍、农民以绿水青山入股分红……在国家三大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江西,当地良好的生态优势正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好山好水“卖”出好价钱。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沿江城市成为吸引高素质人才的热土。江苏南通海门市临江新区海门科技园,与崇明岛隔江相望。这里已入驻基因测序、药物研发、制剂生产等百余家企业,一个科技人文生态小镇已现雏形。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仍在路上。既要全力攻坚,不断冲破利益藩篱;更要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