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春满芦山·30人讲述3年巨变]鹿理功:我的心愿是为村民修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厂

  • 2016年04月15日 09时39分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字体:
  •   “探索新路子展示新形象”

      “春满芦山·30人讲述3年巨变”系列报道

      2016年4月20日是芦山地震三周年。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要指示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巨大关怀下,团结带领灾区干部群众积极实施“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重建新模式,围绕“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目标要求,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把牢重建中心,始终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灾区“迄今最全面最系统的民生工程、最大最现实的发展机遇和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富民、交通会战、城乡提升”四大行动计划。浴火重生后的芦山震区展现出新的面貌、新的城镇、新的产业和新的生活。我们看到,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切实强化主体意识,积极践行重建新路子,坚持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相结合、重建规划与发展规划相衔接、整体奔康与脱贫攻坚相统筹;干部群众强化主体主责和感恩奋进意识,基层党组织“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团结带领群众凝心聚力、大胆创新、自力更生;群众广泛积极参与恢复重建,灾后恢复重建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地震灾区城乡住房、基础教育学校、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大幅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生态恢复取得显著成效。

      “4·20”芦山强烈地震三周年即将到来,四川新闻网派出四路记者记者前往震区各地,从众多感人肺腑的芦山震区故事中,精选30位新闻人物进行回访,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灾区群众凝心聚力、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感人故事和崭新群像。

      即日起,四川新闻网重磅推出“春满芦山·30人讲述3年巨变”特别策划,让我们从这30位新闻人物讲述各自的工作、生活、环境变迁中,管窥震区3年来巨大的变化,报道灾区群众不等不靠不要,苦干实干,以巨大热情、感恩情怀、奋进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


    正在认真工作的鹿理功。

      鹿理功:我的心愿是为村民修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厂

      29岁那年,组织上一纸调令,远在新疆工作的鹿理功,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了四川,这一待便是28年。从此,鹿理功的人生便与芦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3年4月23日,是“4.20”芦山地震后的第三天。由于灾情紧急,接到组织安排后,鹿理功积极深入灾区,为灾民发放救灾物质。由于救灾工作突出,鹿理功获得抗震救灾三等奖。

      为了帮助灾区居民拜托贫困,2015年7月23日,鹿理功再次接到组织安排,到兴林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开展扶贫攻坚。近日,四川新闻网记者来到兴林村,一探这位“办事认真仔细,工作作风严格”第一书记驻村扶贫背后的故事。


    鹿理功(右)正在政府服务中心办理企业登记注册。

      开办养鸡孵化场 对口帮扶13家贫困户

      兴林村,地处芦山县太平镇一个偏远小镇,距离芦山县城有60多公里。按照鹿理功的理解,空壳村,即是一个没有企业的村子。为了尽快实现灾区精准扶贫,2015年7月23日,来到太平镇兴林村后,鹿理功便开始着手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总投资要5.8万元,现在已经完成2.8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即将修建的养鸡孵化场,鹿理功来到兴林村后,通过集资兴建,村民投工投劳,开始筹办村里第一家生产企业。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鹿理功积极争取多方资金,选取阳河坝休闲广场暨紧急避难场所,作为精准扶贫改善人居环境的首秀,该项目于2015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目前,第一阶段的工程已经完工,场地平整完毕。

      兴林村有263户村民,其中贫困户13家,共39人。“扶贫主要是进行产业扶贫,这13家贫困户都是自己对接帮扶。”在随行采访中,鹿理功说,之所以进行产业扶贫,主要是考虑到这部分贫困村民能够适应养鸡,给每一家贫困户送去100只小鸡仔,养成后,每只鸡可长到6-7斤左右,每斤20到30元不等,平均下来,每只鸡能够卖到150元左右。因此,养殖鸡仔儿的贫困户,每年算下来,能够有1万多元收入。

      据了解,建起后的养鸡孵化场,将计划每年给贫困户送一次小鸡仔,今年是第一次。鹿理功说,鸡仔生长周期是每半年一次,这样可以为村民短时间内增加收入。“鸡仔属于跑山鸡,肉质新鲜,不添加饲料喂养,主要是吃粮食长大,市场前景很被看好。”


    在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时,由于部门领导出差,鹿理功(右)便委托工商局工作人员联系登记注册事宜。

      多渠道为村民创收 组织修建370米公路栏杆

      4月11日下午,正值一周上班时间,鹿理功来到芦山人民政府服务中心进行企业登记注册。除了为村里开办一个养鸡孵化场,鹿理功还打算筹资兴建一个农产品加工企业。

      “由于当地原材料丰富,修建农产品加工厂,主要是为了加工当地盛产的竹笋和萝卜,并搭建一个销售网站,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对外销售,也可以为村民增加一个新的就业机会。”鹿理功说。

      除此之外,鹿理功还积极组织村里人力、财力,为村民修建入户路。太平镇兴林村老熊桥组,历来通行是主要瓶颈,村民自发修建公路以来,情况得到一定改善,但山高路险,过往群众提心吊胆。鹿理功到任以后,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帮助,经过两次和中大绿根商谈,达成一致意见,由中大绿根投资3.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修建老熊桥组通组公路栏杆。

      “入户路宽有1米左右,厚度10公分左右。”历经13天,在鹿理功的带领下,村里修建了通组公路栏杆370米,加宽公路近20米,群众投工投劳420余个,工程于2015年12月15日基本完工,待栏杆反光漆喷涂完成后,工程即全部完工。

      说起未来的打算和安排,鹿理功便在心里默默盘算着,如何才能为村民快速致富提供一个可靠有利的途径。“开展产业扶贫是较为有效的可行办法。”鹿理功说,目前村里种植茶叶900多亩,由于茶叶生长周期长,村民在茶叶地里可插种黄花。

      “黄花属当年生植物,可以有效利用种植地的种植空间,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为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鹿理功还要求村民在地里种植中药材,目前全村已种有1300多亩。


    说起未来的打算,鹿理功说,到距离服务时间还有一年半,希望能为村民再建一个农产品加工企业。

      常住在村里 28年里父母仅来过芦山两次

      在兴林村工作的三个多月时间里,鹿理功的工作得到了村民和组织上的认可。在走村访户和开展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宣传和精准扶贫调查等活动中,因群体性林权纠纷,鹿理功主动介入化解矛盾,林权登记得到顺利开展。

      鹿理功今年57岁,祖籍山东烟台,来四川已有28年,当过老师,做过公务员,先后在芦山劳动人事局、矿管局、乡镇企业局、发改委、司法局等5个部门任职。

      说起现在的工作,鹿理功告诉记者,每周一到周五,自己都会住在村上,只有到了周末才会回到县里。“从县里到兴林村,有60多公里路程,开车要花1个小时左右。”鹿理功说,住在村里,可以跟村里其他村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有时候自己会亲自下厨,炒两个小菜,叫上村干部一起吃饭。“这样做,即可以增进同原来村里干部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增加彼此互信。”鹿理功说。

      “每年会回家一次,主要是看望父母。”说起在外工作这么多年,鹿理功感慨颇多。他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自己的父亲现年已经88岁,母亲已经89岁,从九十年代至今,父母就只来过芦山两次。“年纪大了,回家看一次就少一次了……”由于没有常年陪伴在父母身边,鹿理功内心也颇有几分愧疚。

      “认真干好两年的工作,我有这个思想准备。”对于未来的打算和安排,鹿理功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自己的驻村工作还有一年半时间,希望在这个时间里,能够为村里修建起一个农产品加工厂,真正帮助当地村民实现产业脱贫。 (记者 何春林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春满芦山·30人讲述3年巨变]鹿理功:我的心愿是为村民修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厂

  • 2016年04月15日 09时39分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探索新路子展示新形象”

      “春满芦山·30人讲述3年巨变”系列报道

      2016年4月20日是芦山地震三周年。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要指示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巨大关怀下,团结带领灾区干部群众积极实施“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重建新模式,围绕“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目标要求,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把牢重建中心,始终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灾区“迄今最全面最系统的民生工程、最大最现实的发展机遇和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富民、交通会战、城乡提升”四大行动计划。浴火重生后的芦山震区展现出新的面貌、新的城镇、新的产业和新的生活。我们看到,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切实强化主体意识,积极践行重建新路子,坚持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相结合、重建规划与发展规划相衔接、整体奔康与脱贫攻坚相统筹;干部群众强化主体主责和感恩奋进意识,基层党组织“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团结带领群众凝心聚力、大胆创新、自力更生;群众广泛积极参与恢复重建,灾后恢复重建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地震灾区城乡住房、基础教育学校、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大幅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生态恢复取得显著成效。

      “4·20”芦山强烈地震三周年即将到来,四川新闻网派出四路记者记者前往震区各地,从众多感人肺腑的芦山震区故事中,精选30位新闻人物进行回访,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灾区群众凝心聚力、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感人故事和崭新群像。

      即日起,四川新闻网重磅推出“春满芦山·30人讲述3年巨变”特别策划,让我们从这30位新闻人物讲述各自的工作、生活、环境变迁中,管窥震区3年来巨大的变化,报道灾区群众不等不靠不要,苦干实干,以巨大热情、感恩情怀、奋进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


    正在认真工作的鹿理功。

      鹿理功:我的心愿是为村民修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厂

      29岁那年,组织上一纸调令,远在新疆工作的鹿理功,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了四川,这一待便是28年。从此,鹿理功的人生便与芦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3年4月23日,是“4.20”芦山地震后的第三天。由于灾情紧急,接到组织安排后,鹿理功积极深入灾区,为灾民发放救灾物质。由于救灾工作突出,鹿理功获得抗震救灾三等奖。

      为了帮助灾区居民拜托贫困,2015年7月23日,鹿理功再次接到组织安排,到兴林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开展扶贫攻坚。近日,四川新闻网记者来到兴林村,一探这位“办事认真仔细,工作作风严格”第一书记驻村扶贫背后的故事。


    鹿理功(右)正在政府服务中心办理企业登记注册。

      开办养鸡孵化场 对口帮扶13家贫困户

      兴林村,地处芦山县太平镇一个偏远小镇,距离芦山县城有60多公里。按照鹿理功的理解,空壳村,即是一个没有企业的村子。为了尽快实现灾区精准扶贫,2015年7月23日,来到太平镇兴林村后,鹿理功便开始着手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总投资要5.8万元,现在已经完成2.8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即将修建的养鸡孵化场,鹿理功来到兴林村后,通过集资兴建,村民投工投劳,开始筹办村里第一家生产企业。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鹿理功积极争取多方资金,选取阳河坝休闲广场暨紧急避难场所,作为精准扶贫改善人居环境的首秀,该项目于2015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目前,第一阶段的工程已经完工,场地平整完毕。

      兴林村有263户村民,其中贫困户13家,共39人。“扶贫主要是进行产业扶贫,这13家贫困户都是自己对接帮扶。”在随行采访中,鹿理功说,之所以进行产业扶贫,主要是考虑到这部分贫困村民能够适应养鸡,给每一家贫困户送去100只小鸡仔,养成后,每只鸡可长到6-7斤左右,每斤20到30元不等,平均下来,每只鸡能够卖到150元左右。因此,养殖鸡仔儿的贫困户,每年算下来,能够有1万多元收入。

      据了解,建起后的养鸡孵化场,将计划每年给贫困户送一次小鸡仔,今年是第一次。鹿理功说,鸡仔生长周期是每半年一次,这样可以为村民短时间内增加收入。“鸡仔属于跑山鸡,肉质新鲜,不添加饲料喂养,主要是吃粮食长大,市场前景很被看好。”


    在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时,由于部门领导出差,鹿理功(右)便委托工商局工作人员联系登记注册事宜。

      多渠道为村民创收 组织修建370米公路栏杆

      4月11日下午,正值一周上班时间,鹿理功来到芦山人民政府服务中心进行企业登记注册。除了为村里开办一个养鸡孵化场,鹿理功还打算筹资兴建一个农产品加工企业。

      “由于当地原材料丰富,修建农产品加工厂,主要是为了加工当地盛产的竹笋和萝卜,并搭建一个销售网站,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对外销售,也可以为村民增加一个新的就业机会。”鹿理功说。

      除此之外,鹿理功还积极组织村里人力、财力,为村民修建入户路。太平镇兴林村老熊桥组,历来通行是主要瓶颈,村民自发修建公路以来,情况得到一定改善,但山高路险,过往群众提心吊胆。鹿理功到任以后,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帮助,经过两次和中大绿根商谈,达成一致意见,由中大绿根投资3.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修建老熊桥组通组公路栏杆。

      “入户路宽有1米左右,厚度10公分左右。”历经13天,在鹿理功的带领下,村里修建了通组公路栏杆370米,加宽公路近20米,群众投工投劳420余个,工程于2015年12月15日基本完工,待栏杆反光漆喷涂完成后,工程即全部完工。

      说起未来的打算和安排,鹿理功便在心里默默盘算着,如何才能为村民快速致富提供一个可靠有利的途径。“开展产业扶贫是较为有效的可行办法。”鹿理功说,目前村里种植茶叶900多亩,由于茶叶生长周期长,村民在茶叶地里可插种黄花。

      “黄花属当年生植物,可以有效利用种植地的种植空间,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为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鹿理功还要求村民在地里种植中药材,目前全村已种有1300多亩。


    说起未来的打算,鹿理功说,到距离服务时间还有一年半,希望能为村民再建一个农产品加工企业。

      常住在村里 28年里父母仅来过芦山两次

      在兴林村工作的三个多月时间里,鹿理功的工作得到了村民和组织上的认可。在走村访户和开展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宣传和精准扶贫调查等活动中,因群体性林权纠纷,鹿理功主动介入化解矛盾,林权登记得到顺利开展。

      鹿理功今年57岁,祖籍山东烟台,来四川已有28年,当过老师,做过公务员,先后在芦山劳动人事局、矿管局、乡镇企业局、发改委、司法局等5个部门任职。

      说起现在的工作,鹿理功告诉记者,每周一到周五,自己都会住在村上,只有到了周末才会回到县里。“从县里到兴林村,有60多公里路程,开车要花1个小时左右。”鹿理功说,住在村里,可以跟村里其他村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有时候自己会亲自下厨,炒两个小菜,叫上村干部一起吃饭。“这样做,即可以增进同原来村里干部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增加彼此互信。”鹿理功说。

      “每年会回家一次,主要是看望父母。”说起在外工作这么多年,鹿理功感慨颇多。他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自己的父亲现年已经88岁,母亲已经89岁,从九十年代至今,父母就只来过芦山两次。“年纪大了,回家看一次就少一次了……”由于没有常年陪伴在父母身边,鹿理功内心也颇有几分愧疚。

      “认真干好两年的工作,我有这个思想准备。”对于未来的打算和安排,鹿理功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自己的驻村工作还有一年半时间,希望在这个时间里,能够为村里修建起一个农产品加工厂,真正帮助当地村民实现产业脱贫。 (记者 何春林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