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天府工匠”需迈几道坎
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图为德阳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大型铸锻件热处理现场。德阳市人社局供图
德阳东汽燃气轮机转子吊装。
核心提示
我省的“高精尖”高技能人才,总量仍然较少。据省人社厅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68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0万人,占比为16%,而国家的平均占比是25%。
根据《四川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以及我省《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的意见》,到2020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增加到1000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提高到25%。
深阅读
近日,成都市有关技能人才落户政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8月5日,成都有关产业高技能人才购房租房优惠新政的消息传出,再次刷爆技能人才朋友圈。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十所)加工中心操作工朱荣生对此点赞:“这不仅是成都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也是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提升的表现。”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撑,其中高技能人才更是不可或缺。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的意见》《四川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提出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建设高素质产业大军,以支撑我省产业转型发展。
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如何?在产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未来如何建设一支高精尖的“天府工匠”大军……带着上述问题,记者深入成都、绵阳、德阳等市进行调查采访。
数量地域坎
总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
将一张白纸覆盖在气球上,用锋利的手电钻在白纸上钻孔,圆孔钻成但气球完好无损……全国技术能手、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九洲集团)首席技师游洪建这手绝活,震撼了所有围观群众。
这只是游洪建的绝活之一。他所在的班组主要承担国防精密结构件的生产加工,其精度要求非常高,零件尺寸超过一头发丝或少了一头发丝,都会导致装配设备不合格。作为全国技术能手,游洪建的手工锉削精度可达到千分之一毫米,连数控机床都很难达到,这个精度被誉为“九洲精度”。
作为我省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像游洪建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无论是炉火纯青的手上功夫,还是在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工艺提升的攻关创新上,都发挥着重要的带头和支撑作用。四川省高技能人才领军人物、同为九洲技能工人的冷晓江,在无线电调试领域开展技术革新上百项,成功解决多项复杂的技术难题,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
但在我省,这样的“高精尖”高技能人才,总量仍然较少。据省人社厅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68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0万人,占比为16%,而国家的平均占比是25%。
记者调查发现,我省高技能人才地域和领域的分布差异较大。来自成都、绵阳、德阳三地人社部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成都市高技能人才44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6%。截至2016年底,绵阳市高技能人才占全市技能人才总量18.7%,德阳作为我国重大装备技术制造业基地,其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2.1%。
从分布领域看,高技能人才队伍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中国电科十所的生产一线岗位中,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人员占54.9%;九洲集团和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汽),高技能人才均占到技能人才总量50%以上。
随着我省产业快速升级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绵阳市人社局副局长吴培华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绵阳市每年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000余人,高级工500余人,高技能人才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但目前仍是供不应求。
人才待遇坎
薪资待遇、社会地位和荣誉感有待提升
高技能人才总量为何不多?调查中,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一线高技能人才均认为,这与技能工人的付出和收获差距较大相关。大家普遍认为,最近几年,随着“工匠精神”叫响,对技能人才的宣传有所加强,但其社会地位的提升和待遇提高,仍有待落实和加强。
东汽工艺部高级技师文仲波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多年从事焊接和焊接培训,亲身经历了技能工人不同时代。他说,“80年代提起谁是八级工(相当于现在的高级技师),没有不佩服的,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在已感受不到当工人的自豪感了。”
冷晓江如今已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高技能专家。他坦言,“也就这几年家里人看法变了一些,以前父母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儿子当工人。”
“落实待遇提高待遇是关键。”采访中,不少高技能人才呼吁,企业要重视提高落实技能人才的薪资待遇。一位在企业干了快一辈子的高技能人士告诉记者,待遇是影响技能人才安心工作的关键要素之一。
游洪建告诉记者,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高技能人才,一般要10年左右时间。如果工作待遇很好,显然更有利于技能工人淡泊心志,静下心来钻研技术。
高技能人才所期盼的待遇,不仅是薪资待遇。采访中不少高技能人才建议,政府是否可以考虑参照其他人才队伍的做法,对技能领军人物,在就医、购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或给予优惠政策。
采访中记者发现,国有大型企业普遍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无论是电子十所、九洲集团还是东汽,均开展了高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并建立了相应的体制机制,培养和鼓励技能人才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中国电科十所设立了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构建“2+1”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使高技能人才由自发成长变为按路径成长,集团公司级高级技能带头人、所级高级技能带头人,分别按所在部门正职、副职标准享受相关待遇,所级高级技术能手享受人才津贴。同时,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配备相应的工作经费。九洲集团设立了集团首席技师,实行年度绩效工资制,同时承担技能人才的传承和培养任务,享受相应的授课津贴。东汽制定了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选拔和管理办法、工人操作师系列评聘管理办法、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等管理制度。
此外,2016年及以前,初级工、中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均可享受政府补贴,而高级工作为技能人才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长期无法享受政府补贴,高级工数量不足,也导致了技能人才队伍的断层。让人兴奋的是,这个问题在今年省人社厅财政厅出台的《关于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终于得到解决。
培养体系坎
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打造﹃天府工匠﹄大军
“技能人才使用缺乏合理性、技工院校支持政策不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体系不健全。”吴培华掰着手指历数绵阳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原因。
记者采访发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技能人才和政府热情高涨,但作为培养主体的用人单位反应平淡。在德阳,除东汽、东电这样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比较重视外,多数中小型企业认为技术工人技能提升会增加薪酬成本和人才流失的机会,不仅不愿意投入资金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对政府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也不向职工宣传。
我省如何回应高技能人才呼吁和期盼,培养一支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省人社厅职建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全省产业发展需要和《四川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的意见》,到2020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增加到1000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提高到25%。
为加快培养急需紧缺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我省将继续实施以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一些地方已摸索出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亮点做法。例如:绵阳的职业技能大赛。吴培华介绍,从2014年起,绵阳市政府在全省率先举办两年一届的全市职业技能大赛,一方面让技能人才同台竞技相互提升,另一方面取得名次的选手可破格晋升相应技能等级。德阳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曾文力告诉记者,德阳市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新型学徒制培养试点三个龙头项目为引领,整合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建立“导师传带+基地孵化+校企合作”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为提升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我省将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制度。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特聘技师等技能带头人制度,发放一定金额的职务津贴。鼓励企业对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受聘于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岗位的技能人才比照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给予相应福利待遇。对做出重要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实行股权、期权激励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薪酬制度。
我省还健全省、市、县三级职业技能竞赛机制,打造“四川技能大赛”品牌。下一步,将加快建立技能人才工作综合数据库和技能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技能人才数量及分布、层次和类型变化情况。定期编制和发布技能人才需求目录,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技能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引导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学校适应产业转型发展、及时调整教育培训重点。 (记者 刘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