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首日体验出行 有哪些不一样 出行前请先看这些!
硬件升级2月1日,成都东站,旅客通过人脸核验系统进站。 (记者 肖雨杨 摄)
温馨依旧2月1日,内江北站候车厅内,双胞胎姐妹在此合影。 (黄正华 摄 视觉四川)
编者按
2月1日,2018年春运启幕。今年春运,预计四川铁路、公路、航空运送旅客将超过1.3亿人次。
不变的春运节奏,不断变化的春运特点。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春运的出行方式、行人结构、出行姿态,都在改变。本报自今日起推出《回家·2018春运故事》系列报道,关注春运中的新变化,展现交通运输今年的“不一样”;关注回家路上的人,捕捉春运这场中国式大迁徙中那些动人的故事。
2018春运
2月1日-3月12日
首日客流整体平稳
今年春运有三变
2月1日,为期40天的春运启幕。记者走访铁路、机场及成都市内部分汽车站了解到,春运首日客流整体平稳。
铁路方面,成都东站当天开行动车近160对,客流量约11万人次。航空方面,2月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全天执行977个航班,7.5万人次左右旅客出港。公路方面,成都东站汽车客运站当天运送旅客7000余人次,较1月平均客流上升30%。
这一天,成都火车北站广场上的临时候车大棚,没有如往年一样亮起温暖的灯。“今年春运,成都站临时候车大棚暂不启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车站党委副书记田小川说,这是临时候车大棚多年来首次“备用”。
使用了多年的候车大棚为何不用了?今年春运还有哪些变化?
变化一:快动车占比超六成 出门速度变快
“过去春运期间,客流剧增,临时候车大棚起到分流的作用。”田小川介绍,今年,随着西成高铁、渝贵铁路的开通,开行了大量从成都东站始发的动车,成都站始发车减少,能满足旅客容量。临时候车大棚改为备用,在客流高峰期视情况适时启用。
成都站多始发普速列车,成都东站则主要始发动车。今年春运,成都站开行列车76对、同比减少21对;成都东站开行列车161.5对、同比增加34.5对。成都站预计发送旅客240万人、同比下降12.2%;成都东站预计发送500万人、同比增长28.7%,成都东站客流是成都站客流的2倍多。
铁路部门计划,四川境内节前、节后每天分别开行旅客列车370.5对、352.5对,同比分别增加57对、53对,其中动车分别开行231.5对、227对,同比分别增加70对、68对。动车占比超过60%,且动车增长数高于总体增长数,说明普速列车在减少。
变化二:短北京广州10小时内到达 回家时间变短
今年春运将开行大量成都经西成高铁到西安、太原、郑州、北京、南京等方向,以及成都经渝贵铁路到广州、南宁、长沙、昆明等方向的长途动车组,四川与北京、广州等地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
向北,成都至西安最短旅行时间由近10小时压缩至3.5个小时,至北京最短旅行时间由14小时压缩至7.5小时;向南,成都至贵阳最短旅行时间由12小时压缩至3.5小时,至广州由14小时压缩至9.5小时,至昆明压缩至7小时以内。
“动车速度快,周转快,可大量开行。”成都局集团公司客运处副处长姜东升说。春运期间,四川境内新增长途动车67对,其中,经西成高铁出川的长途动车增至48对,平均每小时有4对动车开行,相当于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趟北上的动车从成都东站发出。
变化三:智能买票取票 自助出行变“智能”
春运前夕,记者来到成都东站,只见东、西进站口的自动取售票处增加了不少自动取、售票机,身着制服的铁路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协助旅客买票或取票。“有7成铁路旅客通过网络或APP客户端买票。”姜东升介绍。
让汹涌的客流快速周转,自助化设备大量上线。春运期间,成都车站准备了售票窗口469个,其中人工窗口、自动售票机、自动取票机各占1/3。除了支付宝支付,今年新增了微信支付功能。 (记者 王眉灵)
体验地点
雅西高速
“秘密武器”首次用于春运
及时预警高速公路路况
2月1日,货车司机洪建锋起了个大早,早上8点从崇州出发,拉一车家具,经邛名高速、成雅高速、雅西高速到西昌,全程约418公里。“春运期间,路上车子肯定要多一些,担心雅西高速有没有冰雪,会不会堵车。”
每年春运,雅西高速都是重点监测区域。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运期间自驾游游客明显增多,雅西高速土山岗段、泥巴山段、拖乌山段冬季容易产生冰雪雨雾天气,行车危险性增加。上午9点,该局的春运值班人员代姗一上班就打开电脑,登录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系统。今年,该系统首次应用于春运。
“这可是我们的秘密武器。”界面上,一张四川高速路网图,有密密麻麻的小图标,点开就能看到点位的实时信息,包括车流量、平均车速、能见度、温度、湿度、雨(雪)量、风速、风向、气压等,数据很详细。2014年,我省已试点雨雾安全行车诱导系统,利用设置在公路两侧的“小黄灯”为途经车辆提供交通安全引导。新的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系统,“小黄灯”升级为智能桩,每隔20米左右就有一个,内置了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可在平台上预警。下一步还将开发手机客户端。
9点30分,雅西高速拖乌山段气温0.3摄氏度,无降雪、能见度稍差。代姗点开实时图片,道路有些朦胧,智能桩黄灯亮起了,车辆行驶速度明显减慢。代姗给雅西高速运营公司打电话,提醒注意该路段的巡逻。
此时,洪建锋刚刚从邛名高速转上成雅高速,“车子确实多了一些,但是一路都很畅通。”窗外,信息电子显示屏上拖乌山段的行车提示一闪而过。“看到了‘雾天慢行’。”洪建锋惊叫一声,“提醒真是及时啊。”
10点半左右,洪建锋进入雅西高速拖乌山段。能见度约2000米,对行车视野影响不大,两边护栏有“小黄灯”护航,他将速度放慢,控制好车距。
代姗说,以前高速公路处理冰雪路段都是事后反应,下了雪再撒工业盐除冰。现在“下雪前会发出警报,提前撒盐,除冰效果更好。”
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成都英威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大数据模型分析,拖乌山路段路面温度达到1摄氏度以下,风速达到2千米/秒,湿度80%以上时,就自动发出预警。
14点12分,洪建锋从西昌收费站驶出,“一路都走得很顺畅,主要是路况信息够及时。”
18点,代姗还守在值班室。系统已经生成第二天的预报信息,“预计拖乌山今晚和明天下午有降雪,需要注意除雪和道路结冰。”她把电话打给雅西高速运营公司,再一次叮嘱。
全省已有18条高速约40个重点路段安装了智能“小黄灯”。预计春节前后车流量会达到峰值,代姗说,到时会根据实时车流量的监控,提前发布信息。 (记者 寇敏芳)
体验地点
成都东站
自助售取票设备增多 “刷脸”后一分钟进站
2月1日,8点多钟的车,早上6点梁倩就起床了。匆匆洗漱完,把随身衣物放进前一晚已收拾好的行李箱,坐上网约车,到成都东站还不到7点。
她匆匆忙忙奔进“自助取票区”,行李箱轮子发出刺耳的滚动声,在略显空旷的大厅里,显得有些突兀。“今天这么空啊!”一路紧赶慢赶,是怕耽误了坐车。
去年春运,梁倩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当时她在一家汽车销售公司上班,出差去重庆,在网上买了8点多钟的成渝高铁票,7点半到成都东站,结果取票的人太多,好不容易取到票,进候车大厅又是排长队,到了检票口时高铁刚刚开走。
今年,辞职读研究生的她买了2月1日回老家西安的动车票,“又和春运撞车了!”有了上次“赶脱”动车的经验,这次梁倩提前一个多小时到站取票。没想到,取票区增设了好多台自助设备。
记者注意到,成都东站北口和东、西进站口都设有自助取票区,人工窗口还有“急客优先”的提示。
花两分钟就取到票,梁倩拉着行李箱向进站口走去。检票处是闸机值守,把车票、身份证叠加放在指定位置,抬头面向前方的人脸识别机,不到一分钟就通过验证。“还有50分钟才开车,我去肯德基坐坐。”梁倩挥手向记者告别。
成都东站的自助售、取票区分开。在自助售票区,成都大学学生刘杨正在买票。“每次我都是在自助设备上买。”她说,到重庆的动车每天有好几十趟,只要不是周末和大假,8点以前和21点以后的车次,基本当天都可以买到。刘杨发现,在自助售票机上买车票,可以用微信扫码付费了,“以前只能用支付宝或者现金。”
“妹子,能帮我买一下车票吗?”在旁边那台售票机上按了好一会,吴永东开口求助,手里还捏着几十元零钱。43岁的吴永东在深圳一家具厂打工,昨晚乘坐飞机回成都,今早准备买票回资中老家,看着别人操作简单,哪知自己上手,半天没买成功。
有了刘杨的帮助,很快就买到一张G8603次车票。“哎!平时手机都不咋玩,现在连票都不会买了,咋整!”吴永东说。
自助售、取票虽然时间更快、更方便,杨群霞却遇到了难处。要到重庆的她,站在售票机前,对着目的地选择,迟迟下不了手:“重庆北?重庆西?沙坪坝?我坐到哪里更好转公交车呢?” (记者 王眉灵)
体验地点
MU3196航班
今年允许玩手机 飞机上全是“低头族”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一楼到达大厅熙熙攘攘。2月1日上午10点15分,王益名拖着行李箱,扬着手中的手机,对记者道:“今天耍着手机回来的,安逸!”
王益名是一名动漫设计师,在广州天河软件园上班。为了省钱,买了东方航空的早班机回成都,选了个中段的位置,靠窗口。
登机后,王益名放好行李,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看了一会,然后关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里,还有昨晚加班没做完的游戏人物设计初稿,他打算到家后再“换个地方加班”。
飞机开始滑翔了。王益名准备“空中睡眠”,这时飞机广播响起来:“亲爱的旅客朋友们,本次航班全程可使用具有飞行模式的移动电话、计算机和规定尺寸内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王益名马上兴奋起来,开机并启动“飞行模式”,对着窗外云海不停拍照。
2个多小时的旅程,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整个机舱,旅客几乎都在玩电子设备。坐在旁边的旅客在用ipad看下载的影片,全程没用耳机,王益名觉得吵。他说,应该禁止不带耳机或不静音的电子设备使用。 (记者 罗之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