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试验步入第二年 关键词锁定“更深更全”
一起读报告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我省“一号工程”。迈入2017,四川“一号工程”将怎么做?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给出明确目标: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赋予我省最重大的改革试验任务。三年任务已进入第二年,要抓好9张清单的实施,重点推进国家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举措,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
阶段性成效如何取得?报告从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等多方面指明路径。连日来,代表委员们纷纷立足当下,围绕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内容展开热烈讨论,“更深、更全”成为讨论关键词。
[更深]军民融合迈入“深度攻坚”
报告指出,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消除军民融合体制障碍,突出“军转民”“民参军”双向转化,加快创建成德绵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绵阳科技城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
听到绵阳被政府工作报告“点名”,省人大代表、绵阳市市长刘超笑称“有点骄傲”。他表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国家、省上赋予成德绵地区先行先试的重要任务,其中一个核心主题就是军民融合。2016年,绵阳“国防科研设施资源共享”“军民融合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等多项军民融合经验成为全国首创。但他也表示,下一步要把军民融合往深处推进,还需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
军民融合如何走得“更深”?省政协委员、四川海特集团总裁李飚结合自身实际,聚焦“民参军”机制创新。“希望能有省级层面主导,为民企搭建一个可以直接和12大军工集团对话交流的平台。”
报告指出,2017年将加快实施150个军民融合技改升级项目,推进商业卫星产业发展和北斗导航商业化运用。抓好航空、航天、核动力等十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启动实施90项军工技术成果再研发转民用,打造一批军民融合拳头产品。
省人大代表、省国防科工办主任许州“点赞”的同时,透露了拳头产品的新取向。“2017年,我们计划打造一个全省层面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他表示,2017年军民融合将迈入“深度攻坚”,全省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维修和中介服务的单位将再增50家。[更全]
科技创新“全方位”推进
报告指出,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20家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省人大代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曹亚表示,企业的创新能动性是新技术能否实施的关键。尽管四川科技资源比较丰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成果不少,但大部分都应用到了外省企业,对区域经济支持作用不明显。因此,建议政府推动和激励省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
同时,曹亚建议进一步改革科研经费的使用制度与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属,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
科技创新,“人”很关键。报告指出,继续实施“创业四川”行动。办好“双创活动周”等品牌活动,深入实施“天府高端引智”等计划,支持川商、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草根能人迈入创新创业主战场。对此,省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施泽进认为,四川大量引进人才的基础条件已初步具备,现阶段应重点在“环境”上下功夫。“要营造有助于人才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引得来,留得住’。” (记者 朱雪黎)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