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年的立法工作机制创新取得成效 为地方立法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遴选法学专家和优秀律师上挂参与地方立法,是省委组织部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常委会办公厅党组加强立法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地方权力机关创新立法工作机制,缓解立法任务繁重、人才紧缺现状的有益探索。
“从站讲台、做科研的大学教师到地方立法工作实践者,我们像初出茅庐的学生,努力去熟悉新的工作。”为方便理解和记忆立法流程、指导市州法规的统审服务工作,挂职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规处副处长的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李攀,根据我省立法条例绘制了“省本级法规草案起草流程示意图”和“市州法规批准流程示意图”,并将重要资料做成思维导图。长期关注立法学领域的西南交大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讲师杨道现,挂职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规处副处长后,全程参与了《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修订工作。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首次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提出支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体现了鲜明的四川特色。挂职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规处副处长期间,西南交大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副教授邓君韬提出省人大常委会与省社科联共同发布专项课题的建议,最终促成全国首个地方立法专项省级项目在我省设立。
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大力支持,省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精心培养、大胆使用,以及派出单位全力支持、密切配合下,挂职干部们辛勤工作,收获颇多。
如何最大限度释放立法红利,造福百姓?如何既支持和鼓励地方积极探索有特色、可操作的制度,又能确保依法立法的红线不突破?这是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君,在挂职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规处副处长期间思考得最多的两个问题。两年来,李君先后参与了《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10余部法规的立法工作。为了解老年人真实生活状况,他与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同事先后前往攀枝花、凉山等地明察暗访,深度参与老年人景区免票、护理假时长等社会关注条款的讨论和修改。这样的经历,让这位首个到地方权力机关挂职参与立法工作的律师代表,收获了宏观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系统解决问题的操作手法。
“挂职期间,我对立法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及问题有了更深刻认识,回到学校后将持续关注,争取形成研究成果。”杨道现表示。“希望建立地方高校与地方人大交流合作、双向互聘的长效机制,保障法治源头渠清如许、活水长流。”邓君韬说。而“两年参与起草8部省本级法规,对15个市州20余部法规提出个人意见等”一系列成果,让李攀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她提出再挂职留任一年的申请并最终得以批准。 (记者 刘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