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如何夯实法治基础?三个小故事引起代表委员关注

  • 2017年03月04日 08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一线故事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夯实法治基层基础是重要环节。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如何入脑入心,如何进一步提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3月3日,三个小故事被记者带到了全国两会上,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

      一次难忘的法治宣传

      2月下旬的一天,农民工蒲晓斌一大早就从乐至赶到了成都。

      去往南方打工的火车下午出发,上火车前,他想见一下杜律师,当面说声谢谢——这位法律援助律师帮他讨回了工资。不巧的是,杜律师这天去了彭州参加法律进乡村、进社区的活动,两人终究没有见上面。

      两年前,他和杜律师相识于类似的活动。“不给钱,也能请律师打官司维权。”蒲晓斌说,当天的活动让他收获很大。

      后来,蒲晓斌和工友真的遭遇到欠薪,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未能解决。蒲晓斌翻出传单和卡片,找到杜律师的电话。“虽然用这个方式要工资也不容易,拖到今年才拿到钱,但这个钱拿得更踏实。”

      要进火车站的时候,蒲晓斌的电话响了。“谢谢杜律师。”蒲晓斌对着电话说,“这次学到了,今后一定签好合同,留好证据。”

      【两会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巡视员王康:

      以“法律七进”为抓手,法治宣传教育在我省持续深入开展,并且越来越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青少年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法律进学校时,我们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讲解,强调趣味性和参与性,效果很好。接下来,还要继续完善校规校纪,切实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以带动提升整个社会尊法尚法学法用法的意识。

      一份管用的村规民约

      虽不是农忙时节,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支部书记蒋辉还是忙个不停,许多邻近村组织干部群众前来学习。作为全省依法治村示范村之一,石垭子村远近闻名。

      客人到来,蒋辉总会搬出一个箱子,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叠文件。这是石垭子村的村规民约,对不敬不孝、丧葬陋习、乱搭乱建等行为实行自我约束。

      村中有一位陈姓贫困老人,膝下有3名子女,但因为早年已分家,老人独自生活,需要子女赡养。放在从前,这样的思想工作并不好做。不过,有了村规民约,蒋辉很快做通了工作。“就一句话:成年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这是法律的规定,也是村民们的约定。”“村民沉溺酒桌牌桌的少了,搞产业搞经营的多了;村干部花在调解邻里纠纷的时间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抓产业谋发展。”蒋辉说。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仁寿县文林镇文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唐群容:

      在基层,学法用法要从共同遵守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开始。在我们社区,大家共同遵守的是居民公约,这几年,社区群众逐渐树立起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约束,有了纠纷能及时化解,昔日“脏乱差”、矛盾纠纷较为突出的老社区变成了市、县先进社区。

      一条公开的办案信息

      再过几天,王莉(化名)的丈夫就能解除拘役,回归正常生活了。因为丈夫涉及一起发生在成都市青羊区街头的刑事案件,王莉已经奔忙了许久,但案件的办理过程让她心服口服。

      去年冬天,因为朋友与他人发生争执,王莉的丈夫帮忙“扎场子”,混乱中将对方打成轻伤。“有错应该认,但他是主动投案,我们希望能酌情从轻判决。”王莉最担心的,是她不能掌握丈夫的案件进展,无法请律师准备好应诉方案。

      不过,案件的办理始终都在阳光下进行。从丈夫被刑拘开始,案由、立案时间、办案期限、办案部门、强制措施等案件程序性信息都在第一时间推送到王莉的手机上。

      从去年1月1日起,省检察院全面部署运行案件程序性信息推送系统。王莉说,“法律要惩罚我们的错误,也会保障我们的权利,以后一定遵纪守法,多学法用法。”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西昌学院法学教授王明雯:

      有司法公正,才有司法公信。司法公开的积极意义在于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开促公正,意义重大。建议加强司法公开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包括公开的范围、流程、标准以及保障公开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标准等。另外,在司法公开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公开与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

      (记者 吴忧)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如何夯实法治基础?三个小故事引起代表委员关注

  • 2017年03月04日 08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一线故事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夯实法治基层基础是重要环节。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如何入脑入心,如何进一步提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3月3日,三个小故事被记者带到了全国两会上,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

      一次难忘的法治宣传

      2月下旬的一天,农民工蒲晓斌一大早就从乐至赶到了成都。

      去往南方打工的火车下午出发,上火车前,他想见一下杜律师,当面说声谢谢——这位法律援助律师帮他讨回了工资。不巧的是,杜律师这天去了彭州参加法律进乡村、进社区的活动,两人终究没有见上面。

      两年前,他和杜律师相识于类似的活动。“不给钱,也能请律师打官司维权。”蒲晓斌说,当天的活动让他收获很大。

      后来,蒲晓斌和工友真的遭遇到欠薪,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未能解决。蒲晓斌翻出传单和卡片,找到杜律师的电话。“虽然用这个方式要工资也不容易,拖到今年才拿到钱,但这个钱拿得更踏实。”

      要进火车站的时候,蒲晓斌的电话响了。“谢谢杜律师。”蒲晓斌对着电话说,“这次学到了,今后一定签好合同,留好证据。”

      【两会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巡视员王康:

      以“法律七进”为抓手,法治宣传教育在我省持续深入开展,并且越来越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青少年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法律进学校时,我们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讲解,强调趣味性和参与性,效果很好。接下来,还要继续完善校规校纪,切实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以带动提升整个社会尊法尚法学法用法的意识。

      一份管用的村规民约

      虽不是农忙时节,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支部书记蒋辉还是忙个不停,许多邻近村组织干部群众前来学习。作为全省依法治村示范村之一,石垭子村远近闻名。

      客人到来,蒋辉总会搬出一个箱子,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叠文件。这是石垭子村的村规民约,对不敬不孝、丧葬陋习、乱搭乱建等行为实行自我约束。

      村中有一位陈姓贫困老人,膝下有3名子女,但因为早年已分家,老人独自生活,需要子女赡养。放在从前,这样的思想工作并不好做。不过,有了村规民约,蒋辉很快做通了工作。“就一句话:成年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这是法律的规定,也是村民们的约定。”“村民沉溺酒桌牌桌的少了,搞产业搞经营的多了;村干部花在调解邻里纠纷的时间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抓产业谋发展。”蒋辉说。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仁寿县文林镇文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唐群容:

      在基层,学法用法要从共同遵守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开始。在我们社区,大家共同遵守的是居民公约,这几年,社区群众逐渐树立起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文明行为得到有效约束,有了纠纷能及时化解,昔日“脏乱差”、矛盾纠纷较为突出的老社区变成了市、县先进社区。

      一条公开的办案信息

      再过几天,王莉(化名)的丈夫就能解除拘役,回归正常生活了。因为丈夫涉及一起发生在成都市青羊区街头的刑事案件,王莉已经奔忙了许久,但案件的办理过程让她心服口服。

      去年冬天,因为朋友与他人发生争执,王莉的丈夫帮忙“扎场子”,混乱中将对方打成轻伤。“有错应该认,但他是主动投案,我们希望能酌情从轻判决。”王莉最担心的,是她不能掌握丈夫的案件进展,无法请律师准备好应诉方案。

      不过,案件的办理始终都在阳光下进行。从丈夫被刑拘开始,案由、立案时间、办案期限、办案部门、强制措施等案件程序性信息都在第一时间推送到王莉的手机上。

      从去年1月1日起,省检察院全面部署运行案件程序性信息推送系统。王莉说,“法律要惩罚我们的错误,也会保障我们的权利,以后一定遵纪守法,多学法用法。”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西昌学院法学教授王明雯:

      有司法公正,才有司法公信。司法公开的积极意义在于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开促公正,意义重大。建议加强司法公开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包括公开的范围、流程、标准以及保障公开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标准等。另外,在司法公开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公开与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

      (记者 吴忧)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