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古蜀文明再吐芳华——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综述

  • 2018年10月29日 08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考古中国,溯源古蜀。10月22日至23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成功举行,一场看似“高冷”的专业会议演绎成考古嘉年华:专业会场火热,公共讲座爆棚,考古成果展因观众过多不得不“限流”……

      一个中国考古学界的重大共识在这样的氛围中形成:“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宝库,世界青铜文明的明珠!”

      近20年前,中国考古学会第十次年会在成都召开,由此推动了四川考古事业大踏步前进。而这一次行业盛会,正值国家考古新政出台、四川建设文化强省的“风口”,考古文博事业力争更上层楼,古蜀文明也借助考古与现代手段再吐芳华。

      一扇展示四川考古成果的窗户

      三星堆祭祀坑横空出世、金沙太阳神鸟翩翩起飞、城坝遗址获全国“田野考古奖”一等奖……在四川频频赢得全国考古界瞩目之前,中原地区是考古界的“焦点”。

      “近几年,成都的城市考古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四川考古也从早年的中下游跃居上游。”大会揭幕当天,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点赞。更有专家直言:我们来成都参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看看最近这些年四川的考古成果。

      四川的最新考古发现,让业界专家感到惊艳。

      10月25日,成都博物馆。当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汉代织机出现在眼前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激动不已,“这次终于看到实物,不虚此行!”在四川博物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张立东对着镇馆之宝西周羊首兽面纹铜罍研究了近20分钟,“纹饰太精美太特别了,我回去就准备写一篇文章。”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虚拟考古体验馆,当学者们通过高新技术“穿越”到江口沉银发掘现场,惊喜道,“太炫了!”

      “这次考古学大会,我们成系统、全方位地向全世界考古学者展示了四川,尤其是成都的考古成果。”大会承办方之一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表示,从上世纪开始发掘的三星堆、永陵、江口崖墓,到本世纪的重大考古成果金沙遗址、老官山汉墓、江口古战场遗址等,都“展示了四川文物考古事业的巨大进步”。

      接受专业眼光的挑剔,也满足普通观众的需要。本次大会精心组织了面向观众的16场学术讲座、6个展览。古代人怎么用筷子?四川先祖们先吃上猪肉还是先吃上稻米?这些话题令人兴趣大增。“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开展第一天,蜂拥而至的观众不得不让博物馆紧急限流:每10分钟放100人参观。

      大会落幕,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高度评价:“这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展示四川考古成果、了解考古的一扇窗口!”

      一个对古蜀文明的最新共识

      30多位专家轮流上场,讲述自己的巴蜀考古新发现,其他组别的专家也纷纷过来旁听……这是10月23日,大会特设的“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专场现场。代表中国考古界最高水平的考古学大会专场,发布一个权威的研究结论:古蜀文明灿烂辉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文人笔下,偏安一隅的古蜀国,被形容为“不晓文字、未知礼乐”;李白也曾感叹“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伴随着三星堆、金沙、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等重大考古发现,学界对古蜀文明已形成新的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魏坚说,“三星堆博物馆,我都记不得已经来过多少次了!”但此次在选择参观路线时,他仍然报选了三星堆。日本金泽大学国际文化资源学研究中心特任助教久保田慎二则感叹:“我来三星堆博物馆参观五六次了,仍然觉得常看常新,每次来都会被灿烂的古蜀文明深深震撼。”

      “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古蜀文明肯定是最有特色、最耀眼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青铜文明的一颗明珠。”王巍说,人们一说到古蜀文明,马上就能联想到青铜立人、神树还有太阳神鸟,“这在其它区域都是没有的。学术界举证中华文明多样性,古蜀文明是绕不开的。”

      “古蜀文明从未孤立存在,它就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徐光冀说。

      “四川虽然地处西南,但古代四川文化的灿烂并不逊色于中原,我们要有此信心,并且通过更多研究重新认识它在中华文明中的高度。”著名考古学家王仁湘殷殷期盼。

      一次文物保护利用的再出发契机

      考古,从来不是小众的“独乐”。

      在本届考古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王巍在言及考古价值时这样表示,它可以解决“人类从哪里来”这样的终级哲学命题。考古,形式上体现的是让祖先们的宝贝“重见天日”,但实际是在挖掘、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并为现代社会所用。

      如何把考古成果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大会也给出了新启示。

      “考古就要密切与大众的联系,把文化遗产与大众生活结合起来,增加与市民的沟通方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曹兵武在大会上表示。四川的实践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当曹兵武在成都亲眼所见“江口沉银”等多项大展的火爆,不由感叹“四川人好像天天都在过文化遗产日”!三星堆、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人潮涌动,也成为专家眼中考古成果转化的优秀案例。

      在国家发布《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四川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大背景下,四川考古事业的步伐还将迈得更大。

      “三星堆有那么震撼的青铜面具、神树和大立人,金沙的太阳神鸟金箔如此美丽,完全可以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让人们把古蜀文明带回家。”王仁湘这样建议。“联合安徽、湖北、湖南、江西4省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响长江流域青铜文明名号。”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原殷墟考古队队长唐际根大方支招。

      “四川山水孕育了巴蜀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重要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在确保文物安全、提供好基本公共服务前提下,我们将充分发挥文物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省文物局负责人表示。

      仍在发掘中的东华门遗址,未来将成为成都市中心的考古遗址公园,成为成都新的文化名片;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将打造成四川历史文化的鲜明标识;白酒老作坊的申遗,也将成为促进和带动区域文化进步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亮点。

      溯源古蜀,打捞过往,推动巴蜀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四川考古正持续发力、大展身手! (记者 吴晓铃)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古蜀文明再吐芳华——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综述

  • 2018年10月29日 08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考古中国,溯源古蜀。10月22日至23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成功举行,一场看似“高冷”的专业会议演绎成考古嘉年华:专业会场火热,公共讲座爆棚,考古成果展因观众过多不得不“限流”……

      一个中国考古学界的重大共识在这样的氛围中形成:“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宝库,世界青铜文明的明珠!”

      近20年前,中国考古学会第十次年会在成都召开,由此推动了四川考古事业大踏步前进。而这一次行业盛会,正值国家考古新政出台、四川建设文化强省的“风口”,考古文博事业力争更上层楼,古蜀文明也借助考古与现代手段再吐芳华。

      一扇展示四川考古成果的窗户

      三星堆祭祀坑横空出世、金沙太阳神鸟翩翩起飞、城坝遗址获全国“田野考古奖”一等奖……在四川频频赢得全国考古界瞩目之前,中原地区是考古界的“焦点”。

      “近几年,成都的城市考古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四川考古也从早年的中下游跃居上游。”大会揭幕当天,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点赞。更有专家直言:我们来成都参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看看最近这些年四川的考古成果。

      四川的最新考古发现,让业界专家感到惊艳。

      10月25日,成都博物馆。当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汉代织机出现在眼前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激动不已,“这次终于看到实物,不虚此行!”在四川博物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张立东对着镇馆之宝西周羊首兽面纹铜罍研究了近20分钟,“纹饰太精美太特别了,我回去就准备写一篇文章。”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虚拟考古体验馆,当学者们通过高新技术“穿越”到江口沉银发掘现场,惊喜道,“太炫了!”

      “这次考古学大会,我们成系统、全方位地向全世界考古学者展示了四川,尤其是成都的考古成果。”大会承办方之一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表示,从上世纪开始发掘的三星堆、永陵、江口崖墓,到本世纪的重大考古成果金沙遗址、老官山汉墓、江口古战场遗址等,都“展示了四川文物考古事业的巨大进步”。

      接受专业眼光的挑剔,也满足普通观众的需要。本次大会精心组织了面向观众的16场学术讲座、6个展览。古代人怎么用筷子?四川先祖们先吃上猪肉还是先吃上稻米?这些话题令人兴趣大增。“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开展第一天,蜂拥而至的观众不得不让博物馆紧急限流:每10分钟放100人参观。

      大会落幕,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高度评价:“这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展示四川考古成果、了解考古的一扇窗口!”

      一个对古蜀文明的最新共识

      30多位专家轮流上场,讲述自己的巴蜀考古新发现,其他组别的专家也纷纷过来旁听……这是10月23日,大会特设的“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专场现场。代表中国考古界最高水平的考古学大会专场,发布一个权威的研究结论:古蜀文明灿烂辉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文人笔下,偏安一隅的古蜀国,被形容为“不晓文字、未知礼乐”;李白也曾感叹“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伴随着三星堆、金沙、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等重大考古发现,学界对古蜀文明已形成新的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魏坚说,“三星堆博物馆,我都记不得已经来过多少次了!”但此次在选择参观路线时,他仍然报选了三星堆。日本金泽大学国际文化资源学研究中心特任助教久保田慎二则感叹:“我来三星堆博物馆参观五六次了,仍然觉得常看常新,每次来都会被灿烂的古蜀文明深深震撼。”

      “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古蜀文明肯定是最有特色、最耀眼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青铜文明的一颗明珠。”王巍说,人们一说到古蜀文明,马上就能联想到青铜立人、神树还有太阳神鸟,“这在其它区域都是没有的。学术界举证中华文明多样性,古蜀文明是绕不开的。”

      “古蜀文明从未孤立存在,它就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徐光冀说。

      “四川虽然地处西南,但古代四川文化的灿烂并不逊色于中原,我们要有此信心,并且通过更多研究重新认识它在中华文明中的高度。”著名考古学家王仁湘殷殷期盼。

      一次文物保护利用的再出发契机

      考古,从来不是小众的“独乐”。

      在本届考古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王巍在言及考古价值时这样表示,它可以解决“人类从哪里来”这样的终级哲学命题。考古,形式上体现的是让祖先们的宝贝“重见天日”,但实际是在挖掘、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并为现代社会所用。

      如何把考古成果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大会也给出了新启示。

      “考古就要密切与大众的联系,把文化遗产与大众生活结合起来,增加与市民的沟通方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曹兵武在大会上表示。四川的实践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当曹兵武在成都亲眼所见“江口沉银”等多项大展的火爆,不由感叹“四川人好像天天都在过文化遗产日”!三星堆、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人潮涌动,也成为专家眼中考古成果转化的优秀案例。

      在国家发布《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四川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大背景下,四川考古事业的步伐还将迈得更大。

      “三星堆有那么震撼的青铜面具、神树和大立人,金沙的太阳神鸟金箔如此美丽,完全可以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让人们把古蜀文明带回家。”王仁湘这样建议。“联合安徽、湖北、湖南、江西4省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响长江流域青铜文明名号。”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原殷墟考古队队长唐际根大方支招。

      “四川山水孕育了巴蜀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重要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在确保文物安全、提供好基本公共服务前提下,我们将充分发挥文物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省文物局负责人表示。

      仍在发掘中的东华门遗址,未来将成为成都市中心的考古遗址公园,成为成都新的文化名片;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将打造成四川历史文化的鲜明标识;白酒老作坊的申遗,也将成为促进和带动区域文化进步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亮点。

      溯源古蜀,打捞过往,推动巴蜀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四川考古正持续发力、大展身手! (记者 吴晓铃)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