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省到强省 四川要有新的奔跑姿势
一个好消息在代表委员中间传递:2015年,四川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大关,成为西部率先撞线3万亿元的省份。
经济总量跃上3万亿元,对四川意味着什么?应该怎样站在这一崭新的起跑线?1月22日下午,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
进入新阶段
“2007年GDP破万亿元,2011年破2万亿元,去年成功迈上3万亿元台阶,四川以4年一大步的节奏一路走来,进一步凸显了西部经济大省的地位。”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科研所所长车茂娟对四川的成绩单备感振奋。
“3万亿元,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数字,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在省政协委员张支铁看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四川能够突破3万亿大关实属不易。
代表委员们认为,更大的经济总量,不仅标志着更稳固的西部经济大省地位,更标志着“十三五”继续前行的底气。“这不仅显示出四川经济发展的跃升性跨越和巨大潜能,更意味着四川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内在发展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张支铁认为,这也为四川的转型发展留出了更大空间。
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进一步阐释,和其他经济大省一样,在经济总量跃上3万亿元台阶之后,四川将呈现出规模继续扩大、转型升级加速、创新活力增强、发展质量提升的显著特征,到了由量变到质变转折、大省向强省跨越的平台积累阶段。稳步扩大经济总量,显著提升质量效益,将是未来四川的主要任务。
要有新的奔跑姿势
“‘十三五’,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很关键。”车茂娟认为,四川的发展有了新要求。以工业为例,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其主要动力不仅来自新兴产业的培育,更来自白酒、饮料、精制茶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我认为,对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技术改造应该不断加码。”
省政协委员、内江海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树涛认为,“加码”的具体方向应为“智慧工业”。在他提交的《关于推动智慧工业建设的建议》中,建议大力推进工业企业现代电子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的建设。
“加码”是为了走向高端。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副主席蒋东生在《发展中高端产业的建议》中提出,依托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五大经济区优化优势产业生产布局,整合产业发展载体,形成中高端装备制造与现代服务业交相辉映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化城镇。
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不仅仅只做“加法”。省政协委员、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杰就提出了“减法”攻略——对违背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或不符合入驻标准的企业,可采取合法合规的措施引导或促成其退出工业园区。“调结构,抓机遇,还要有更广阔的视野。”车茂娟介绍,去年,我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40%。“‘十三五’期间,四川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我们与全国仍然有较大差距,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大有潜力。”
省人大代表、天府花海观光农业园区副主任张红早就行动起来。一万多株的山茶花,让农旅结合成为现实,园区接待的游客数量逐年递增。“我们地处天府新区,有这么好的优势不利用,简直说不过去。”张红介绍,目前花海观光园区正加速推进。
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1月22日上午,省人大代表、甘孜色达县翁达镇翁达村村民葵花忙着张罗车子,“交通太不方便了,要坐两天的车才能到成都。希望‘十三五’咱们的生活能越来越好。”
老百姓获得感如何增强?不少代表委员将关注点放在了精准扶贫。
葵花希望产业扶贫能给藏区更多“药方”。“村里的人不是出去打工,就是做点小生意。藏区旅游和蔬菜种植能搞起来就好了。”葵花对蔬菜种植很有兴趣,“藏区空气好、水土好,可惜只能种点莲花白和萝卜。要是能种更高级的蔬菜,大家的钱包就更鼓了。”
“目前,扶贫工作已行进至‘最后一公里’,精准扶贫成为全面脱贫的关键。”民盟四川省委提交的提案《关于加强精准扶贫项目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建议》则更关注“效率”问题。这份提案建议,要统筹项目安排,提高扶贫效率。比如在生产型扶贫之外,注重销售型扶贫、产业链扶贫;在产业扶贫之外,注重教育型扶贫、技能培训型扶贫;在种养业等传统产业之外,依据各地的优势资源,积极发展旅游农业、生态农业。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提交的《关于加快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的建议》则提出,将改善交通作为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旅游规划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来推动秦巴山区的扶贫开发。
代表委员们同样关注生态建设。“要让老百姓看得见青山白云,呼吸得到清新空气。”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十三五”期间更需要注重绿色发展,在生态建设方面不能松劲。(记者 吴璟 董世梅)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