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深厚文化 为文旅融合插上腾飞的翅膀

  • 2018年12月17日 08时1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三星堆博物馆已成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每年吸引上百万人次游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供图)

    《九寨千古情》等旅游剧目丰富了九寨沟旅游的内涵。 (刘彦荣 摄)

    雅克音乐季演出现场。(省文旅厅供图)

    乐山大佛闻名于世。(省文旅厅供图)

      “诗和远方”牵手

      12月16日,成都文化公园《蜀风雅韵》演出现场,精彩的变脸、吐火等表演,不时引来现场观众阵阵叫好。北京游客蒋计表示,“花两三百块钱看一台原汁原味的川剧,值!”从1998年诞生至今,《蜀风雅韵》以其独特的地方文化,吸引着源源不断的观众。

      今年4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挂牌成立,“诗和远方”正式牵手。11月12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也正式挂牌,标志着我省正式迈开文旅融合的步伐。

      四川拥有历史悠久的深厚文化和丰富资源,神秘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乐山大佛名扬海内外,川剧、蜀锦蜀绣等非遗极具地方特色,武侯祠、杜甫草堂早已成为人们的旅游目的地,更不用说大熊猫、九寨沟、都江堰、青城山,个个都是四川的旅游名片。在未来,文化如何成为旅游的“发动机”,旅游如何为文化腾飞助力,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底蕴深厚

      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种类繁多

      四川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以前,古蜀人就创造了以三星堆为代表的灿烂青铜文化。几千年来,遗迹遗物、蜀工蜀艺、名人名篇、川剧川曲、民族民俗、美景美食成为四川独具魅力和特色的宝贵资源。在振兴川剧工程、非遗传承保护、文物普查和保护等工作的呵护之下,它们得以延续,并焕发着光彩。

      资源丰富文物普查摸清家底

      在今年11月“川港澳合作周·走进香港”经贸合作论坛上,三星堆成为我省重点推介的文化旅游地。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以及众多文物资源,不仅彰显了四川的历史底蕴,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供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

      1976年,三星堆祭祀坑的出土,让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2001年,金沙遗址被发现,博物馆拔地而起;新津宝墩遗址持续考古发掘同样不断有新的发现;以罗家坝、城坝为代表的巴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为当地打造遗址公园提供了丰富材料。彭山江口连续两年的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发掘,出水了4万多件文物,实证张献忠沉银传说。如今,江口沉银的博物馆已在规划之中……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古蜀文明之外,四川还有很多文物资源极具特色。在四川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不可移动文物数量排名全国第三,共计65231处,基本摸清了四川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凸显出四川文物大省的地位。

      扎实的文保工作,呵护着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地震后桃坪羌寨的保护与复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泸州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等列为国家级长征文化线路保护示范段建设项目。此外,蜀道、白酒老作坊申遗和广元千佛崖、仁寿牛角寨、安岳石窟整体保护利用等重点工程都在快速推进。

      2017年,四川相继推出博物馆错延时开放,同时各项大展精彩纷呈。伴随着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推进,博物馆、纪念馆等文物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据介绍,2017年全省博物馆观众达到6751.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12.98%。

      蜀工蜀艺川剧川曲擦亮文化名片

      四川孕育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川剧川曲、蜀工蜀艺。尤其近年,随着非遗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蜀绣羌绣、漆器竹编等非遗已经成为四川的文化名片;在艺术生产领域,伴随着精品战略的实施,推动文艺创新,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能力也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四川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9项、代表性传承人69人;省级非遗项目522项、代表性传承人682人,成为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旅融合的生力军。系列保护和传承措施,也开拓了非遗传承人的视野,非遗保护、展示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我省也积极实施木偶、皮影、杂技等扶持计划,加强四川大木偶、川北皮影戏、四川杂技等本土特色的传统艺术传承保护。今年2月举行的韩国平昌冬奥会上,来自四川的南充大木偶惊艳亮相冬奥会闭幕式。

      至于文艺创作,地方特色的艺术生产展演也更加繁荣,尤其具有地方特色的川剧川曲,增加了“远方”的诗情画意。

      旅以文兴

      文化为旅游提供丰厚给养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最近几十年,四川文化事业一直为旅游产业提供着丰厚给养。旅游+文化遗产、旅游+非遗、旅游+博物馆、旅游+演出……文旅融合的各种实践,已经成为四川旅游产业的新动能。

      人文景区占四川旅游门票大半收入

      九寨沟、峨眉山、乐山等风景名胜美名远扬。不过在四川的旅游市场中,人文景区占比颇重,并且门票收入占比过半,文化是旅游之魂实至名归。

      根据相关统计,我省A级景区数量在2017年为426个,以文化资源为主或包含文化资源的景区有184个;接待游客数量中,A级景区43938万人次,人文景区25806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中,A级景区488045万元,人文景区308606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纪念馆及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拉动全省旅游收入在5000亿元左右。

      众多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化遗产,成为人们的旅游目的地:三星堆、金沙遗址博物馆,人们了解古蜀文明的窗口;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著名的三国旅游胜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因诗圣杜甫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广元的剑门关、千佛崖,成都的青城山、都江堰,南充的阆中古城,等等,无不以文化底蕴作为吸引游客的法宝,让文化资源成为四川经济转型的新动力。

      这些既是景区,同时又是文保单位的博物馆或文化遗产,在文旅融合上进行着各种探索。博物馆+文化,让武侯祠成都大庙会、诗圣文化节、成都金沙太阳节等年年人潮涌动。仅以2018年春节为例,这三个节吸引的观众就超过了130万人次。

      在门票收入之外,众多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也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与文旅产业嫁接。在自贡恐龙博物馆,恐龙吉祥物形象的公仔巧克力,备受游客欢迎。在三星堆博物馆,包括“面具饼干”在内的各种文创产品,2017年收入327.78万元。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认为,“大量事例证明,博物馆和文保单位可以兼顾事业和产业,用创新文化服务实现产业链的发展。”

      文化植入旅游焕发新的生机

      相比“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单一旅行模式,文化的植入,丰富着旅游的内涵,让旅游方式有了多种可能。

      如今,到四川旅游的正确打开方式,既要游览九寨沟等自然风光,也值得去三星堆、武侯祠等人文景点了解四川深厚底蕴。慢下来的时光,还包括到成都人民公园喝喝盖碗茶体会四川民俗,到成都文化公园看一看《蜀风雅韵》这样的特色表演,再到锦里品尝小吃,或者到宽窄巷子的各种非遗店铺买买买。

      早年的九寨沟,以白天看景为主。随着旅游演出的兴起,以《藏谜》为首的剧目,在地震前每年创下上亿元的演出产值。据介绍,我省的《藏谜》《蜀风雅韵》早已列入原文化部、原国家旅游局《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增强了四川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依托文化而兴的特色文化街区,同样不乏成功案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打造的川西民俗文化休闲街——锦里,2004年开街当年就吸引游客300多万人次;2017年,游客攀升至近千万人次,商品销售收入达2.7亿元。

      四川的非遗资源优势,也在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在成都宽窄巷子等旅游景区,渠县刘氏竹编、蜀绣、漆器等四川特色非遗产品很受游客欢迎。据介绍,刘氏竹编宽巷子店每年的销售额已超过200万元。此外,绵竹年画村、崇州道明竹艺村等,在保护非遗的同时,也已打造成了特色旅游目的地。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近年还有序开展“四川音乐季”品牌活动,培植演出消费市场,促进文化、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佛光花海音乐节”等活动。2017年,峨眉山“佛光花海音乐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2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11亿元;“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实现票房收入517万元,旅游收入1.6亿元。

      文旅融合

      美好前景可期

      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传递出“明年要扎实抓好县域经济和文化旅游发展工作”的信息。未来四川的文化旅游工作路径如何?履新不久的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负责人说:“我们将以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争取用五年时间实现‘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以及国家4A景区数量’四个指标均翻番,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贡献。”

      近年来,四川省把旅游业确定为今后培育壮大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未来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大有可以挖掘的空间。

      做多旅游发展增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现有旅游资源下,对文化“富矿”的深入发掘,可以做多旅游发展增量——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如今已是著名的三国旅游胜地。然而仔细梳理,就会发现省内的三国遗存十分丰富:广元剑门关栈道是诸葛亮为北伐时运输兵力所修;阆中张飞庙,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曾驻守阆中7年之久……三国文化充满吸引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打造三国旅游线路、推出更具传播力的旅游剧目,将创造出一个具有特色的新的旅游线路。

      四川还拥有众多的历史名人。李白出生地江油、苏轼三父子的家乡眉山、杜甫重要的行踪地成都、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的家乡阆中、西汉著名辞赋家扬雄家乡郫都、武则天的家乡广元、杨慎家乡新都……擦亮历史名人的名片,他们的家乡或行踪地,自然也是人们踏古访幽的目的地。

      川渝石刻,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下半阕”。如今,大足石刻已是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石刻艺术旅游目的地,而相邻的安岳石刻还养在深闺人未识。目前,安岳石窟急需解决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对石窟价值的深度发掘。未来,伴随着对安岳石窟艺术的重新认识,这里的唐宋石刻艺术有望惊艳世界。

      四川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罗家坝遗址、巴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巴文化也充满魅力,蜀道、茶马古道等线路文化遗产留下了众多遗存,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为代表的古蜀文明遗址,也等待着人们去追寻古蜀的魅力……这些都是人们眼中的“诗和远方”。

      据介绍,2017年全国红色景点旅游人次达到13亿。四川拥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遗址群等众多红色文化名片,在原址观光外,将红色文化融入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充分挖掘与红色景区伴生的地方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等,也有望吸引更多年轻游客。

      以文促旅留住游客

      相关调查显示,四川近年的游客数量在全国排名靠前,但整体的旅游消费总量却并不占据优势。如何在观光以外做大蛋糕?旅游演出、文创产品甚至美食,都是可以探索的方向。

      正在规划中的三国蜀汉城,将集文化博览、旅游观光、文创产业、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让三国迷留得下来,玩得开心,买得开心。

      文旅融合,未来也将是自贡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据悉,自贡将通过“盐、龙、灯、食”几大文化板块的打造,培育文旅融合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业内人士建议,四川应该多层次、宽领域地推广以熊猫、古蜀、三国、中国白酒坊、蜀锦蜀绣、自贡彩灯等为代表的四川特色文化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和产业效应。据介绍,2017年,苏州打造的苏绣小镇,仅苏绣产业收入就达到4亿多元人民币。四川的蜀锦蜀绣依托艺术品市场、旅游商品以及产业化发展,也有望实现非遗+旅游+产业。此外,相关专家还指出,四川在旅游剧目和文学、音乐等作品的创作上也应有精品意识,以起到“1+1>2”的作用。

      ◎数据四川

      5处世界遗产

      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

      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自贡、泸州、宜宾、乐山、阆中、会理、都江堰

      2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

      4处文化遗产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古蜀文明遗址、藏羌碉楼与村寨、中国白酒老作坊、蜀道(金牛道广元段)

      9处大遗址

      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邛窑、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明蜀王陵墓群、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茶马古道、蜀道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深厚文化 为文旅融合插上腾飞的翅膀

  • 2018年12月17日 08时1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三星堆博物馆已成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每年吸引上百万人次游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供图)

    《九寨千古情》等旅游剧目丰富了九寨沟旅游的内涵。 (刘彦荣 摄)

    雅克音乐季演出现场。(省文旅厅供图)

    乐山大佛闻名于世。(省文旅厅供图)

      “诗和远方”牵手

      12月16日,成都文化公园《蜀风雅韵》演出现场,精彩的变脸、吐火等表演,不时引来现场观众阵阵叫好。北京游客蒋计表示,“花两三百块钱看一台原汁原味的川剧,值!”从1998年诞生至今,《蜀风雅韵》以其独特的地方文化,吸引着源源不断的观众。

      今年4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挂牌成立,“诗和远方”正式牵手。11月12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也正式挂牌,标志着我省正式迈开文旅融合的步伐。

      四川拥有历史悠久的深厚文化和丰富资源,神秘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乐山大佛名扬海内外,川剧、蜀锦蜀绣等非遗极具地方特色,武侯祠、杜甫草堂早已成为人们的旅游目的地,更不用说大熊猫、九寨沟、都江堰、青城山,个个都是四川的旅游名片。在未来,文化如何成为旅游的“发动机”,旅游如何为文化腾飞助力,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底蕴深厚

      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种类繁多

      四川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以前,古蜀人就创造了以三星堆为代表的灿烂青铜文化。几千年来,遗迹遗物、蜀工蜀艺、名人名篇、川剧川曲、民族民俗、美景美食成为四川独具魅力和特色的宝贵资源。在振兴川剧工程、非遗传承保护、文物普查和保护等工作的呵护之下,它们得以延续,并焕发着光彩。

      资源丰富文物普查摸清家底

      在今年11月“川港澳合作周·走进香港”经贸合作论坛上,三星堆成为我省重点推介的文化旅游地。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以及众多文物资源,不仅彰显了四川的历史底蕴,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供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

      1976年,三星堆祭祀坑的出土,让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2001年,金沙遗址被发现,博物馆拔地而起;新津宝墩遗址持续考古发掘同样不断有新的发现;以罗家坝、城坝为代表的巴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为当地打造遗址公园提供了丰富材料。彭山江口连续两年的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发掘,出水了4万多件文物,实证张献忠沉银传说。如今,江口沉银的博物馆已在规划之中……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古蜀文明之外,四川还有很多文物资源极具特色。在四川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不可移动文物数量排名全国第三,共计65231处,基本摸清了四川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凸显出四川文物大省的地位。

      扎实的文保工作,呵护着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地震后桃坪羌寨的保护与复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泸州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等列为国家级长征文化线路保护示范段建设项目。此外,蜀道、白酒老作坊申遗和广元千佛崖、仁寿牛角寨、安岳石窟整体保护利用等重点工程都在快速推进。

      2017年,四川相继推出博物馆错延时开放,同时各项大展精彩纷呈。伴随着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推进,博物馆、纪念馆等文物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据介绍,2017年全省博物馆观众达到6751.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12.98%。

      蜀工蜀艺川剧川曲擦亮文化名片

      四川孕育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川剧川曲、蜀工蜀艺。尤其近年,随着非遗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蜀绣羌绣、漆器竹编等非遗已经成为四川的文化名片;在艺术生产领域,伴随着精品战略的实施,推动文艺创新,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能力也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四川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9项、代表性传承人69人;省级非遗项目522项、代表性传承人682人,成为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旅融合的生力军。系列保护和传承措施,也开拓了非遗传承人的视野,非遗保护、展示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我省也积极实施木偶、皮影、杂技等扶持计划,加强四川大木偶、川北皮影戏、四川杂技等本土特色的传统艺术传承保护。今年2月举行的韩国平昌冬奥会上,来自四川的南充大木偶惊艳亮相冬奥会闭幕式。

      至于文艺创作,地方特色的艺术生产展演也更加繁荣,尤其具有地方特色的川剧川曲,增加了“远方”的诗情画意。

      旅以文兴

      文化为旅游提供丰厚给养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最近几十年,四川文化事业一直为旅游产业提供着丰厚给养。旅游+文化遗产、旅游+非遗、旅游+博物馆、旅游+演出……文旅融合的各种实践,已经成为四川旅游产业的新动能。

      人文景区占四川旅游门票大半收入

      九寨沟、峨眉山、乐山等风景名胜美名远扬。不过在四川的旅游市场中,人文景区占比颇重,并且门票收入占比过半,文化是旅游之魂实至名归。

      根据相关统计,我省A级景区数量在2017年为426个,以文化资源为主或包含文化资源的景区有184个;接待游客数量中,A级景区43938万人次,人文景区25806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中,A级景区488045万元,人文景区308606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纪念馆及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拉动全省旅游收入在5000亿元左右。

      众多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化遗产,成为人们的旅游目的地:三星堆、金沙遗址博物馆,人们了解古蜀文明的窗口;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著名的三国旅游胜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因诗圣杜甫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广元的剑门关、千佛崖,成都的青城山、都江堰,南充的阆中古城,等等,无不以文化底蕴作为吸引游客的法宝,让文化资源成为四川经济转型的新动力。

      这些既是景区,同时又是文保单位的博物馆或文化遗产,在文旅融合上进行着各种探索。博物馆+文化,让武侯祠成都大庙会、诗圣文化节、成都金沙太阳节等年年人潮涌动。仅以2018年春节为例,这三个节吸引的观众就超过了130万人次。

      在门票收入之外,众多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也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与文旅产业嫁接。在自贡恐龙博物馆,恐龙吉祥物形象的公仔巧克力,备受游客欢迎。在三星堆博物馆,包括“面具饼干”在内的各种文创产品,2017年收入327.78万元。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认为,“大量事例证明,博物馆和文保单位可以兼顾事业和产业,用创新文化服务实现产业链的发展。”

      文化植入旅游焕发新的生机

      相比“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单一旅行模式,文化的植入,丰富着旅游的内涵,让旅游方式有了多种可能。

      如今,到四川旅游的正确打开方式,既要游览九寨沟等自然风光,也值得去三星堆、武侯祠等人文景点了解四川深厚底蕴。慢下来的时光,还包括到成都人民公园喝喝盖碗茶体会四川民俗,到成都文化公园看一看《蜀风雅韵》这样的特色表演,再到锦里品尝小吃,或者到宽窄巷子的各种非遗店铺买买买。

      早年的九寨沟,以白天看景为主。随着旅游演出的兴起,以《藏谜》为首的剧目,在地震前每年创下上亿元的演出产值。据介绍,我省的《藏谜》《蜀风雅韵》早已列入原文化部、原国家旅游局《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增强了四川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依托文化而兴的特色文化街区,同样不乏成功案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打造的川西民俗文化休闲街——锦里,2004年开街当年就吸引游客300多万人次;2017年,游客攀升至近千万人次,商品销售收入达2.7亿元。

      四川的非遗资源优势,也在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在成都宽窄巷子等旅游景区,渠县刘氏竹编、蜀绣、漆器等四川特色非遗产品很受游客欢迎。据介绍,刘氏竹编宽巷子店每年的销售额已超过200万元。此外,绵竹年画村、崇州道明竹艺村等,在保护非遗的同时,也已打造成了特色旅游目的地。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近年还有序开展“四川音乐季”品牌活动,培植演出消费市场,促进文化、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佛光花海音乐节”等活动。2017年,峨眉山“佛光花海音乐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2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11亿元;“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实现票房收入517万元,旅游收入1.6亿元。

      文旅融合

      美好前景可期

      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传递出“明年要扎实抓好县域经济和文化旅游发展工作”的信息。未来四川的文化旅游工作路径如何?履新不久的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负责人说:“我们将以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争取用五年时间实现‘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以及国家4A景区数量’四个指标均翻番,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贡献。”

      近年来,四川省把旅游业确定为今后培育壮大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未来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大有可以挖掘的空间。

      做多旅游发展增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现有旅游资源下,对文化“富矿”的深入发掘,可以做多旅游发展增量——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如今已是著名的三国旅游胜地。然而仔细梳理,就会发现省内的三国遗存十分丰富:广元剑门关栈道是诸葛亮为北伐时运输兵力所修;阆中张飞庙,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曾驻守阆中7年之久……三国文化充满吸引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打造三国旅游线路、推出更具传播力的旅游剧目,将创造出一个具有特色的新的旅游线路。

      四川还拥有众多的历史名人。李白出生地江油、苏轼三父子的家乡眉山、杜甫重要的行踪地成都、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的家乡阆中、西汉著名辞赋家扬雄家乡郫都、武则天的家乡广元、杨慎家乡新都……擦亮历史名人的名片,他们的家乡或行踪地,自然也是人们踏古访幽的目的地。

      川渝石刻,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下半阕”。如今,大足石刻已是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石刻艺术旅游目的地,而相邻的安岳石刻还养在深闺人未识。目前,安岳石窟急需解决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对石窟价值的深度发掘。未来,伴随着对安岳石窟艺术的重新认识,这里的唐宋石刻艺术有望惊艳世界。

      四川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罗家坝遗址、巴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巴文化也充满魅力,蜀道、茶马古道等线路文化遗产留下了众多遗存,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为代表的古蜀文明遗址,也等待着人们去追寻古蜀的魅力……这些都是人们眼中的“诗和远方”。

      据介绍,2017年全国红色景点旅游人次达到13亿。四川拥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遗址群等众多红色文化名片,在原址观光外,将红色文化融入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充分挖掘与红色景区伴生的地方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等,也有望吸引更多年轻游客。

      以文促旅留住游客

      相关调查显示,四川近年的游客数量在全国排名靠前,但整体的旅游消费总量却并不占据优势。如何在观光以外做大蛋糕?旅游演出、文创产品甚至美食,都是可以探索的方向。

      正在规划中的三国蜀汉城,将集文化博览、旅游观光、文创产业、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让三国迷留得下来,玩得开心,买得开心。

      文旅融合,未来也将是自贡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据悉,自贡将通过“盐、龙、灯、食”几大文化板块的打造,培育文旅融合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业内人士建议,四川应该多层次、宽领域地推广以熊猫、古蜀、三国、中国白酒坊、蜀锦蜀绣、自贡彩灯等为代表的四川特色文化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和产业效应。据介绍,2017年,苏州打造的苏绣小镇,仅苏绣产业收入就达到4亿多元人民币。四川的蜀锦蜀绣依托艺术品市场、旅游商品以及产业化发展,也有望实现非遗+旅游+产业。此外,相关专家还指出,四川在旅游剧目和文学、音乐等作品的创作上也应有精品意识,以起到“1+1>2”的作用。

      ◎数据四川

      5处世界遗产

      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

      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自贡、泸州、宜宾、乐山、阆中、会理、都江堰

      2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

      4处文化遗产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古蜀文明遗址、藏羌碉楼与村寨、中国白酒老作坊、蜀道(金牛道广元段)

      9处大遗址

      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邛窑、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明蜀王陵墓群、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茶马古道、蜀道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