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亮剑“微腐败” 厚植党在基层执政基础

  • 2019年01月25日 08时0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2018年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亮点工作回眸(三)

    这段时间,张永富一直沉浸在感激之中。

    张永富是凉山州雷波县烂坝子乡马路口村村民。去年底,在该乡清退草原补贴和生态补偿金截留款现场会上,他领到了那张被某一村组干部私自截留5年的补贴银行卡。“会上,我使劲地鼓掌,拍到手心都红了。”1月19日,电话那头的张永富对记者谈及此事,仍难掩激动。

    2018年,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纵深发展。去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8368件,处分14963人,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中,向群众清退返还收缴的惠农惠民违纪款2359万余元。亮剑“微腐败”,厚植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坚决纠正

    因冒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问题,资阳市雁江区雁江镇二堰村原村主任李先洪受到党纪处分;汉源县大树镇党委副书记郑泓江等人在验收木甘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时不履职尽责,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去年12月13日,省纪委监委网站公开曝光6起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向社会释放出纪检监察机关对“小微权力腐败”零容忍的一个强烈信号。“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紧盯资金密集领域、问题突出行业、群众关注环节加强监督检查,这是我省整治基层“微腐败”的鲜明特色。

    “老乡,你的低保领了吗?领了多少钱?”近日,广安岳池县纪检干部刘静、王奕翔在与乔家镇陈家湾村群众攀谈中,开始了一天的监督检查。像这样跟群众在摆“龙门阵”中收集问题线索,是我省各级纪委一竿子插到基层摸实情的真实写照。2018年,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责主业,省纪委监委坚持正风肃纪联席会和重点县联系点制度,把责任压力一直传递到“神经末梢”。

    “我省市、县、乡三级纪委充分发挥一线监督作用,把查处基层‘微腐败’作为主要任务扎实推进。”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教育、医疗、低保、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严肃整治惠民政策落实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8368件,处分14963人,同比分别增长152.62%、66.18%,省纪委通报曝光典型案例62起。

    在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中,我省还创新监督方式,探索运用“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监督新模式。2018年,我省各地全面开播“阳光问廉”节目,采取群众反映线索、媒体直播曝光、纪委调查问责的方式,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问责2769人。

    去年以来,我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反腐“拍蝇”结合起来,严格落实“一案三查”,对涉黑涉恶问题和“保护伞”问题同步介入、同步核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694起,处分655人,移送司法机关97人,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真正让老百姓拥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田间地头摸情况,护好贫困群众“奶酪”

    去年9月11日,在省纪委常委会议室,来自我省贫困县的16名县纪委书记被集体约谈,约谈的原因是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不到位、成效差。“这既是警钟又是鞭策,回去后一定加倍履职尽责,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措施精准落地落实。”一位被约谈的县纪委书记说。

    2018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监督责任,对胆敢向扶贫资金伸手的严惩不贷。一年来,我省坚持脱贫攻坚任务推进到哪里,监督执纪就跟进到哪里。把坚持和完善省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直查直办、贫困县纪委书记“一年两例会”、贫困县重点联系等“五项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延伸落实到基层。

    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实没有?扶贫领域潜藏深处的线索如何发现?我省开启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纪委(监委)联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工作机制给出了答案。

    “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紧盯扶贫领域问题突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的地区,事先不打招呼、不定线路,盯着问题线索、带着反映的问题直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项目现场,面对面向群众了解情况、核实问题。”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仅省纪委监委去年开展的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85个,点对点发函督办17个市(州)108个问题线索。

    与之同步,我省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纳入巡视巡察工作规划,省市县三级联动,对40个县(市)、12个省直部门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市、县两级对2018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开展全覆盖专项巡察。

    动了贫困群众“奶酪”,必被严惩。我省将2018年确定为专项查处年,一批扶贫领域“蛀虫”被查处。严肃查处贪污受贿、挪用私分、虚报冒用、强占掠夺等扶贫领域突出问题8537件、处分7204人,同比分别增长350.03%、192.73%。

    “一卡通”专项治理,2万余人限期说清问题

    “吃不好也睡不好,压力很大。”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丹松村党支部书记汪某说,自从“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启动以来,总担心纸包不住火。最终汪某来到镇纪委,主动交代了代领村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问题。

    针对“一卡通”多卡发放、多头管理带来的监管盲区,我省率先在凉山州全面启动“清卡行动”。随后的6月,省纪委监委联合省委农工委、财政厅、审计厅、银监局,在全省全域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集中整治私自保管代管、违规扣留扣押群众“一卡通”以及利用群众“一卡通”雁过拔毛、截留挪用等问题。

    专项治理期间,省纪委监委发布《关于限期主动说清问题的通告》,敦促有关人员限期向当地纪检监察机关主动说清问题。治理工作启动以来,21个市(州)均组成工作组,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网址,进村入户开展察访,听取群众反映,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进行多轮次、地毯式监督检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无差错”,做到搞清楚发了多少钱,每个部门有“哪些卡”“哪些补贴”;搞清楚办了多少卡,每户群众“一卡通”到底“办了多少张”“谁在用卡”;搞清楚钱到了哪里,有没有截留、滞留。

    疾风厉势整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违纪违法问题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清理“一卡通”4481万余张,24972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说清问题,上交违纪资金8044万余元。

    专项治理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在不放松专项治理的同时,我省已在凉山、乐山和内江等地先行先试,依托社保卡由财政部门集中直接发放财政补贴资金。积极推动“多卡”变“一卡”,变“一卡通”为“一卡统”。

    目前,我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有关做法经验已在全国十几个省份推广。 (记者 石小宏 陈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亮剑“微腐败” 厚植党在基层执政基础

  • 2019年01月25日 08时0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8年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亮点工作回眸(三)

    这段时间,张永富一直沉浸在感激之中。

    张永富是凉山州雷波县烂坝子乡马路口村村民。去年底,在该乡清退草原补贴和生态补偿金截留款现场会上,他领到了那张被某一村组干部私自截留5年的补贴银行卡。“会上,我使劲地鼓掌,拍到手心都红了。”1月19日,电话那头的张永富对记者谈及此事,仍难掩激动。

    2018年,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纵深发展。去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8368件,处分14963人,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中,向群众清退返还收缴的惠农惠民违纪款2359万余元。亮剑“微腐败”,厚植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坚决纠正

    因冒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问题,资阳市雁江区雁江镇二堰村原村主任李先洪受到党纪处分;汉源县大树镇党委副书记郑泓江等人在验收木甘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时不履职尽责,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去年12月13日,省纪委监委网站公开曝光6起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向社会释放出纪检监察机关对“小微权力腐败”零容忍的一个强烈信号。“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紧盯资金密集领域、问题突出行业、群众关注环节加强监督检查,这是我省整治基层“微腐败”的鲜明特色。

    “老乡,你的低保领了吗?领了多少钱?”近日,广安岳池县纪检干部刘静、王奕翔在与乔家镇陈家湾村群众攀谈中,开始了一天的监督检查。像这样跟群众在摆“龙门阵”中收集问题线索,是我省各级纪委一竿子插到基层摸实情的真实写照。2018年,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责主业,省纪委监委坚持正风肃纪联席会和重点县联系点制度,把责任压力一直传递到“神经末梢”。

    “我省市、县、乡三级纪委充分发挥一线监督作用,把查处基层‘微腐败’作为主要任务扎实推进。”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教育、医疗、低保、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严肃整治惠民政策落实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8368件,处分14963人,同比分别增长152.62%、66.18%,省纪委通报曝光典型案例62起。

    在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中,我省还创新监督方式,探索运用“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监督新模式。2018年,我省各地全面开播“阳光问廉”节目,采取群众反映线索、媒体直播曝光、纪委调查问责的方式,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问责2769人。

    去年以来,我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反腐“拍蝇”结合起来,严格落实“一案三查”,对涉黑涉恶问题和“保护伞”问题同步介入、同步核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694起,处分655人,移送司法机关97人,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真正让老百姓拥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田间地头摸情况,护好贫困群众“奶酪”

    去年9月11日,在省纪委常委会议室,来自我省贫困县的16名县纪委书记被集体约谈,约谈的原因是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不到位、成效差。“这既是警钟又是鞭策,回去后一定加倍履职尽责,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措施精准落地落实。”一位被约谈的县纪委书记说。

    2018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监督责任,对胆敢向扶贫资金伸手的严惩不贷。一年来,我省坚持脱贫攻坚任务推进到哪里,监督执纪就跟进到哪里。把坚持和完善省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直查直办、贫困县纪委书记“一年两例会”、贫困县重点联系等“五项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延伸落实到基层。

    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实没有?扶贫领域潜藏深处的线索如何发现?我省开启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纪委(监委)联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工作机制给出了答案。

    “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紧盯扶贫领域问题突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的地区,事先不打招呼、不定线路,盯着问题线索、带着反映的问题直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项目现场,面对面向群众了解情况、核实问题。”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仅省纪委监委去年开展的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85个,点对点发函督办17个市(州)108个问题线索。

    与之同步,我省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纳入巡视巡察工作规划,省市县三级联动,对40个县(市)、12个省直部门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市、县两级对2018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开展全覆盖专项巡察。

    动了贫困群众“奶酪”,必被严惩。我省将2018年确定为专项查处年,一批扶贫领域“蛀虫”被查处。严肃查处贪污受贿、挪用私分、虚报冒用、强占掠夺等扶贫领域突出问题8537件、处分7204人,同比分别增长350.03%、192.73%。

    “一卡通”专项治理,2万余人限期说清问题

    “吃不好也睡不好,压力很大。”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丹松村党支部书记汪某说,自从“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启动以来,总担心纸包不住火。最终汪某来到镇纪委,主动交代了代领村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问题。

    针对“一卡通”多卡发放、多头管理带来的监管盲区,我省率先在凉山州全面启动“清卡行动”。随后的6月,省纪委监委联合省委农工委、财政厅、审计厅、银监局,在全省全域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集中整治私自保管代管、违规扣留扣押群众“一卡通”以及利用群众“一卡通”雁过拔毛、截留挪用等问题。

    专项治理期间,省纪委监委发布《关于限期主动说清问题的通告》,敦促有关人员限期向当地纪检监察机关主动说清问题。治理工作启动以来,21个市(州)均组成工作组,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网址,进村入户开展察访,听取群众反映,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进行多轮次、地毯式监督检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无差错”,做到搞清楚发了多少钱,每个部门有“哪些卡”“哪些补贴”;搞清楚办了多少卡,每户群众“一卡通”到底“办了多少张”“谁在用卡”;搞清楚钱到了哪里,有没有截留、滞留。

    疾风厉势整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违纪违法问题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清理“一卡通”4481万余张,24972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说清问题,上交违纪资金8044万余元。

    专项治理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在不放松专项治理的同时,我省已在凉山、乐山和内江等地先行先试,依托社保卡由财政部门集中直接发放财政补贴资金。积极推动“多卡”变“一卡”,变“一卡通”为“一卡统”。

    目前,我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有关做法经验已在全国十几个省份推广。 (记者 石小宏 陈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