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县域经济释放“镇”能量
制图/朱濉
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村,房屋重建加固后的藏族村寨。记者 杨树 摄
重生态 重特色 重硬件
小城镇处于城镇化发展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关键层级,是区域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极为重要。小城镇如何发挥优势,补齐自身短板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近日,记者走访了成都崇州市、阿坝汶川县、巴中南江县、乐山峨眉山市等地的小城镇,在此寻求答案。
重生态
将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小城镇经济优势
6月26日一早,记者走进峨眉山市符溪镇丰收村。“嘉峨茶谷”项目施工现场,茶艺中心、观景平台雏形初显。未来,在这里不仅可观赏阶梯状分布的茶树田,还可远眺丰收湖湿地。这是峨眉山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旅融合的亮点工程。符溪镇离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两个世界级旅游景区仅有10公里,乐峨眉高速、嘉峨城市干道等多条通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小城镇建设,符溪镇经历过一段曲折。镇长陈志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转型的故事。
靠着发展塑化工、木材加工等产业,符溪成了峨眉山市乃至乐山市有名的工业强镇——全镇规上工业增加值一度突破40亿元。但这些产业带来的不止是GDP增长,“流经镇上的峨眉河那时因为高度富营养化‘绿’得不得了,化工厂附近也臭气熏天。”
2013年,因产能饱和,塑化工、木材加工等产品价格一降再降。当地开始谋划转型。2014年,符溪镇重新梳理出茶叶、旅游和自然生态三大优势资源,决定重拾“生态牌”,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说“不”。“当时,有客商想投资30亿元搞石材加工产业园,我们直接拒绝了。”陈志回忆。
如今,通过对峨眉河流域500米范围实施生态管控,符溪镇已回收了733万平方米沿河土地,改换多彩林以提升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乐山市85平方公里峨眉河流域湿地公园规划里,符溪镇65%的面积都纳入其中。
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的故事则是另外一种版本,其发展旅游经济源于主动选择。2017年8月,驷马镇被评为中国特色小镇,水乡资源、峡谷景观引起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兴趣。今年元旦,驷马镇革新村村民王晓成经营起了农家乐,每逢假期,十多张餐桌一订而空。“早上4点过就要起来备菜,一直忙到晚上12点,每月能挣5000多元。”王晓成说。
前不久,驷马镇修建的川东北首个全透明高空玻璃桥正式对游客开放,该桥主跨286米、高100多米,配套还建有七彩滑道、悬崖秋千、高空溜索等项目。“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景区二期项目建设,让周边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镇党委书记黄绍宾介绍。
重特色
将历史文化遗产变成小城镇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孵化器
历史文化底蕴,是西部小城镇的特色和优势。
最近几天,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镇非遗文化创业园,70多栋土石墙风格的藏式民房正在进行室内装修,“7月初装修就要全部完成。”镇党委书记杜城钢告诉记者。届时,唐卡、雕刻、泥塑等10余个传习所的优秀非遗传承人将入驻这里。
小镇的非遗和民俗文化资源丰富。2008年,该镇陆续成立了唐卡、藏医药、梵音古乐等传习所,许多快被遗忘的民间艺术重新回到农牧民身边,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杜城钢介绍,建设非遗传习创业园,就是要吸引社会资本和人才,助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文化产业孵化器。
6月26日,乐山市犍为县嘉阳·桫椤湖景区,一列旧式窄轨蒸汽小火车驶入芭蕉沟,成排罗列的中、英、苏式房屋映入眼帘,浓郁的工业文化气息瞬间将人的思绪拉回到半个世纪前。
煤炭资源使得深山里的芭蕉沟成了一座热闹的工业小镇。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优质煤开采殆尽,芭蕉沟逐渐失去竞争力,宿舍楼破败开裂、生活垃圾堆成山,旁边的马庙溪里满是淤泥。运输煤矿的芭石铁路也可能拆除。“镇上的英式阁楼、苏式建筑、影剧院、大舞台等,都是这里工业发展辉煌历史的见证。”芭沟镇镇长梁品云回忆,当时就有专家提出这些“不能丢”。于是,依托一辆被称作“工业革命活化石”的嘉阳小火车,落寞的小镇朝着生态旅游转型。
在对集镇园林绿化和山区植树造林持续投入多年后,如今,芭沟镇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建,一幢幢独具风格的老房在加固后将化身酒店、咖啡厅等;芭蕉沟站站台不远处,由棚户区改造的新房拔地而起,全新的老年养护院正在修建。“未来,芭沟至马庙的旅游公路和快速通道也将建成,景区的交通瓶颈会逐步被打破。”梁品云介绍。
重硬件
以基础设施的改善来提升小城镇服务功能
去年11月巴陕高速通车,养了20多年蜜蜂的南江县关坝镇玉泉村村民熊军深刻感受到了交通条件改善带来的变化。最近几天,熊军迎来蜂蜜丰收季,“今年天气好,预计能收获3000斤左右蜂蜜,每斤价格可卖到80元。”熊军说,“巴陕高速通车前,蜂蜜价格每斤只有50元上下。”关坝镇距离南江县城45公里,过去要么把蜂蜜卖给进村收购的贩子,要么驱车2个多小时到县上发快递,物流成本高。现在,小镇到陕西汉中市的车程从数小时缩短至40分钟,不少陕西游客、商贩前来关坝镇买蜂蜜,镇上还开设了快递网点。“邮政还打算与我们签订协议,在他们的电商平台上销售。”
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不仅会制约小城镇的健康发展,也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省“百镇建设行动”大力推行了“9+N”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配套工程,促进“小城镇”实现“大服务”。
在九寨沟县漳扎镇,该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异地重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大楼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投资6000万元,预计8月8日前将投入使用。医院重建是漳扎镇灾后重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一个缩影。位于九寨沟景区的漳扎镇因旅游业快速发展,低档次宾馆数量急剧扩张,一度形成“床位经济”。据不完全统计,漳扎镇所在15公里长的夹皮沟,旅游接待床位数就近5万张,但缺乏配套服务,停车难、交通堵、服务差。
漳扎镇党委书记高恺衡告诉记者,灾后恢复重建,进行“大体检、大保养、大提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将漳扎镇真正建成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目前,漳扎镇正加快建设川九路、九若路、漳大路,推进通用航空、川主寺—九寨沟县城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前期工作,40个建设项目已开工33个,完成投资47.36亿元。今年底,房建项目、管网和堤防等市政设施将全部完工,通信、电力、供水等设施也将完成建设。(记者 罗之飏 吴晓彤 徐中成 史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