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音乐会载誉归蓉 宏大音乐表达中的川味川人
《大会师》篇章掀起音乐会的高潮。
男高音谭学胜独唱。
指挥家程浩饱含激情指挥。
青年歌唱家徐晶晶演唱《山歌情》。
合唱团演唱。
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成功后,大型交响套曲《长征》“回乡”
继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大获成功后,大型交响套曲《长征》10月17日晚又在成都举行了演出,在家乡奏响长征精神新时代的篇章。
此次《长征》的演出阵容由交响乐团、成人合唱团、童声合唱团组成。执棒本场音乐会的则是青年指挥家、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程浩,参演团体包括了四川爱乐乐团、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成都市青羊区琴台少儿合唱团。此外,三位优秀的独唱演员谭学胜、徐晶晶、阿鲁阿卓也鼎力加盟。
寻征程音乐沿红军的足迹飘荡
“以长征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排过歌剧、舞剧、电视剧,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交响乐团,怎么用纯音乐的形式表现长征?”作为《长征》的“娘家”,四川爱乐乐团早在一年多前就开始思考这个命题,乐团团长赵裕说,四川是红军长征途中所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重要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四川境内。”
一旁的《长征》音乐统筹赵英学向记者透露,以四川为出发点,原本爱乐乐团打算给作品定调为“长征在四川”,“主要是想宣传和普及红军在四川的故事。”可是几经思量,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史上的不朽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理想信念书写的英雄史诗,“如果只局限在四川,可能无法宏观表达长征这个主题的大气磅礴。”
与作曲家张千一反复商量后,爱乐乐团决定把作品的范围扩大到全国,“开头用江西民歌,因为长征始于江西,最后乐章用有陕北风格的音乐,因为长征在陕北结束。”这样,《长征》最终定稿为9个乐章,音乐沿着红军的足迹,从江西走到陕北。
作为该作品的作曲,张千一10年前曾为影片《我的长征》创作配乐,如今再度提笔创作了这部以长征为主题的交响乐套曲。张千一也认为,长征途经了10多个省份,每个省份都有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特征,红军所到之处,和当地老百姓发生了很多感人故事,这是除了用宏大的交响乐表达长征的伟大之外,作曲家需要考虑在作品中表达的。
演出现场,记者顺着这条线索听下去,不难发现,第一乐章中的《送亲人》表达了老百姓送别红军时不舍的场景,第五乐章《彝海情深》表现的是彝族同胞与红军战士兄弟般的深情。而音乐进行到《血战湘江》《飞夺泸定》等部分,则用铿锵有力的曲风展示红军在战斗中的英勇无畏。最后的乐章中,具有浓郁陕北风格的音符一奏响,让人仿佛看到了红军到达陕北后的喜悦。
找激励长征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对于青年指挥家程浩来说,执棒指挥《长征》除了需要尊重作曲家的原意,更需要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乐手们在演出现场抒发出音乐本身的感情。“在我看来,长征代表着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我工作的时候会尽全力投入,在生活中要学会感恩,不辜负革命先烈用鲜血为我们换来的新生活。”
四川爱乐乐团单簧管首席周亚东全程参与这次演出。在后台,抓住排练的间隙,他感慨地对记者说,“在我看来,长征精神是毅力的表现,也是激励人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从今年8月开始排练至今,四川爱乐乐团100位演职人员通力合作,大家顶住夏天的酷热,有的演职人员不顾身体的疾病、甚至家人生病住院也没有请假,都是为了将《长征》排练好。“长征途中,正是因为红军战士们将自己融入大集体中,才能通过雪山、草地的重重险阻,抵达陕北,在这次的排练中,我们也将这种精神放在工作和生活中。”周亚东说,这次演出不仅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也增进了同事之间的默契和团结。
而对于川籍知名演员、周总理的扮演者刘劲来说,这场演出则倾注了自己对家乡的爱以及对长征精神的深刻敬仰。《长征》在北京首演前,刘劲就因排戏扭伤了脚,强忍着伤痛走上舞台的他得到了观众和所有演职人员的尊敬。他告诉记者,今年自己特别忙,以长征为主题的话剧、电视剧都有参演。而在百忙和伤病中,刘劲依然为家乡的演出“扎起”。“每当我觉得工作很累很苦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长征精神都给我激励。”
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劲正坐在轮椅上背主持词,看起来似乎还有一丝紧张。他坦诚地告诉记者,“虽然这部作品在北京的首演已大获成功,但回到成都的演出还是让我无法放松,因为这是给家乡人民汇报,我一定要把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 (记者 李思忆 记者 何海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