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平均气温10年升高0.6℃ 或致气候异常农谚失效
气候变暖使降水总量减少,但强降水次数增加
“近百年来,中国陆地区域平均增温0.9℃到1.5℃,近15年来虽然气温上升趋缓,但仍处在近百年来气温最高的阶段。气候变暖对农业弊大于利。”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毕欣欣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议。
气温变化对农业有何影响?“有收无收在于水,干旱或成为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最直接、最重大的影响。”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玉芳认为,气候变暖使降水总量减少,但强降水次数增加。她以四川举例说,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间,四川省平均气温或将增加0.6℃,降水量减少导致干旱加剧。未来的四川,小雨、中雨、大雨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都呈明显减少趋势,而暴雨、大暴雨呈增加趋势,暴雨中多余的降水难以蓄积用于农业,会通过地表径流等方式流失,使降水有效性降低。
气候异常变化,可能导致农谚失效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极端天气事件将继续增加,暴雨、强风暴潮、大范围干旱发生频次和强度将增加,洪涝灾害强度呈上升趋势。类似的气候异常变化,可能导致农谚失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罗鹏指出,过去农业生产依赖“二十四节气歌”,农民知道什么时候该作什么,而气候异常则会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新挑战。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参会专家建议,四川发展农业须更适应气候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农情检测网络,指导农民适时调整农业生产,并编制相关专项预案;通过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四川种植业的适应能力;四川还应充分培育农业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减轻农民因极端天气带来的经济损失。(黄大海 记者 刘宇男)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