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新发现两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 封山育林及地表生态修复初见成效
卧龙发现的亚成体大熊猫,科研人员认为这只大熊猫的母亲应该就在附近。 (张涛 摄)
5月28日、29日两天,四川接连确定两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两处新发现的栖息地分别位于甘孜州康定市麦崩乡和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认为,大熊猫活动区域扩大,表明多年的封山育林及地表生态修复初见成效。
28日,省林科院科考组在野外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过程中,依据新鲜粪便、毛发等痕迹,在甘孜州康定市麦崩乡新发现一处野生大熊猫分布区。在全国第三次、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中,麦崩乡均未记载有大熊猫分布。省林科院研究员刘洋介绍,根据山系分布走向来看,该大熊猫分布区属于大熊猫邛崃山系种群,与邛崃山系大熊猫白沙河局域种群距离最近。
29日,3名野保队员在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河铡刀口区域进行野生大熊猫DNA采样建档工作时,巧遇一只亚成体大熊猫。这只“滚滚”爬上枝头睡懒觉,面对相距十几米的科考队员毫不在乎。“亚成体在这儿,说明它的母亲也应该在附近。一般来说,大熊猫母子同时出现的地方就是栖息地。”省林业厅野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河铡刀口区域为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核心区域,系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带。而此前的调查中,并未有相关区域发现野生大熊猫痕迹记录。
“这两个新发现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说明,之前的保护措施有力有效。”省林业厅野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麦崩乡为例,不仅发现了大量的主食竹,还发现了金丝猴、小熊猫、野猪、猕猴、红腹角雉等大熊猫“小伙伴”的身影,证明当地生态系统良好且稳定。
目前,康定市和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对新发现的分布区采取保护措施,以确保大熊猫“安居”。 (记者 王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