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健康扶贫多管齐下 贫困群众看病有了“新良方”
“陈医生,你看看我最近的血压正不正常?”4月底的一天,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石鼓村的谭芳平看到区人民医院的陈涛医生又来巡访了,赶紧从家里搬出凳子招呼陈医生坐下。
谭芳平一家是石鼓村的建卡贫困户,全家生活全靠女儿女婿每年务农的2000多元收入来维持。有时连吃饭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去正规的大医院看病了。
“现在政策好了,不仅报销我住院的全部费用,而且还有医生定期上门巡访,像我这样的贫困户也终于能看得起病了”,谭芳平说,这一切真要感谢健康扶贫的好政策。
在我省,有不少像谭芳平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让他们都能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省卫计委结合实际先后提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全额报销、建立家庭医生巡查制度、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健康扶贫措施。如今,这些措施让贫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新良方一:报销住院费用 让贫困群众也能看得起病
“幸亏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报销的政策,要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办”,今年70岁的广安区农民蒋华建告诉记者,作为当地的贫困户,“以前生病了根本不敢进医院。”
不过,今年老蒋却安心在广安区人民医院做了两次大手术。因为他知道,像他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去年9月份开始住院费用就可以全部报销了。
据广安区人民医院医疗保险办公室主任付德凯介绍,在正常情况下,像老蒋这样的病人做一次手术就要花3万元以上。但由于有了健康扶贫政策,病人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得到治疗,“如果病情需要,病人要购买自费药品或者器材的,医院也会进行兜底,让他们真正能够安心治病。”
截至2016年底,我省88个贫困县免费开展各类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累计1262.61万人次,减免(补助)各类费用累计31413.56万元。此外,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报销不设起付线,强化大病保险政策补充作用、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补助范围等措施,为贫困人口的就诊治疗建起了坚实的保障体系。
新良方二:实施签约服务 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看病
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方便看病?
“你们老陈最近按时吃药没有?身体有没有什么不舒服?”4月19日,华蓥市姚家塝村的乡村医生陈英明再次来到签约贫困户王朝海家中,这是他这个月第二次来了。
今年42岁的王朝海患肝硬化已经3年了,好不容易去年在重庆医院做了手术,但如何进行术后恢复又成了难题,“去一次市区就要1个多小时,一旦在术后恢复中遇到问题该怎么办呢?”
为了让像王朝海一样的贫困户能在家门口看得了病,华蓥市专门建立了贫困户签约医生制度。当地的乡村医生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定期上门探访,让贫困户足不出户也能看病。
“从2016年到现在,我们全市的签约帮扶医生达到367名,实现了对全市247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全覆盖,”华蓥市新农合中心主任陈曙光介绍,该市还实施了签约医生和分类诊断相结合的办法,“具体来说,主要分为立即治疗、住院治疗和长期康复治疗三个类型。”陈曙光解释,像王朝海这样的情况就属于长期康复治疗的类型。按照协议约定,与他们家签约的乡村医生至少每月都要进行一次上门访视和康复指导。
省卫计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医生服务覆盖率已达100%。
新良方三:优质资源下沉 让贫困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不仅要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方便看病,还要让他们在当地也能享受到和大城市一样的诊断技术。为此,省卫计委专门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列入健康扶贫的工作清单。
“简直没想到,我们在当地也能享受到市上专家的诊断了”,4月20日,正在南部县定水镇中心卫生院做胸透的村民杨泽太告诉记者,以前来卫生院做胸透不仅时间久,而且往往还不准确。因此,大家一旦有照X光片的需求,都会直接去南充市中心医院,“这一来一回耽搁时间不说,还不一定能排上号,非常麻烦。”
为了让贫困群众在当地也能享受到优质的诊断技术,南充市从2013年就开始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尝试。据南充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母其文介绍,为了让该市各个乡镇的贫困群众都能够享受到中心医院专家的诊断,他们影像诊断中心已经与全市84个医院都建立了图像共享平台,“只要基层的卫生院有需要,我们的专家可以马上根据图片做出诊断。”
据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了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我省还将通过远程教学、对口帮扶、项目支持等优质资源下沉的方式,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诊断水平,真正让贫困群众既能看得起病,又能看得好病。 (记者 张庭铭 石小宏)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