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台意见深化县级市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县级市如何乘“市”而上
县级市是全国经济社会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成员。2019年,伴随着射洪获批成为县级市,四川县级市数量达到18个。
新时期,如何推进县级市发展?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深化县级市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意见》。《意见》和之前扩权强县的政策有什么不同?亮点何在?县级市如何抓住机遇,乘“市”而上?近日,记者专访了省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
关键词扩权赋能
开通“省与县级市直通车”,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
县级市从行政层级上来说,还是县。这意味着,在省级范围内,县级市依然要接受省和市(州)的双重管理。打个比方说,就是有两个婆婆。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2007年,我省正式启动扩权强县试点。截至目前,全省已有78个县纳入试点范围。改革的关键点之一,就是赋予县更多自主权。
实际成效如何?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陈健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审批程序还是绕不过市一级,“在具体实践中,不少管理体制上的逻辑没被理顺,遇事逐级审批,省-市-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如何改变?《意见》再次在县级市扩权赋能方面作出重要安排:探索建立“省与县级市直通车”工作机制。县级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超出市(州)管理权限、确需省级层面协调解决的,可视情报省有关方面,抄送市(州)。
同时,进一步下放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内,对原需经市(州)审批或管理的事项,探索试行由省、市(州)委托或授权县级市审批或管理,报市(州)备案;除中央和我省明确规定外,原需经市(州)审核、报省级审批的事项,由县级市直接报省级审批,抄送市(州)。
省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安排是对过往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同时也采用了全新的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县级市的发展主动权。此外还提出市(州)对县级市的发展要构建以规划引导、环保约束为主的统筹协调机制,目的在于既通过放权充分释放县级市发展的活力,也使市(州)创新方式方法实现全域发展目标上的协同。
关键词协同发展
跳出市(州),甚至省的范畴谋划和推进县级市发展
相对于省、市(州),县级市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人口少、产业散,碎片化特征明显。这就需要县级市深入贯彻落实“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区位分布特点,着力构建县级市与相邻县域之间深化合作、良性互动发展的机制。此前,有专家指出,发展县域经济,关键是要跳出县域看县域,构建“城市群-发展轴-经济区”区域发展体系。
《意见》对此着墨很多,跳出市(州),甚至省的范畴来谋划和推进县级市的发展,具体来说,要构建环成都主城区、环重庆、沿江沿线县级市与毗邻县协同发展机制。
具体来说,就是要推动支持简阳、都江堰、邛崃、彭州、崇州、广汉、什邡与成都市主城区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建立协同机制;支持隆昌、华蓥在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生态环境等领域与重庆市毗邻区(县)相衔接。
协同,不只是经济发展,也包括生态保护。《意见》明确,建立峨眉山“双遗产”跨区域协同管理保护机制。完善“大峨眉”旅游发展协调机制,推动峨眉山、洪雅县等相关县(市)共同实施“双遗产”保护规划和片区保护规划。
关键词自主决策
提升县级市在资金、土地使用方面的自主性
钱怎么用?地怎么批?要素的使用问题一直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此前,上级拨付的资金土地,很多都严格规定了使用范围,导致县级市自主权力很小。形象地说,就是“买葱的钱不能买蒜”,即便下面不需要葱,只需要蒜,但专项资金就是不能动。类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包括县级市在内的基层政府。
怎么解决?《意见》明确规定,在财政政策方面,县级市全面开展转移支付资金统筹整合试点,除按中央和我省规定直接确定到项目和不能整合的外,其余转移支付资金由县级市全面统筹整合。同时要求全面实施预算事前绩效管理,建立健全预算事前绩效评估工作机制,防止决策失误,避免超出财力盲目上项目等。
土地也一样。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意见》明确提出县级市要抓住政策机遇,加快编制“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建立健全与之相衔接的用地审批制度、管理与保障方式,从根本上系统性地解决用地审批复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和效益不高、用地指标却又紧张等现实突出问题。
“《意见》在吃透中央精神、结合地方实际的基础上,在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有所创新,形成解决问题的一揽子措施。”该负责人说。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改变“市的牌子县的路子”,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试点
全省183个县(市、区)中,县级市只有18个。相比沿海地区,我省县级市不仅数量少,而且实力弱、能级低,发展方式相对较传统,属于“市的牌子县的路子”。
怎么改变这种局面?此前两年,“亩产论英雄”的做法在浙江被率先提出。简单来说,就是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好、容纳就业多、税收贡献大的地方,能得到更多的土地、能源和排放指标,反之,就会减少。
《意见》明确,从今年开始,在县级市开展开发区(园区)“亩产效益”评价改革试点,综合考评投入强度、产出效益、容纳就业、税收贡献等,对评价较好的县级市和企业给予激励,与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分配挂钩,以此推进高质量发展。
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意见》还明确,要促进创新要素优化布局,支持省内外高校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在县级市设立产教园区或产学研基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推进县级市转变发展路径,推动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记者 梁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