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 佳绩频出——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赛事综述
新特色
全民参与 健康共享
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本届省运会开历史先河,增设了12个群众体育项目,共96个小项。“这12个大项中,既有气排球、轮滑等时尚流行项目,又有乒羽等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项目,还有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体育项目以及棋牌类智力体育项目。”四川省体育局社体处处长陈万鹏介绍,此次群众赛事吸引了50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12个项目的决赛阶段比赛。对于不少参赛者而言,这是第一次参加省运会。“以前是在看台上观看比赛,没想到这次我也能登上省运会的赛场。”在群众比赛柔力球项目男子单打决赛中,代表广元市参赛的黄顺虽然只获得一枚银牌,但能站在省运会赛场上,一圆登上省运会舞台的梦想,这让他无比兴奋。
同样圆梦的还有遂宁的王频。在乒乓球60岁以上组中,她将女单金牌收入囊中。2014年省运会在遂宁举办时,王频只是作为观众去观赛,“没想到四年后,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通过群众比赛把普通市民汇聚到省运会的舞台上,亲身体验、亲身参与,激发了大众参与体育锻炼、享受健身乐趣的热情,使全民参与、共享省运的发展新格局已然形成。
新突破
新人涌现 竞技水平提高
本届省运会设有24个竞赛项目,共540个小项。为推进我省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和优势项目梯队建设,本届省运会增设了足球、篮球、排球的男女丙组和女子曲棍球的乙组等组别,新增了体操的男女团体、射击的男女飞碟、田径的男女撑杆跳小项。参赛青少年运动员达9002人。
本届省运会共有10项赛会纪录被打破,全部诞生在田径场,共有19人次打破9项赛会纪录,另有1个团体项目纪录被打破。其中,阿坝的王浩将男子甲组铅球赛会纪录从15.79米提升到了17.44米,乐山的钟小丽将女子乙组200米栏的赛会纪录从30.02秒提升到28.67秒,南充小将黎万东以56.89米打破了男子甲组铁饼55.31的省运会纪录……成都游泳选手樊恬伽展示非凡实力,独揽9枚金牌,创省运会单人夺金数量新纪录。“我的偶像是宁泽涛,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为国争光。”对于未来,小姑娘信心十足。而在游泳、射击、射箭、举重、田径5个项目中也是新人辈出,共有78人成绩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
新人涌现的同时,各地市州竞技水平提升势头正猛。“多地围绕省运会建立了自己的训练与竞赛体系,且在本届省运会上,21个市州均有奖牌入账,形成了各自的优势特色项目。”陈万鹏举例说,比如成都的游泳、羽毛球、乒乓球、射击、射箭、足球,宜宾的体操、篮球,自贡的跳水,广元的举重、皮划艇,广安的赛艇、摔跤,凉山的拳击、散打,阿坝的柔道,巴中的跆拳道等。而这反映出全省业训项目布局更加科学,以及四川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大球”方面,本届省运会足球项目参赛运动员达1737人,篮球项目参赛运动员1070人,排球项目参赛运动员651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三大球”的青少年基础更加广泛和牢实。从奖牌分布看,足球和篮球均有8个市州代表队取得奖牌,排球也有6个市州有奖牌入账,这表明各地对“三大球”的发展高度重视。凉山是毫无疑问的最大黑马,一举拿下男篮甲组、丙组及男足丙组冠军,而此前,他们从未获得过省运会“三大球”项目金牌。
新气象
文化味更浓 赛风赛纪更严
本届全运会首次不设金牌榜、奖牌榜,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代表团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其目的就是要从评价指标上引导体育界摈弃“金牌至上”思想,树立正确的体育政绩观。
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以群众体育反哺竞技体育,四川体育正发生“质”的变化,“金牌至上”已不再是竞技体育的唯一价值和衡量标准,而发掘竞技体育的多元化功能,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更加深入的融合步伐正健。
这样的融合在本届省运会上,也衍生出新的体现形式。本届省运会,首次进行了四川古代体育文物展,以及四川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通过趣味体育文化展演方式,进一步吸引群众参与体育。200余件精美运动文物亮相省运会,通过文物,寻根四川体育发展脉络,让普通群众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省运会也因此有了不一样的、更加亲民的文化味。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泸州雨坛彩龙》《射箭提阳戏·春耕》《川北薅草锣鼓·丰收歌》《高台舞狮》……一系列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把观众导入时空隧道,一览千百年来四川体育的历史脉络。
除了深化竞赛组织改革和加大群众体育力度之外,本届省运会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对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保持高压态势,以确保省运会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环境。“为确保本届省运会各项比赛公平、公正,组委会组建了由省内最优秀裁判组成的执裁队伍,这其中国际级裁判53名、国家级裁判214名,游泳、摔跤、柔道等8个项目更是专从省外聘请了29名国家级以上的高水平裁判。”四川省体育局局长朱玲表示,各项目竞委会严密、细化裁判员执裁工作程序。
同时用高科技护航省运会赛事,也是亮点之一。在跳水、跆拳道等打分计点项目中,启用大屏打分、电子护具等新技术手段,让裁判过程阳光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赛事实现了裁判裁决“零申诉”、竞赛组织“零投诉”、安全保障“零事故”,实现了文明、和谐、安全、圆满的办赛目标。(边钰 记者 钱晞 薛剑)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