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赴广东佛山慰问川籍农民工文艺汇演受到热烈欢迎
喜笑颜开
精彩开演
1月21日晚,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影剧院成了欢乐的海洋,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当晚,以“川音川情——走进佛山”为主题的省委省政府赴广东佛山慰问川籍农民工文艺汇演在这里举行,受到川籍农民工的热烈欢迎。千里之外听到乡音,体会到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爱,感受到家乡亲人的牵挂关怀,让农民工们心里无比温暖。
台前
听乡音
特别亲切特别开心
“过年了,过年了,彝家人民过新年,勤劳的彝家人欢歌笑语庆新年,宰杀过年猪,老人送祝福,青年男女们的祝酒歌儿唱红了火塘,映红了天边……”一首热烈欢快的彝族歌曲《过年好》,拉开整场演出的序幕。
台上载歌载舞,台下热情洋溢。欢快喜庆的节日氛围充满整个剧场,传递出对新年的美好希冀。坐在观众席上的彝族青年沙马纠土激动不已,他一直举着手机录制视频,节目结束时又拼命鼓掌:“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在这里看见家乡的歌舞,真是太好了!”去年9月,沙马纠土通过政府组织的招聘会,来到广东新宝电器有限公司务工。“离家那么远,难免思念家乡,以后可以经常把节目视频拿出来看。”
“祝福的话语送给你,欢迎的歌声唱给你。大家一起跟我说新年好,好不好?”在主持人充满激情的带动下,“新年好”的呼声响彻全场,掌声雷动,全场气氛达到高潮。一系列具有浓厚四川特色的节目《好吃嘴》《火巴耳朵》《变脸》等相继登场,勾起在场农民工对家乡美食等的回忆。
遂宁籍农民工岳素英到佛山务工已经快20年,第一次在佛山看到家乡党委政府组织的文艺演出,感觉非常亲切:“节目都很好看,印象最深的是四川车灯《好吃嘴》节目,里面提到龙抄手、夫妻肺片、赖汤圆,我就想到四川的美食了。还有四川荷叶《过年》,看到演员手上拿的烘笼,我就想起了小时候在四川过年的场景,20多年没见到这个东西了,感觉很亲切。”
而川剧绝活《变脸》一登台,更是赢得满堂喝彩。自贡籍农民工吴倩告诉记者:“我知道那是川剧的绝活,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在现实中看还是第一次,感谢家乡政府、感谢家乡演员。”
话乡情
非常思念非常温暖
拍照、录像、发朋友圈……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观众席上的李晓梅一直在“忙碌”着。她把节目四川盘子《采花》的表演片段录下来发到朋友圈。“这是政府组织的对四川农民工的慰问演出。”她骄傲地回复朋友们的询问。她的哥哥李遂斌坐在旁边,认认真真地看节目,不时开心地大笑并鼓掌。
上世纪90年代,李遂斌从家乡巴中来到佛山,最初在工厂务工,后来又自主创业,如今已在佛山成功创办了好几家公司,三年前还回乡投资,在巴中也开了一个厂。“现在家乡党委政府这么重视农民工工作,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我准备回去再考察一下有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
“节目太精彩了,能感受到演员们的精心准备,能感觉到党委政府对我们的真诚关心。”看完节目,在广东东泰五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务工的安万军和同事聊天时发出感叹。乡音勾乡愁,乡情催还乡。安万军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绵阳三台县,春节给家人的礼物已经买好,看了这场演出,更加思念家乡亲人,真恨不得立刻踏上返乡回家路。
文艺演出虽然只有不到短短两小时,但它带给川籍农民工的温暖却久久不散。农民工们纷纷表示,感谢党委政府让他们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听到乡音、叙了乡情。他们纷纷通过自己的朋友圈,把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传递给其他在广东打拼的川籍农民工。
凉山州彝族青年石洛以布告诉记者,他的亲友老乡们加起来有上百人在广东务工,他本人也是去年12月通过政府组织的招聘会,来到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目前已经是一个7人小团队负责人:“政府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工作机会,我们都很珍惜。”
目前,我省有450万农民工在广东务工。佛山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佛山安排广东(佛山)对口凉山财政援助资金5000万元用于凉山州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包括电工、厨师、建筑工等各类培训班共计782期,培训37941人次。2018年,凉山州有6718人到佛山转移就业。
幕后
这顿川味文化大餐
这样“烹制”
民族歌舞、方言散打、四川清音、川剧变脸……1月21日晚,在广东佛山上演的文艺汇演,持续了近两个小时,这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又充满乡土特色和四川情结的文化大餐是如何“烹制”的呢?
据节目总导演、省曲艺研究院院长沈军介绍,这台演出前期筹备了很长时间,在节目内容、演出演员的选择上,都经过充分考量,就是要用充满乡音乡情的演出,给老乡们带去家乡的温暖和问候。
“菜谱”丰富
精心编排充满浓浓川味
“此次演出主题是‘川音川情’,所以我们选择了很多带有四川地方特色的方言节目,因为临近新春,所以整体氛围要欢乐喜庆、闹热祥和。”沈军说,在节目形式上,选择了包括金钱板、四川清音、四川盘子、四川车灯等,都是本土传统曲艺;而内容上,既有与春节主题相关的,也有接地气的生活化的内容,还有充满正能量、歌颂美好新时代的节目。
“我们长期承担送演出到基层的各类任务,了解群众的喜好,很多节目也是从实际生活中创作得来的。”沈军介绍,经过导演组、演员组多次讨论,最终挑选出了既有《火巴耳朵》等曾在全国、全省比赛中获奖的节目,也有在传统琵琶弹唱中融入更多艺术形式的《花开盛世》等,还有歌曲联唱《红动中国》等最新编创的节目。
沈军告诉记者,针对川籍在佛山的彝族农民工,此次演出还专门邀请了来自凉山的罗军、马建鹏和江石布3位彝族歌手进行开场表演,由他们带来彝语歌曲《过年好》和《远行的人》。据介绍,这两首歌都是“彝族歌王”奥杰阿格原创的,尤其是《过年好》,在凉山传唱十分广泛。
罗军如今是一名自由音乐人。凭着天生的好嗓音和对音乐的热爱,曾在一次参加选秀比赛时被广州一家唱片公司看中,2005年到广州当过一年多的“南漂”,后来又回到家乡发展。这样的经历,也让他更能体会在外漂泊的人对于家乡的情感。“能够到千里之外给老乡们唱家乡的歌,觉得十分开心。”罗军告诉记者。
“大厨”云集
四川本土明星纷纷登台
此次演出,虽然演员人数不多,但阵容堪称强大。叮当、矮冬瓜、胖姐等四川本土明星纷纷登台,表演拿手节目,此外还选派了不少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共同为观众献上一台精彩演出。
叮当除了与胖姐担任此次节目主持人,还带来了他曾获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的谐剧作品,幽默诙谐,语言风趣,又寓庄于谐、寓教于乐。
此前,叮当刚刚到凉山参加了2019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四川省集中示范服务活动,随后又参与到巴中等革命老区送演出活动,在演出前一天晚上很晚才赶到佛山。连续大半个月连轴转,虽然已经十分疲惫,但整场演出中他依然打足了精神。“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代表四川人民给远方的老乡们送来欢乐、送来温暖,同时感谢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叮当说。
矮冬瓜则和另外两名演员共同带来了曾获得第三届“南山杯”全国曲艺新人新作展演一等奖的金钱板《火巴耳朵》。与传统四川金钱板相比,他们在其中加入了小品元素,让节目更有可看性。矮冬瓜手敲金钱板,说唱故事、笑谈人生。“我们希望通过讲述老百姓生活中一个接地气又充满戏剧效果的故事片段,传递关于生活的真谛,那就是要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充满爱的人生才是更幸福的人生。”矮冬瓜告诉记者。
而四川青年歌手陶辚竹带来了原创歌曲《匠心筑梦》,这也是四川省劳模工匠宣传曲。“掌心里镌刻出四季芬芳,方寸中勾勒出山高水长。打磨时光,花朵在钢铁上绽放;锻造希望,梦想在天地间翱翔……”优美动人的歌声,歌颂劳动之美,弘扬工匠精神,赢得阵阵掌声。
节目单点读
彝语歌曲《过年好》
歌曲讲述了彝族人民过新年的热闹场景——彝族人民全家团聚,每家每户杀猪杀鸡,庆贺人丁兴旺,祈福来年吉祥安康。歌曲节奏欢快、气氛热烈,表达了彝族人民过年的喜庆和欢乐。
歌曲合唱《红动中国》
四十年的改革巨变,带来了中国令世界瞩目的经济腾飞,嘹亮的歌声共同唱响了最激动人心的中国梦。
川剧《变脸》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脸谱形象。
四川荷叶《过年》
四川荷叶是结合了川剧表演艺术和曲艺表现形式的四川曲艺种类,节目展现了过年时老百姓烤烘笼、给压岁钱、放鞭炮的风俗。
四川盘子《采花》
四川盘子是四川独有的曲艺品种,表演者手持瓷碟和筷子边演奏边演唱。四川盘子以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采花》曲调优美,朗朗上口,表现了四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四川清音是四川曲艺中的代表性曲种之一。作为第二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清音,以清丽婉转的韵腔特色,在全国曲艺界独树一帜。《小放风筝》是四川清音传统经典节目,作品描绘了蜀地百姓春日闲暇的悠哉和浪漫。
金钱板《火巴耳朵》
金钱板是四川传统曲艺品种,拥有300多年历史。该节目在传统曲艺上进行创新,融入了情景小品等元素,用诙谐风趣的四川方言,讲述了一个四川老百姓悠闲自在又充满幽默感的生活瞬间,并富有教育意义。
二胡独奏《赛马》
二胡是老百姓非常喜爱的民乐种类。作为二胡表演中的经典作品,《赛马》以其磅礴的气势、奔放的旋律,展现了一幅生动热烈的赛马场图景。
琵琶弹唱《花开盛世》
琵琶弹唱是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独具韵味的曲种。《花开盛世》是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新创的一首琵琶弹唱曲目,结合了清音的表演元素,旋律既有婉转清秀的抒情,也有激昂的情感表达。
女声独唱《匠心筑梦》
劳模工匠主题宣传曲。工匠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劳动者前进的方向,激发劳动自豪感,树立职业使命感。 (记者 刘春华 吴梦琳 采写 图片由记者郝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