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开幕 打造新经济展示交易平台

  • 2018年05月18日 21时53分
  • 来源: 督院街30号微信公众号
  • 【字体:
  •  

      5月18日,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在蓉开幕,包括友城及国际组织代表团41个、诺贝尔奖得主2名、院士4名、全球创新机构负责人28名、全球知名高校负责人33名、知名专家学者30名、知名企业及机构负责人100名等600余名嘉宾前来参会,共襄全球创新创业交易盛会。

      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于2015年首次举办,已成功举办三届,是提升成都市创新创业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将于2018年5月18-20日(本周五至周日)举办。本届创交会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主题,围绕“话语引领、场景培育、要素聚集、生态创新”目标,集中展示成都新经济发展成效,对加快新要素集聚、生态链创新、产业生态圈构建,推动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创交会采取线下活动与线上平台相结合方式,由14场线下主体活动、1个线上平台和20余场区(市)县配套活动组成。线下主体活动包括:1场开幕式、1场创新创业要素交易、1场创新创业大赛和11场子论坛。

      新经济崛起势头迅猛

      新经济作为一种由技术到经济的演进范式、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的生成连接、资本与技术深度粘合、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的经济形态,当前正以不可逆转之势蓬勃兴起,在协同分享、万物互联中深刻重塑生产力发展模式,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勾勒出新时代经济变革转型的壮阔图景。

      成都应时而谋、顺势而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着眼开放型高质量经济体系建设,坚持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的重大抉择,作为重塑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致力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成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去年以来,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形态”,着力构建服务实体经济、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创业、人力资本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七大应用场景”。

      着力制定精准政策体系,出台支持新经济发展18条政策措施,围绕“六大形态”“七大应用场景”逐一出台配套政策体系,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着力构建多元应用场景,将新技术新模式与城市发展需求有机链接,积极开展停车资源共享、医疗数据资源利用等试点,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接入端口。

      搭建共赢合作平台,规划建设新经济活力区、天府科学城、天府鹿溪智谷、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和独角兽岛,发起成立新经济企业俱乐部,促进各类新经济要素无缝对接。创新要素供给模式,先后出台产业新政50条、人才新政12条、成果转化新政10条、金融新政33条、生活性服务业新政22条,实施新经济培育培养“双百工程”,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全环节全周期要素保障。

      新政实施以来,全市新经济市场主体新增3.66万户,城市“双创”指数位居北京、深圳、上海、杭州之后,位列全国第五。当前,成都新经济已经从创新走向应用、从概念走向实践,呈现出高速增长、迅猛崛起的蓬勃势头。

      四大“聚焦”做强新经济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惟有改革者进,惟有创新者强。面向未来,成都将聚焦经济产业生态培育,聚焦新经济产业要素供给,聚焦新经济应用场景构建,聚焦新经济治理体系完善,抢占发展先机、培育增长动能,力促成都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新经济产业生态培育,超前布局三大高端应用,推进物联网应用,建设全球领先的新一代物联网,努力打造万物互联的样板城市;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积极支持产业智能化升级,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推进新一代通信技术应用,规划建设天府无线谷,努力打造5G应用国际领先城市。深耕发展三大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健康医疗产业,规划建设“一带一路”大健康驿站,努力打造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国际新医学中心;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建设天府锦城文商旅融合发展创新区,努力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推进共享科技产业,推动居住空间、知识技能等领域共享,努力打造全球共享经济发展的场景策源地。积极支持三大融合领域,支持科技金融发展,推动数字清算、数字货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建设国际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支持现代供应链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双向供应链体系,努力打造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供应链枢纽城市。支持新零售发展,推动线上服务、线下体验、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努力建设时尚消费潮流引领城市。

      聚焦新经济产业要素供给。坚持以配置效率替代规模依赖,推进新经济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实施“人才高地建设计划”,将应企业之需“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把人力资源协同深度嵌入创新链场景,与优势企业协作创办专业性大学,与一流高校围绕新经济创办一流学科,以各类高水平人才汇聚形成服务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着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在蓉转化,形成新经济企业技术创新的持久竞争优势。着力实施“上市倍增行动计划”。大力支持国内外风投机构在蓉设立法人机构,支持培育一批本土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团队,鼓励和引导优质创投机构支持创新创业项目,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创投资源汇聚高地。

      聚焦新经济应用场景构建。将主动应对前沿技术应用突破,以未来视角开展场景研究,在城市交通、社区发展等重点领域编制智能应用场景规划,在城市详规中前瞻留白应用场景空间,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场景供给体系。主动对接企业发展需求,以公共视角开展场景研究,鼓励企业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解决方案,在主体功能区建设、创新生态培养、十五分钟生活圈构建、公园城市规划等领域定期发布“城市机会清单”,为新经济企业在蓉发展提供应用接口,实现产业扶持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主动引领社会个性化需求,以消费视角开展场景研究,在智慧城市建设、消费创新升级等领域,基于大数据分析描绘消费者全息画像,积极构建具有新经济特色的应用场景,适应新需求、带动新消费,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落地发展。

      聚焦新经济治理体系完善。优化政府服务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注重“互联网十”等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切实降低企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优化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遵循从开放包容到系统集成的审慎监管路径和弹性治理机制,变事前设限为事中划线、事后监管,更加突出政策的引导作用,包容处于发展初期的新生业态。优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整合政府和社会公共数据资源,实施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全市统一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平台,推进数据合法有序契约开放开发,加快实现现有治理机制与新经济发展的融合衔接。(作者 罗子欧 摄影 华小峰)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开幕 打造新经济展示交易平台

  • 2018年05月18日 21时53分
  • 来源: 督院街30号微信公众号
  •  

      5月18日,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在蓉开幕,包括友城及国际组织代表团41个、诺贝尔奖得主2名、院士4名、全球创新机构负责人28名、全球知名高校负责人33名、知名专家学者30名、知名企业及机构负责人100名等600余名嘉宾前来参会,共襄全球创新创业交易盛会。

      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于2015年首次举办,已成功举办三届,是提升成都市创新创业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将于2018年5月18-20日(本周五至周日)举办。本届创交会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主题,围绕“话语引领、场景培育、要素聚集、生态创新”目标,集中展示成都新经济发展成效,对加快新要素集聚、生态链创新、产业生态圈构建,推动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创交会采取线下活动与线上平台相结合方式,由14场线下主体活动、1个线上平台和20余场区(市)县配套活动组成。线下主体活动包括:1场开幕式、1场创新创业要素交易、1场创新创业大赛和11场子论坛。

      新经济崛起势头迅猛

      新经济作为一种由技术到经济的演进范式、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的生成连接、资本与技术深度粘合、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的经济形态,当前正以不可逆转之势蓬勃兴起,在协同分享、万物互联中深刻重塑生产力发展模式,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勾勒出新时代经济变革转型的壮阔图景。

      成都应时而谋、顺势而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着眼开放型高质量经济体系建设,坚持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的重大抉择,作为重塑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致力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成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去年以来,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形态”,着力构建服务实体经济、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创业、人力资本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七大应用场景”。

      着力制定精准政策体系,出台支持新经济发展18条政策措施,围绕“六大形态”“七大应用场景”逐一出台配套政策体系,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着力构建多元应用场景,将新技术新模式与城市发展需求有机链接,积极开展停车资源共享、医疗数据资源利用等试点,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接入端口。

      搭建共赢合作平台,规划建设新经济活力区、天府科学城、天府鹿溪智谷、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和独角兽岛,发起成立新经济企业俱乐部,促进各类新经济要素无缝对接。创新要素供给模式,先后出台产业新政50条、人才新政12条、成果转化新政10条、金融新政33条、生活性服务业新政22条,实施新经济培育培养“双百工程”,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全环节全周期要素保障。

      新政实施以来,全市新经济市场主体新增3.66万户,城市“双创”指数位居北京、深圳、上海、杭州之后,位列全国第五。当前,成都新经济已经从创新走向应用、从概念走向实践,呈现出高速增长、迅猛崛起的蓬勃势头。

      四大“聚焦”做强新经济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惟有改革者进,惟有创新者强。面向未来,成都将聚焦经济产业生态培育,聚焦新经济产业要素供给,聚焦新经济应用场景构建,聚焦新经济治理体系完善,抢占发展先机、培育增长动能,力促成都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新经济产业生态培育,超前布局三大高端应用,推进物联网应用,建设全球领先的新一代物联网,努力打造万物互联的样板城市;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积极支持产业智能化升级,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推进新一代通信技术应用,规划建设天府无线谷,努力打造5G应用国际领先城市。深耕发展三大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健康医疗产业,规划建设“一带一路”大健康驿站,努力打造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国际新医学中心;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建设天府锦城文商旅融合发展创新区,努力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推进共享科技产业,推动居住空间、知识技能等领域共享,努力打造全球共享经济发展的场景策源地。积极支持三大融合领域,支持科技金融发展,推动数字清算、数字货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建设国际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支持现代供应链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双向供应链体系,努力打造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供应链枢纽城市。支持新零售发展,推动线上服务、线下体验、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努力建设时尚消费潮流引领城市。

      聚焦新经济产业要素供给。坚持以配置效率替代规模依赖,推进新经济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实施“人才高地建设计划”,将应企业之需“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把人力资源协同深度嵌入创新链场景,与优势企业协作创办专业性大学,与一流高校围绕新经济创办一流学科,以各类高水平人才汇聚形成服务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着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在蓉转化,形成新经济企业技术创新的持久竞争优势。着力实施“上市倍增行动计划”。大力支持国内外风投机构在蓉设立法人机构,支持培育一批本土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团队,鼓励和引导优质创投机构支持创新创业项目,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创投资源汇聚高地。

      聚焦新经济应用场景构建。将主动应对前沿技术应用突破,以未来视角开展场景研究,在城市交通、社区发展等重点领域编制智能应用场景规划,在城市详规中前瞻留白应用场景空间,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场景供给体系。主动对接企业发展需求,以公共视角开展场景研究,鼓励企业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解决方案,在主体功能区建设、创新生态培养、十五分钟生活圈构建、公园城市规划等领域定期发布“城市机会清单”,为新经济企业在蓉发展提供应用接口,实现产业扶持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主动引领社会个性化需求,以消费视角开展场景研究,在智慧城市建设、消费创新升级等领域,基于大数据分析描绘消费者全息画像,积极构建具有新经济特色的应用场景,适应新需求、带动新消费,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落地发展。

      聚焦新经济治理体系完善。优化政府服务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注重“互联网十”等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切实降低企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优化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遵循从开放包容到系统集成的审慎监管路径和弹性治理机制,变事前设限为事中划线、事后监管,更加突出政策的引导作用,包容处于发展初期的新生业态。优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整合政府和社会公共数据资源,实施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全市统一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平台,推进数据合法有序契约开放开发,加快实现现有治理机制与新经济发展的融合衔接。(作者 罗子欧 摄影 华小峰)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