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 任务明确,时间紧迫,四川主动作为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要持续做大规模,聚集更多金融资源,包括引进更多国内外的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中介机构;要推进改革,激发存量金融机构活力,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增强四川金融在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等方面的核心功能为标准
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成都一马当先,各个市州也要结合各自优势,竞相发展
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四川金融要辐射周边,难以做成“全能选手”,但可以做“单打冠军”,以特色服务全国。四川在要素市场发展方面大有可为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布局,加快要素交易市场发展,强化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集聚和辐射能力。这是省委着眼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性谋划。
我省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西部金融中心,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任务明确,时间紧迫,如何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
规模如何壮大?
集聚资源激发活力,以增强服务为标准
在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易宪容看来,国内已有31个城市公开性资料或政府文件涉及建设金融中心内容,四川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给出了具体的时间和指标,体现了一种时不我待的主动作为。
“目前四川金融机构总数量等指标居中西部第一,但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求间还有差距,还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持续做大规模仍然是四川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易宪容认为,四川要聚集更多金融资源,包括引进更多国内外的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中介机构,同时也要培育壮大本土金融机构。
目前,四川省首家全国性法人寿险机构国宝人寿正处于紧张筹备阶段。“通常情况下,全国保险各分支机构的保费等资金是汇集总部所在地,国宝人寿总部设在四川,能吸纳全国资金流向四川。”国宝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
“要推进改革,激发存量金融机构活力,比如通过城商行改革,促进省内城商行发展壮大;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补齐直接融资比例偏低等短板。”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张桥云认为,规模的壮大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因此这个过程要做到质量并重,有所选择,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增强四川金融在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创投融资、新型金融等方面的核心功能为标准。
“规模与质量的同步提升,需要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规和监管制度。”省金融工作局局长欧阳泽华认为,省级层面,计划建立科技监管系统,为金融监管装上“雷达”;构建省市县三级地方监管体系,落实监管执法权,使我省地方金融监管走在全国前列。
布局如何优化?
成都一马当先,市州竞相发展
2016年,成都市金融业增加值达1386亿元,占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近六成,超过同期成都GDP的占比,体现了成都金融业发展成就,也体现全省金融业发展的不均衡。“从目前的情况看,成都金融发展成就耀眼,其他市州则相对薄弱,成长空间较大。”张桥云直言。
“四川建设西部金融中心,需要各地共同发力。”欧阳泽华说,成都一马当先,各个市州也要结合各自优势,竞相发展。
“成都金融依然会快马加鞭。”成都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梁其洲说,发力打造西部领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总部商务区,构建金融机构、金融交易、金融后台聚集地。
“要持续提升成都金融对成都平原经济区及全省的服务能力,其他市州注重与成都的协同配合,力争成为金融机构落地成都后的第二落点,打造特色金融聚集地等。”张桥云建议。
结合各自的产业优势和金融业发展基础,我省支持其他市州提升区域性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业发展水平。绵阳市加快构建军民融合金融生态链,着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探索一条具有绵阳特色的金融助力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泸州市围绕建设自由贸易港,推进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资阳市正全力推动新兴医疗产业和金融业强强合作……
特色如何鲜明?
不做“全能选手”,要做“单打冠军”
易宪容认为,从国际经验看,金融中心的形成,首先是市场主体的不断集聚,其次是金融市场不断活跃,最终达到最高形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并为周边认可。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四川金融要辐射周边,难以做成“全能选手”,但可以做“单打冠军”,以特色服务全国。
“四川在要素市场发展方面大有可为。”张桥云认为,金融中心的核心之一就是交易市场,四川以天府商品交易所、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等为主,通过政策引导,创新产品、提升市场化程度,构建区域内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交易场所,“当能服务全国时,就意味着相应的资源向四川集中,壮大四川金融实力和话语权。”
易宪容认为,结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贸试验区建设等机遇和平台,四川可以挖掘本土需求,进行相应金融改革创新,比如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跨境服务平台,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结算,加快发展跨境贸易结算业务。
“结合产业特色,探索金融产品创新。”梁其洲说,农村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是成都今后主要的创新发展方向。另外,依托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空港等通道,围绕企业产业链,提供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供应链金融服务。
路径选准如同找到了好的座驾,保障一路畅行还要有合格的驾驶员,金融人才获取成为关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研究总监张建森认为,既要建立专业金融人才引进的激励补偿机制,也要自身发力培养,包括加大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监管等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金融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领军型科技企业搭建专业培训平台等。 (记者 李龙俊 张舒)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