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创时代”的四川故事

  • 2018年10月09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在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都主会场所在地——菁蓉汇背后,是一个“荒地变高地”的故事。

      三年前,这里还遍布茂盛的野草。如今,现代化产业园区拔地而起,逾1800家科技型企业汇聚于此,相当于每天有超过1家企业落户。成都菁蓉汇,已成为西部创新创业的一个典范。

      要理解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必须放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大背景。

      “它是四川依托创新创业驱动区域变革的一个鲜活案例。”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表示。近年来,四川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重要抓手持续发力,在催生大批市场新生力量的同时,推动了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乃至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革。

      这一切,汇入四川在伟大时代中奋进的步伐中。

      创新创业不是“几个市州干、多数市州看”,也不是“慢慢干、等等看”。四川深入推动“双创”工作的历程,就是抢抓机遇、全域推进,激发起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的过程

      一场“双创”大赛的结果,出乎不少业内人士的意料。

      不久前在德阳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四川选拔赛上,分别斩获主体赛创业组、创新组和专项赛桂冠的3个团队,并非来自传统印象中省内“双创”最活跃的成德绵地区,而是出自巴中市、宜宾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是几个市州干、多数市州看,也不是慢慢干、等等看。”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抢抓机遇,迅速构建全域推进、竞相发展的“双创”格局,是全省上下在“双创”启动伊始就已形成的共识——

      看时间,2015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仅2个月后,四川就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随后又在全国率先建立“双创”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统筹协调。

      看地点,四川明确以“成德绵”为创新创业核心区,依托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德阳高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创新创业发展。截至目前,全省21个市(州)均出台了推进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

      除“时间”“地点”外,认知四川“双创”工作还有一个关键要素——“人物”。

      2015年,徐宸还穿着西装,在美国华尔街投行谈投资。向以伦则挽着裤腿,在大巴山南麓当县林业苗圃中心工作人员。随着国内“双创”兴起,两人不约而同选择在川创业。如今徐宸在成都创办的康复医院已建成投运,而向以伦在达州市宣汉县的100多亩红心猕猴桃年收入也超过60万元。

      同时吸引两人的,是四川针对创新创业四类关键群体的“因材施策”。四川先后出台实施各类支持计划和政策,积极引导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人员、青年大学生、各类草根能人等“四路大军”进入创新创业主战场。截至去年,四川已累计引进逾1000名高端人才来川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创业者突破20万人;2017年推动大学生创业人数较5年前增长200%;全省新增农村“双创”人员累计达到50万人。

      将时间、地点、人物的“拼图”汇集一处,可见四川推动“双创”工作的一项基本思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形成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的“双创”氛围。

      数字,是对结果的最好说明。2015年,四川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4.4万户,专利申请首次突破10万件,两者同比增速均较前一年提高约10个百分点,此后两组数据连年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全国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率先成立科技支行,建起国内首家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局……四川深入推动“双创”工作的历程,就是迎难而上,逐一破解创新创业“瓶颈”的过程

      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官网上公示一条信息:拟把系列科技成果作价出资新成立8家公司。成立公司不稀奇,稀奇的是股权分配——技术作价入股的股权,90%都给了科研人员。

      这项大胆的举措,源于四川在全国率先探索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它瞄准的是长期以来困扰创新创业的一大瓶颈:此前因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归单位,发明人对成果转化缺乏积极性。上述改革以股权激励科研人员从事成果转化,“让大家在成果对外转化、个人持股以及开办公司时有政策保障。”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俐娟表示。

      截至目前,这项被国内媒体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小岗村试验”的改革已在省内20家高校院所试点,累计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逾400项,作价入股创办企业近60家,带动企业投资近30亿元。

      激励创新创业是系统工程,破解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瓶颈”只是其中一环。让创新创业主体“想创”“能创”,还有一系列体制机制、生态配套等“瓶颈”阻挡在前。对此,四川从体制机制着手,一个个去“啃硬骨头”——

      围绕“想创”,近3年来四川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十六条政策》等,在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扩大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使用自主权等方面开展了一大批率先探索。

      围绕“能创”,四川多措并举: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四川搭建多层次科技金融平台,在全国率先成立8家科技支行,累计为近千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逾160亿元。设立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成募集77亿元;针对营商环境优化,我省实施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到领取营业执照“全流程、无纸化、零见面”的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试点开展“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前置事项压缩率达90%以上;针对知识产权保护,设立西部地区首个跨区域知识产权审判庭,成立国内首家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局……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四川探索的力度与影响广度:国务院正式印发首批在全国推广的13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我省8条入选。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有效聚集、畅通流动、合理配置,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创新创业在推动四川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同时,也在经济发展反作用下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四川深入推动“双创”工作的历程,就是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升级”的过程

      两年时间,一个创业团队在当地“孵化”出了一个产业。如今回想起来,李青龙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2016年,作为首个入驻的高层次创新团队,这位技术负责人和同事在南充创业小镇参与成立了南充清软海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研制3D打印机。创业过程比想象中顺利,公司迅速跻身规模以上企业。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地以该企业为“起点”,大力推动相关创业团队、项目和人才引进。如今当地围绕3D打印的产业链雏形初具,中国西部3D技术产业园已在建设之中。

      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互为支撑、相互促进。创新创业有效推动四川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8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14年的不足50%提高到54%。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反过来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出更高要求,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

      “如果说只为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所,是孵化器1.0版,提供法律、财务等公共服务就是2.0版。如今需要的,是针对细分行业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支撑的3.0版。”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创业服务处副处长郑宇介绍,该区正培育引入微软、艾格拉斯等行业领军企业主导的孵化器,依托其行业资源推动创业团队成长。

      今年7月出台的《四川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下一步将推动人才创新活力、孵化载体质量、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融合、实体经济转型、创新创业环境、服务和氛围8大升级行动30项重点工作,为打造四川双创“升级版”勾勒出一个明亮的未来。 (记者 熊筱伟)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创时代”的四川故事

  • 2018年10月09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在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都主会场所在地——菁蓉汇背后,是一个“荒地变高地”的故事。

      三年前,这里还遍布茂盛的野草。如今,现代化产业园区拔地而起,逾1800家科技型企业汇聚于此,相当于每天有超过1家企业落户。成都菁蓉汇,已成为西部创新创业的一个典范。

      要理解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必须放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大背景。

      “它是四川依托创新创业驱动区域变革的一个鲜活案例。”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表示。近年来,四川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重要抓手持续发力,在催生大批市场新生力量的同时,推动了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乃至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革。

      这一切,汇入四川在伟大时代中奋进的步伐中。

      创新创业不是“几个市州干、多数市州看”,也不是“慢慢干、等等看”。四川深入推动“双创”工作的历程,就是抢抓机遇、全域推进,激发起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的过程

      一场“双创”大赛的结果,出乎不少业内人士的意料。

      不久前在德阳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四川选拔赛上,分别斩获主体赛创业组、创新组和专项赛桂冠的3个团队,并非来自传统印象中省内“双创”最活跃的成德绵地区,而是出自巴中市、宜宾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是几个市州干、多数市州看,也不是慢慢干、等等看。”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抢抓机遇,迅速构建全域推进、竞相发展的“双创”格局,是全省上下在“双创”启动伊始就已形成的共识——

      看时间,2015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仅2个月后,四川就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随后又在全国率先建立“双创”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统筹协调。

      看地点,四川明确以“成德绵”为创新创业核心区,依托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德阳高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创新创业发展。截至目前,全省21个市(州)均出台了推进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

      除“时间”“地点”外,认知四川“双创”工作还有一个关键要素——“人物”。

      2015年,徐宸还穿着西装,在美国华尔街投行谈投资。向以伦则挽着裤腿,在大巴山南麓当县林业苗圃中心工作人员。随着国内“双创”兴起,两人不约而同选择在川创业。如今徐宸在成都创办的康复医院已建成投运,而向以伦在达州市宣汉县的100多亩红心猕猴桃年收入也超过60万元。

      同时吸引两人的,是四川针对创新创业四类关键群体的“因材施策”。四川先后出台实施各类支持计划和政策,积极引导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人员、青年大学生、各类草根能人等“四路大军”进入创新创业主战场。截至去年,四川已累计引进逾1000名高端人才来川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创业者突破20万人;2017年推动大学生创业人数较5年前增长200%;全省新增农村“双创”人员累计达到50万人。

      将时间、地点、人物的“拼图”汇集一处,可见四川推动“双创”工作的一项基本思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形成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的“双创”氛围。

      数字,是对结果的最好说明。2015年,四川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4.4万户,专利申请首次突破10万件,两者同比增速均较前一年提高约10个百分点,此后两组数据连年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全国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率先成立科技支行,建起国内首家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局……四川深入推动“双创”工作的历程,就是迎难而上,逐一破解创新创业“瓶颈”的过程

      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官网上公示一条信息:拟把系列科技成果作价出资新成立8家公司。成立公司不稀奇,稀奇的是股权分配——技术作价入股的股权,90%都给了科研人员。

      这项大胆的举措,源于四川在全国率先探索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它瞄准的是长期以来困扰创新创业的一大瓶颈:此前因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归单位,发明人对成果转化缺乏积极性。上述改革以股权激励科研人员从事成果转化,“让大家在成果对外转化、个人持股以及开办公司时有政策保障。”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俐娟表示。

      截至目前,这项被国内媒体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小岗村试验”的改革已在省内20家高校院所试点,累计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逾400项,作价入股创办企业近60家,带动企业投资近30亿元。

      激励创新创业是系统工程,破解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瓶颈”只是其中一环。让创新创业主体“想创”“能创”,还有一系列体制机制、生态配套等“瓶颈”阻挡在前。对此,四川从体制机制着手,一个个去“啃硬骨头”——

      围绕“想创”,近3年来四川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十六条政策》等,在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扩大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使用自主权等方面开展了一大批率先探索。

      围绕“能创”,四川多措并举: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四川搭建多层次科技金融平台,在全国率先成立8家科技支行,累计为近千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逾160亿元。设立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成募集77亿元;针对营商环境优化,我省实施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到领取营业执照“全流程、无纸化、零见面”的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试点开展“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前置事项压缩率达90%以上;针对知识产权保护,设立西部地区首个跨区域知识产权审判庭,成立国内首家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局……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四川探索的力度与影响广度:国务院正式印发首批在全国推广的13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我省8条入选。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有效聚集、畅通流动、合理配置,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创新创业在推动四川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同时,也在经济发展反作用下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四川深入推动“双创”工作的历程,就是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升级”的过程

      两年时间,一个创业团队在当地“孵化”出了一个产业。如今回想起来,李青龙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2016年,作为首个入驻的高层次创新团队,这位技术负责人和同事在南充创业小镇参与成立了南充清软海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研制3D打印机。创业过程比想象中顺利,公司迅速跻身规模以上企业。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地以该企业为“起点”,大力推动相关创业团队、项目和人才引进。如今当地围绕3D打印的产业链雏形初具,中国西部3D技术产业园已在建设之中。

      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互为支撑、相互促进。创新创业有效推动四川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8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14年的不足50%提高到54%。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反过来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出更高要求,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

      “如果说只为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所,是孵化器1.0版,提供法律、财务等公共服务就是2.0版。如今需要的,是针对细分行业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支撑的3.0版。”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创业服务处副处长郑宇介绍,该区正培育引入微软、艾格拉斯等行业领军企业主导的孵化器,依托其行业资源推动创业团队成长。

      今年7月出台的《四川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下一步将推动人才创新活力、孵化载体质量、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融合、实体经济转型、创新创业环境、服务和氛围8大升级行动30项重点工作,为打造四川双创“升级版”勾勒出一个明亮的未来。 (记者 熊筱伟)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