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100多件古蜀文物亮相国博 12月初将前往意大利巡展

  • 2018年07月24日 07时59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字体:
  •   

    2018年开年至今,已经有来自四川的三场大展亮相国博。

      四川的馆藏文物正高规格地“走出去”。

      2018年开年至今,已经有来自四川的“张大千艺术展”“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三场大展亮相国博,它们携带着古蜀文明的基因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这也正成为四川文博发展的一大亮点。

      7月23日,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厅和四川博物院获悉,继100多件重磅古蜀文物在国博展出后,还将继续前往广东,乃至遥远的意大利展开巡展之旅。

      120件古蜀文物

      12月初将前往意大利巡展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神秘、诡异的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像,金沙遗址出土的熠熠璀璨的金器、玉器,蕴含着千年烟云的竹瓦街窖藏青铜礼器,代表着古蜀王者之气的新都马家木椁墓出土的青铜器……一件件古蜀遗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成长历程,也一直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四川省文化厅博物馆处处长李蓓,在7月23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据她介绍,“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在国博开展三天好评如潮,“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下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有许多文物都是在中原以及其他地方不容易看到的,展览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是符合我们预期的。”李蓓透露,包括来自三星堆、金沙、川博等川内重要博物馆的120件古蜀文物,还将于今年12月初,以“神与人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展”为名,在意大利拉开为期一年的巡展大幕。

      四川是一个文物大省。四川博物院首席文博专家、全国人大代表魏学峰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如果用《国家宝藏》选宝的标准来检验四川文物,可以说,能称得上国宝的文物,不在少数。据他回忆,1997年,国家文物局曾经评过一批国宝级文物(一级甲等),四川就有11件入选。包括来自三星堆的5件(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金面铜人头像、青铜纵目面具、祭山图的玉边璋)、四川博物院的5件(竹瓦街西周铜罍(两件)、战国铜编钟、北宋石碑、王建玉大带)、永陵博物馆的1件(五代前蜀王建像)。

      当然,现在称得上国宝的四川文物,已经远不止这些。尤其是最近20年考古的发现,又有许多新的重要文物出土,比如四川眉山市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发掘,从一个老百姓的传说,变成了事实,对于重新认识四川的明清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我相信,基于我们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未来这种考古发掘,还会有更多。”魏学峰说。

      “张大千艺术展”

      拉开蜀宝进京序幕

      1月16日,由国家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和荣宝斋共同主办的“张大千艺术展”在国博开展,130多件张大千山水人物、敦煌临摹壁画以及印章,系统展示了张大千一生的创作历程,是国家博物馆20世纪名家系列展中的重要项目。展览共分“集古得新”“临摹敦煌”“大风堂收藏”“大千师友”“大千用印”五个单元,绝大部分(132件/套)作品来自川博。

      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张大千从艺七十多年中,熔铸古今、集先古画学之大成,毕生画作3万多幅,无论工笔写意均入妙境,山水人物花鸟皆富神采。他清丽俊逸之笔、纵情泼彩之韵,名震中西。为此,国家博物馆专门联合张大千藏品数量居全球首位的四川博物院以及荣宝斋,举办了此次展览。

      其中《临晚唐劳度叉斗圣变》长9.25米、高3.45米,张大千在这幅摹本中还原了壁画庞大的场景和丰富的细部,并且以复原临摹法再现了中国古代画作的丰富色彩。据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介绍,这幅作品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中尺幅最大的。在川博赴京的张大千作品中,还包括《巫峡清秋图》《张大千青城望坡崖图轴》《柳荫仕女图》《拥衾仕女图》等精品。魏学峰透露,川博馆藏的张大千艺术精品,几乎全部移师国博的此次展出。

      “江口沉银”展

      “传说成真”让蜀宝更生动

      6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国博盛大开展,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考古发现系列展的首个展览,同时也是“江口沉银”考古成果第一次面向观众完整呈现。展览分为“序厅”“沉银出水”和“考古新章”三个部分。

      多件国家一级文物亮相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是一直在四川流传的童谣,随着2017年初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这段有关“宝藏”的历史传说成了真的事实。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同时也是本世纪明清史领域的重大考古发现,不仅在四川引起了轰动,也震惊了全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四川文物部门接洽合作,从4万多件文物中选出500余件精品参展,包括江口古战场遗址发掘出水文物479件、彭山公安追缴文物13件、彭山文管所馆藏文物8件,其中有多件国家一级文物。

      序厅部分介绍江口古战场遗址基本情况、“江口沉银”之谜和考古发掘前发现文物情况。在这个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三件国家一级文物: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铸造于1643年,是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现的核心文物;天启元年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为已知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型,存世稀少;万历二十七年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明代存世银锭多为五十两形制,一百两官银极为罕见。

      沉银出水部分分为“大西浮沉”和“明代社会”两个单元。其中引人注意的有迄今为止首次考古发现的木鞘,证实了张献忠“木鞘藏银”的传说。而考古新章部分则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沉浸式投影等手段,介绍内水围堰考古新方法和发掘中运用的各种新技术。

      10月后将返回四川展出

      “江口沉银”在国博开展以来,一直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开展当日即接待观众近两万人次。展览近一月,游客络绎不绝。据记者现场了解,一部分游客对“江口沉银”故事本就有所了解,争相前来“看传说如何成真”。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26日,这批珍宝还将在国家博物馆“出差”两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今年10月以后,这批文物将回到四川,在四川博物院展出,让四川本地观众一饱眼福。值得一提的是,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地方共建共管的江口战场遗址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之中,建成后的江口博物馆将保存展出考古出水的至少4万余件文物标本,和省考古院历年调查发掘的数以千计的四川明清之际的珍贵文物资料。

      “古蜀华章”展

      为蜀宝出川再添一把火

      7月19日,“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在国博隆重开幕,210件(套)古蜀遗珍,其中132件一级品,勾勒出古蜀文明发展过程中华美的篇章。这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内交流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为期两个月,分为“自然造物”“伴月三星”“金沙光芒”“马家风尚”“水润天府”五大篇章。

      古蜀文明受热捧 每日吸引近万人观展

      古蜀文明,是以族属命名的中国古代文明源流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三星堆两个埋藏坑的发现,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其中,出土的人像、头像、神坛、神树等造型奇异的青铜器,以及面具、动物形饰等制作精美的金箔制品震惊海内外;本世纪初,金沙遗址发现后,太阳神鸟金箔片、金面具、金冠带、青铜立人、石虎、石人等重要文物的陆续现世,以及大量礼仪性玉器、青铜器埋藏坑的揭露,将古蜀文明又一段璀璨的历史展现于世人面前……

      本次展览的参展单位包括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文博机构,也包括像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这样海内外知名的大型遗址类博物馆。据四川博物院透露,自19日开幕以来,国家博物馆每日要接待8000-10000人次。

      一代蜀王的遗珍 “王之遗物”罕见出省

      此次“古蜀华章”文物中,有一组虽不及瞳孔纵出的青铜面像等“网红”文物那么引人瞩目,但其背后隐藏的历史价值却极为重要。“以前,可能大家对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比较熟知,但是晚蜀时期的文物很少出省展览。所以这次,‘古蜀华章’要把整个古蜀文明发展的三个阶段,完整地呈现给全国的观众。”四川博物院陈列展览部策展人员郭军涛说。

      据郭军涛介绍,青羊宫文化时期,又可称晚期蜀文化。目前考古发掘的青羊宫文化遗址较少,仅有成都青羊宫遗址和上汪家拐街遗址,但发现的蜀墓数量众多。这批蜀墓中,最著名的当属马家大墓的珍贵文物。1980年,考古人员在新都马家乡发现大型木椁墓,该墓规模宏大,虽多次被盗,但置于椁室底部腰坑内的珍贵文物躲过数劫。“腰坑内出土铜器近二百件,多五件成组,少数两件成组,是非常罕见的组合现象”。从墓葬规模和出土文物来看,足可彰显古蜀文明末期恢弘磅礴的王者之气,墓主应是一代蜀王。这组“王之遗物”,也是目前考古发现规格最高的古蜀遗珍。

      让古蜀文物“开口”

      讲好四川故事中国故事

      蜀宝进京的火热气氛,从“张大千艺术展”伊始,随着“江口沉银”和“古蜀华章”,已经从西南蜀地蔓延至了全国的中心,并将进一步漂洋过海,走向世界。今年2月5日,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介绍,我省推动四川文化“走出去”,既包括国内巡展,也包括全球巡展,今年的重点是做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展览。

      文物走出去四川一直都在路上

      “今年的国博真可谓是‘四川年’”,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上月出席“江口沉银”考古成果展发布会时曾如此感慨。的确,自今年1月,“张大千艺术展”亮相国家博物馆以来,四川的文物精粹已经相继三次登上这个国家历史文化最高展示殿堂。值得一提的是,“古蜀华章”展览距离“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国博相隔尚不足一月,两大重量级古蜀文物展首次相遇在国博,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目光,足可见古蜀文化的璀璨魅力。

      事实上,古蜀文物一直保持着“走出去”的节奏,与世界文明对话。据四川省文化厅博物馆处处长李蓓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以来,“四川文博界,依托丰厚的文化文物资源,精心策划了数十次对外展览,将深具古蜀文化特色的文物藏品介绍到世界各地。”

      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编辑出版的《千载蜀韵文华往复——四川对外文物交流回顾》一书上看到,过去几十年内,四川历史文化“走出去”的卓越成绩,可谓是“古蜀文明耀四海”。李蓓特别提到,“文物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见证。四川文物走出去,参与中外文化交流,就是用文物讲好四川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并加强与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文物走出去彰显的是文化自信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认为,“江口沉银”文物进京是四川、也是全国博物馆同行们在新时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一个缩影,是让文物真正“走出去”和“活起来”的生动事例。谈及本次四川江口考古能够“走出去”,高院长说道:“对于考古人来说,事业上的成功莫过于考古有所发现,更成功莫过于和大家分享发现,最成功莫过于在首都国博这样誉满全球的博物馆里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考古大发现。”

      而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是四川持续推进四川文化“走出去”工程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巴蜀文化全球推广计划的积极作为。“‘古蜀华章’集合了四川省内9家文博单位的210件/套古蜀精品同时展出,其中一级文物超过了60%,这在古蜀文物交流展中尚属首次。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作为文博工作者,我们要努力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盛建武说。 (记者 张杰 见习记者 徐语杨 钟雨恒 实习生 李靖)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00多件古蜀文物亮相国博 12月初将前往意大利巡展

  • 2018年07月24日 07时59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2018年开年至今,已经有来自四川的三场大展亮相国博。

      四川的馆藏文物正高规格地“走出去”。

      2018年开年至今,已经有来自四川的“张大千艺术展”“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三场大展亮相国博,它们携带着古蜀文明的基因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这也正成为四川文博发展的一大亮点。

      7月23日,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厅和四川博物院获悉,继100多件重磅古蜀文物在国博展出后,还将继续前往广东,乃至遥远的意大利展开巡展之旅。

      120件古蜀文物

      12月初将前往意大利巡展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神秘、诡异的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像,金沙遗址出土的熠熠璀璨的金器、玉器,蕴含着千年烟云的竹瓦街窖藏青铜礼器,代表着古蜀王者之气的新都马家木椁墓出土的青铜器……一件件古蜀遗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成长历程,也一直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四川省文化厅博物馆处处长李蓓,在7月23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据她介绍,“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在国博开展三天好评如潮,“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下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有许多文物都是在中原以及其他地方不容易看到的,展览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是符合我们预期的。”李蓓透露,包括来自三星堆、金沙、川博等川内重要博物馆的120件古蜀文物,还将于今年12月初,以“神与人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展”为名,在意大利拉开为期一年的巡展大幕。

      四川是一个文物大省。四川博物院首席文博专家、全国人大代表魏学峰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如果用《国家宝藏》选宝的标准来检验四川文物,可以说,能称得上国宝的文物,不在少数。据他回忆,1997年,国家文物局曾经评过一批国宝级文物(一级甲等),四川就有11件入选。包括来自三星堆的5件(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金面铜人头像、青铜纵目面具、祭山图的玉边璋)、四川博物院的5件(竹瓦街西周铜罍(两件)、战国铜编钟、北宋石碑、王建玉大带)、永陵博物馆的1件(五代前蜀王建像)。

      当然,现在称得上国宝的四川文物,已经远不止这些。尤其是最近20年考古的发现,又有许多新的重要文物出土,比如四川眉山市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发掘,从一个老百姓的传说,变成了事实,对于重新认识四川的明清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我相信,基于我们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未来这种考古发掘,还会有更多。”魏学峰说。

      “张大千艺术展”

      拉开蜀宝进京序幕

      1月16日,由国家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和荣宝斋共同主办的“张大千艺术展”在国博开展,130多件张大千山水人物、敦煌临摹壁画以及印章,系统展示了张大千一生的创作历程,是国家博物馆20世纪名家系列展中的重要项目。展览共分“集古得新”“临摹敦煌”“大风堂收藏”“大千师友”“大千用印”五个单元,绝大部分(132件/套)作品来自川博。

      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张大千从艺七十多年中,熔铸古今、集先古画学之大成,毕生画作3万多幅,无论工笔写意均入妙境,山水人物花鸟皆富神采。他清丽俊逸之笔、纵情泼彩之韵,名震中西。为此,国家博物馆专门联合张大千藏品数量居全球首位的四川博物院以及荣宝斋,举办了此次展览。

      其中《临晚唐劳度叉斗圣变》长9.25米、高3.45米,张大千在这幅摹本中还原了壁画庞大的场景和丰富的细部,并且以复原临摹法再现了中国古代画作的丰富色彩。据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介绍,这幅作品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中尺幅最大的。在川博赴京的张大千作品中,还包括《巫峡清秋图》《张大千青城望坡崖图轴》《柳荫仕女图》《拥衾仕女图》等精品。魏学峰透露,川博馆藏的张大千艺术精品,几乎全部移师国博的此次展出。

      “江口沉银”展

      “传说成真”让蜀宝更生动

      6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国博盛大开展,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考古发现系列展的首个展览,同时也是“江口沉银”考古成果第一次面向观众完整呈现。展览分为“序厅”“沉银出水”和“考古新章”三个部分。

      多件国家一级文物亮相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是一直在四川流传的童谣,随着2017年初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这段有关“宝藏”的历史传说成了真的事实。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同时也是本世纪明清史领域的重大考古发现,不仅在四川引起了轰动,也震惊了全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四川文物部门接洽合作,从4万多件文物中选出500余件精品参展,包括江口古战场遗址发掘出水文物479件、彭山公安追缴文物13件、彭山文管所馆藏文物8件,其中有多件国家一级文物。

      序厅部分介绍江口古战场遗址基本情况、“江口沉银”之谜和考古发掘前发现文物情况。在这个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三件国家一级文物: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铸造于1643年,是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现的核心文物;天启元年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为已知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型,存世稀少;万历二十七年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明代存世银锭多为五十两形制,一百两官银极为罕见。

      沉银出水部分分为“大西浮沉”和“明代社会”两个单元。其中引人注意的有迄今为止首次考古发现的木鞘,证实了张献忠“木鞘藏银”的传说。而考古新章部分则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沉浸式投影等手段,介绍内水围堰考古新方法和发掘中运用的各种新技术。

      10月后将返回四川展出

      “江口沉银”在国博开展以来,一直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开展当日即接待观众近两万人次。展览近一月,游客络绎不绝。据记者现场了解,一部分游客对“江口沉银”故事本就有所了解,争相前来“看传说如何成真”。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26日,这批珍宝还将在国家博物馆“出差”两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今年10月以后,这批文物将回到四川,在四川博物院展出,让四川本地观众一饱眼福。值得一提的是,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地方共建共管的江口战场遗址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之中,建成后的江口博物馆将保存展出考古出水的至少4万余件文物标本,和省考古院历年调查发掘的数以千计的四川明清之际的珍贵文物资料。

      “古蜀华章”展

      为蜀宝出川再添一把火

      7月19日,“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在国博隆重开幕,210件(套)古蜀遗珍,其中132件一级品,勾勒出古蜀文明发展过程中华美的篇章。这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内交流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为期两个月,分为“自然造物”“伴月三星”“金沙光芒”“马家风尚”“水润天府”五大篇章。

      古蜀文明受热捧 每日吸引近万人观展

      古蜀文明,是以族属命名的中国古代文明源流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三星堆两个埋藏坑的发现,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其中,出土的人像、头像、神坛、神树等造型奇异的青铜器,以及面具、动物形饰等制作精美的金箔制品震惊海内外;本世纪初,金沙遗址发现后,太阳神鸟金箔片、金面具、金冠带、青铜立人、石虎、石人等重要文物的陆续现世,以及大量礼仪性玉器、青铜器埋藏坑的揭露,将古蜀文明又一段璀璨的历史展现于世人面前……

      本次展览的参展单位包括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文博机构,也包括像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这样海内外知名的大型遗址类博物馆。据四川博物院透露,自19日开幕以来,国家博物馆每日要接待8000-10000人次。

      一代蜀王的遗珍 “王之遗物”罕见出省

      此次“古蜀华章”文物中,有一组虽不及瞳孔纵出的青铜面像等“网红”文物那么引人瞩目,但其背后隐藏的历史价值却极为重要。“以前,可能大家对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比较熟知,但是晚蜀时期的文物很少出省展览。所以这次,‘古蜀华章’要把整个古蜀文明发展的三个阶段,完整地呈现给全国的观众。”四川博物院陈列展览部策展人员郭军涛说。

      据郭军涛介绍,青羊宫文化时期,又可称晚期蜀文化。目前考古发掘的青羊宫文化遗址较少,仅有成都青羊宫遗址和上汪家拐街遗址,但发现的蜀墓数量众多。这批蜀墓中,最著名的当属马家大墓的珍贵文物。1980年,考古人员在新都马家乡发现大型木椁墓,该墓规模宏大,虽多次被盗,但置于椁室底部腰坑内的珍贵文物躲过数劫。“腰坑内出土铜器近二百件,多五件成组,少数两件成组,是非常罕见的组合现象”。从墓葬规模和出土文物来看,足可彰显古蜀文明末期恢弘磅礴的王者之气,墓主应是一代蜀王。这组“王之遗物”,也是目前考古发现规格最高的古蜀遗珍。

      让古蜀文物“开口”

      讲好四川故事中国故事

      蜀宝进京的火热气氛,从“张大千艺术展”伊始,随着“江口沉银”和“古蜀华章”,已经从西南蜀地蔓延至了全国的中心,并将进一步漂洋过海,走向世界。今年2月5日,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介绍,我省推动四川文化“走出去”,既包括国内巡展,也包括全球巡展,今年的重点是做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展览。

      文物走出去四川一直都在路上

      “今年的国博真可谓是‘四川年’”,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上月出席“江口沉银”考古成果展发布会时曾如此感慨。的确,自今年1月,“张大千艺术展”亮相国家博物馆以来,四川的文物精粹已经相继三次登上这个国家历史文化最高展示殿堂。值得一提的是,“古蜀华章”展览距离“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国博相隔尚不足一月,两大重量级古蜀文物展首次相遇在国博,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目光,足可见古蜀文化的璀璨魅力。

      事实上,古蜀文物一直保持着“走出去”的节奏,与世界文明对话。据四川省文化厅博物馆处处长李蓓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以来,“四川文博界,依托丰厚的文化文物资源,精心策划了数十次对外展览,将深具古蜀文化特色的文物藏品介绍到世界各地。”

      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编辑出版的《千载蜀韵文华往复——四川对外文物交流回顾》一书上看到,过去几十年内,四川历史文化“走出去”的卓越成绩,可谓是“古蜀文明耀四海”。李蓓特别提到,“文物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见证。四川文物走出去,参与中外文化交流,就是用文物讲好四川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并加强与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文物走出去彰显的是文化自信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认为,“江口沉银”文物进京是四川、也是全国博物馆同行们在新时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一个缩影,是让文物真正“走出去”和“活起来”的生动事例。谈及本次四川江口考古能够“走出去”,高院长说道:“对于考古人来说,事业上的成功莫过于考古有所发现,更成功莫过于和大家分享发现,最成功莫过于在首都国博这样誉满全球的博物馆里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考古大发现。”

      而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是四川持续推进四川文化“走出去”工程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巴蜀文化全球推广计划的积极作为。“‘古蜀华章’集合了四川省内9家文博单位的210件/套古蜀精品同时展出,其中一级文物超过了60%,这在古蜀文物交流展中尚属首次。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作为文博工作者,我们要努力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盛建武说。 (记者 张杰 见习记者 徐语杨 钟雨恒 实习生 李靖)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