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解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对治蜀兴川总体方略的再完善再深化

  • 2016年08月10日 08时0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对治蜀兴川总体方略的再完善再深化

      省委政研室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权威解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于2016年7月27日至28日在成都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对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深入扎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作出部署。三大主要内容总体指向何在?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如何?新形势下,各个具体任务该如何抓好?

      8月9日,省委政研室、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接受中央和省内媒体集中采访,对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进行解读。他们认为,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对治蜀兴川总体方略进行了再完善和再深化。其中,“三大发展战略”是统揽,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要抓手,三者统一于“五大发展理念”,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服务于经济强省的建设。

      为深入理解全会精神,从8月9日起,省委宣传部邀请省委政研室、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厅、林业厅等部门对全会精神进行全面解读。在集中采访过程中,省委政研室和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主要从本次全会三大主要内容的关系,以及各项内容对应具体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作出解读。接下来,有关部门还将举办两场新闻发布会,主要聚焦绿色发展。 (郭静雯 记者 梁现瑞 张岚)

      统一于“五大发展理念”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权威解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三大主要内容内在关系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对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深入扎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部署。三大主要内容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8月9日,记者采访了省委政研室相关负责人。

      “三者之间不是简单排列,而是有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吴成钢开宗明义。他介绍,在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的部署中,“三大发展战略”是统揽,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要抓手。三者统一于“五大发展理念”,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服务于经济强省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一整套治蜀兴川的总体方略,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对深入推进“三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这是省委对治蜀兴川总体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具体而言,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根植于四川发展阶段和省情实际,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自从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以来,“三大发展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大发展战略”又有新的内涵,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就必须坚持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作为动力。

      绿色发展是本次全会的主题,全会对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决策。按照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省委陆续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作出了部署,本次全会就绿色发展作出《决定》,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自成一体,不可分割。推进绿色发展对四川在新形势下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领域的聚集和延伸。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以来,省委省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三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黄大海 记者 张岚)

      针对最大不足 关键抓好“一号工程”

      从2013年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到2016年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三大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已有3年。3年间,四川在优化发展格局、培育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随着所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三大发展战略”的内涵已发生变化。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点是什么?

      认清关系要把握三个坚持

      发展战略是一定历史阶段关于发展问题的全局性谋划,决定着未来发展的脉络和走向。从某种程度上说,未来的发展正是系于今天的谋划。在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吴成钢看来,四川3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了“三大发展战略”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四川实际,得到了四川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维护。

      但在当下,“三大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条件已发生了一定改变,必须要准确把握。

      首先,深刻变化体现在发展的基础条件、发展机遇、外部环境、比较优势、发展要求等多个方面。但发展的基本省情和主要矛盾没有改变。

      变与不变,体现的是辩证统一。吴成钢认为,保持发展定力,需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认识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清“三大发展战略”的内在关系,吴成钢认为要把握三个坚持:

      坚持把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作为总揽,在加快区域竞相发展中提升全省整体实力;坚持把“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作为路径,在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中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动力,在深化创新改革中实现动力转换转型发展。

      解决不足要抓好四个重点

      千头万绪从何抓起,哪些工作是重点?在吴成钢看来,我省目前发展中最大的不足,是增长动力不足,而创新则是引领发展的最大动力。由此,我省要牢牢抓住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一号工程”,大力推动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竞争力。

      一要抓好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等区域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规划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德创新产业园等一批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创新要素有效聚集、创新成果加快转化,集成打造成德绵协同创新共同体。

      二要抓好关键领域。我省是军民融合资源最好的省份之一,随着近年来国家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川有条件在这方面作出贡献。

      三要抓好制度保障。坚持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打通科技与经济之间的通道,打通科技与金融之间的阻碍。

      四要重视人才的支撑作用。创新驱动本质上就是人才驱动,要特别发挥科技人员、企业家、领导干部这三支队伍的关键作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 (郭静雯 记者 张岚)

      四川“绿”,不一样的“绿”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和同区域内的重庆、云南、西藏等地区之间的关系如何?从发展绿色产业的层面来说,和东部沿海相比,四川发展绿色产业的重点何在?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铁路机场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代永波表示,我省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与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市都同处长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和核心区,是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重要防线,都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认为,四川发展绿色产业,应该抓好三个重点:

      一是要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要促进工业提质增效,提高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增加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供给。

      二是要坚持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

      三是要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要加快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升级改造,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计划,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 (记者 梁现瑞)

      新旧产能接续 四川增存并举有破有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对此进一步作出部署。此前,我省今年先后出台《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以及5个实施方案和17条政策措施,提出了总体目标,细化了改革举措,列出了重点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半年过后,这一改革进展如何?当前还有什么样的困难?未来该如何应对?

      有效果:

      旧产能去除,新动能蓄积

      “生铁产量同比下降7.7%,粗钢下降8.5%,有色金属下降20.5%……”说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铁路机场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代永波一股脑儿讲出一长串上半年的数据。

      不止去产能。今年上半年,我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7%,可售周期降至11个月左右。

      降成本方面,我省推出直购电、留存电量、富余电量消纳、调整基本电费计费方式、暂停工业用电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天然气“转供”改“直供”等组合政策,预计今年全省实体企业用电、用气成本将再降低160亿元以上。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只是做减法。”代永波表示,在系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的同时,我省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提一创一培”(即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从供需衔接双侧发力。

      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规上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3倍,城市轨道车辆增长2倍,智能手机增长72.7%,光缆增长45.2%。

      有挑战:

      新旧动力转换阵痛难避免


      10.5%——这是上半年我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尽管纵向比较来看,已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横向比较来看,依然很低。

      代永波表示,新旧动能转换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阵痛难以避免,一些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产业还没培育起来或贡献度不够高,完成新旧动力转换尚需时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难,难在多个层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包括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挑战,可以说,每个方面都是一场硬仗。

      以攀枝花来说,钢铁产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超过5成,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如果当地把钢铁产业全部去除,对于全国钢铁产业去产能来说,只是贡献了微薄之力,但对于攀枝花来说,却意味着支柱倒了。

      在此背景下,如果新产业、新动能没有及时跟上,对当地经济无疑是无法承受之痛。“其余不说,几万工人的生计都成问题。”代永波表示。

      有对策:

      坚持分类施策、分业施策

      如何应对?代永波讲起房地产去库存。

      内江商业地产库存量并不大,相反是个人住房库存比较突出。这一情况和成都截然相反。“一刀切的思路显然行不通,正确的方式是分类施策、分业施策。”代永波认为,一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另一方面,结合四川实际创新开展工作,根据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我省分别制定了化解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炭5个重点行业过剩产能的政策措施,设立20亿元去产能梯级奖补专项基金,安排10亿元专项补助工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支持困难行业加快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关键要平衡好中央和地方的上下关系,打破部门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实现全国全省一盘棋。”代永波认为,在处理新与旧的关系方面,坚持增存并举,有破有立,破旧立新。应当把培育壮大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加快淘汰无效产能,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分类有序化解过剩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要素向优质高端产业聚集。 (记者 梁现瑞)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对治蜀兴川总体方略的再完善再深化

  • 2016年08月10日 08时0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对治蜀兴川总体方略的再完善再深化

      省委政研室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权威解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于2016年7月27日至28日在成都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对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深入扎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作出部署。三大主要内容总体指向何在?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如何?新形势下,各个具体任务该如何抓好?

      8月9日,省委政研室、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接受中央和省内媒体集中采访,对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进行解读。他们认为,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对治蜀兴川总体方略进行了再完善和再深化。其中,“三大发展战略”是统揽,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要抓手,三者统一于“五大发展理念”,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服务于经济强省的建设。

      为深入理解全会精神,从8月9日起,省委宣传部邀请省委政研室、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厅、林业厅等部门对全会精神进行全面解读。在集中采访过程中,省委政研室和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主要从本次全会三大主要内容的关系,以及各项内容对应具体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作出解读。接下来,有关部门还将举办两场新闻发布会,主要聚焦绿色发展。 (郭静雯 记者 梁现瑞 张岚)

      统一于“五大发展理念”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权威解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三大主要内容内在关系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对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深入扎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部署。三大主要内容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8月9日,记者采访了省委政研室相关负责人。

      “三者之间不是简单排列,而是有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吴成钢开宗明义。他介绍,在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的部署中,“三大发展战略”是统揽,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要抓手。三者统一于“五大发展理念”,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服务于经济强省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一整套治蜀兴川的总体方略,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对深入推进“三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这是省委对治蜀兴川总体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具体而言,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根植于四川发展阶段和省情实际,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自从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以来,“三大发展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大发展战略”又有新的内涵,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就必须坚持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作为动力。

      绿色发展是本次全会的主题,全会对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决策。按照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省委陆续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作出了部署,本次全会就绿色发展作出《决定》,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自成一体,不可分割。推进绿色发展对四川在新形势下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领域的聚集和延伸。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以来,省委省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三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黄大海 记者 张岚)

      针对最大不足 关键抓好“一号工程”

      从2013年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到2016年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三大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已有3年。3年间,四川在优化发展格局、培育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随着所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三大发展战略”的内涵已发生变化。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点是什么?

      认清关系要把握三个坚持

      发展战略是一定历史阶段关于发展问题的全局性谋划,决定着未来发展的脉络和走向。从某种程度上说,未来的发展正是系于今天的谋划。在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吴成钢看来,四川3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了“三大发展战略”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四川实际,得到了四川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维护。

      但在当下,“三大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条件已发生了一定改变,必须要准确把握。

      首先,深刻变化体现在发展的基础条件、发展机遇、外部环境、比较优势、发展要求等多个方面。但发展的基本省情和主要矛盾没有改变。

      变与不变,体现的是辩证统一。吴成钢认为,保持发展定力,需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认识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清“三大发展战略”的内在关系,吴成钢认为要把握三个坚持:

      坚持把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作为总揽,在加快区域竞相发展中提升全省整体实力;坚持把“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作为路径,在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中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动力,在深化创新改革中实现动力转换转型发展。

      解决不足要抓好四个重点

      千头万绪从何抓起,哪些工作是重点?在吴成钢看来,我省目前发展中最大的不足,是增长动力不足,而创新则是引领发展的最大动力。由此,我省要牢牢抓住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一号工程”,大力推动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竞争力。

      一要抓好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等区域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规划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德创新产业园等一批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创新要素有效聚集、创新成果加快转化,集成打造成德绵协同创新共同体。

      二要抓好关键领域。我省是军民融合资源最好的省份之一,随着近年来国家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川有条件在这方面作出贡献。

      三要抓好制度保障。坚持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打通科技与经济之间的通道,打通科技与金融之间的阻碍。

      四要重视人才的支撑作用。创新驱动本质上就是人才驱动,要特别发挥科技人员、企业家、领导干部这三支队伍的关键作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 (郭静雯 记者 张岚)

      四川“绿”,不一样的“绿”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和同区域内的重庆、云南、西藏等地区之间的关系如何?从发展绿色产业的层面来说,和东部沿海相比,四川发展绿色产业的重点何在?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铁路机场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代永波表示,我省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与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市都同处长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和核心区,是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的重要防线,都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认为,四川发展绿色产业,应该抓好三个重点:

      一是要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要促进工业提质增效,提高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增加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供给。

      二是要坚持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

      三是要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要加快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升级改造,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计划,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 (记者 梁现瑞)

      新旧产能接续 四川增存并举有破有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对此进一步作出部署。此前,我省今年先后出台《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以及5个实施方案和17条政策措施,提出了总体目标,细化了改革举措,列出了重点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半年过后,这一改革进展如何?当前还有什么样的困难?未来该如何应对?

      有效果:

      旧产能去除,新动能蓄积

      “生铁产量同比下降7.7%,粗钢下降8.5%,有色金属下降20.5%……”说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铁路机场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代永波一股脑儿讲出一长串上半年的数据。

      不止去产能。今年上半年,我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7%,可售周期降至11个月左右。

      降成本方面,我省推出直购电、留存电量、富余电量消纳、调整基本电费计费方式、暂停工业用电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天然气“转供”改“直供”等组合政策,预计今年全省实体企业用电、用气成本将再降低160亿元以上。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只是做减法。”代永波表示,在系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的同时,我省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提一创一培”(即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从供需衔接双侧发力。

      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规上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3倍,城市轨道车辆增长2倍,智能手机增长72.7%,光缆增长45.2%。

      有挑战:

      新旧动力转换阵痛难避免


      10.5%——这是上半年我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尽管纵向比较来看,已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横向比较来看,依然很低。

      代永波表示,新旧动能转换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阵痛难以避免,一些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产业还没培育起来或贡献度不够高,完成新旧动力转换尚需时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难,难在多个层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包括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挑战,可以说,每个方面都是一场硬仗。

      以攀枝花来说,钢铁产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超过5成,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如果当地把钢铁产业全部去除,对于全国钢铁产业去产能来说,只是贡献了微薄之力,但对于攀枝花来说,却意味着支柱倒了。

      在此背景下,如果新产业、新动能没有及时跟上,对当地经济无疑是无法承受之痛。“其余不说,几万工人的生计都成问题。”代永波表示。

      有对策:

      坚持分类施策、分业施策

      如何应对?代永波讲起房地产去库存。

      内江商业地产库存量并不大,相反是个人住房库存比较突出。这一情况和成都截然相反。“一刀切的思路显然行不通,正确的方式是分类施策、分业施策。”代永波认为,一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另一方面,结合四川实际创新开展工作,根据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我省分别制定了化解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炭5个重点行业过剩产能的政策措施,设立20亿元去产能梯级奖补专项基金,安排10亿元专项补助工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支持困难行业加快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关键要平衡好中央和地方的上下关系,打破部门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实现全国全省一盘棋。”代永波认为,在处理新与旧的关系方面,坚持增存并举,有破有立,破旧立新。应当把培育壮大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加快淘汰无效产能,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分类有序化解过剩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要素向优质高端产业聚集。 (记者 梁现瑞)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