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电梯吃人”风险防范要跟上技术的进步

  • 2015年07月28日 09时08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字体:
  •   7月26日上午,湖北荆州市安良百货公司手扶电梯发生事故,一名带着幼儿的女子因电梯与楼面连接的迎宾踏板松动,被卷入电梯内。女子在遇险的一刹那,双手奋力向前,将幼小的儿子托举送出。

      倘若不是现场视频为证,公众几乎很难想象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梯,会以怎样一种残酷的方式,在一瞬之间夺人性命。

      在事故发生之后,再来倒推责任分摊,当然毫无难度。当地质监、安监等公共部门,电梯厂家与产品维保机构,以及事涉事百货公司等等,不出意外会成为舆论质疑批判的对象。此事中,尤其为人诟病的细节是,事发之时商场工作人员,竟未及时按下“急停按钮”,从而使得事态变得不可收拾。这无疑暴露出,其平常的“应急训练”严重不足,对于专业设备的使用技巧缺乏理解。一旦遇事,就只能手足无措。

      “电梯吃人”事件,虽然是极端偶然的个例,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现代社会的普遍性风险。当种种技术工具变得越发精密和成熟,变得越发普及与流行,它们事实上已成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但各种成熟的“技术产品”,都高度依赖于专业化的维护团队。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一般人凭靠感官判断来排除风险的机会;再加之,此类产品一贯“表现稳定”,又在潜移默化间,打消了大众的防范之心,继而助长了“可怕的轻信”——“技术福利”的另一面,恰在于此。

      在技术灾难面前,普通人何其无力。而这,也许就是电梯吃人事件,留下的最大教训。于是我们再一次确信,无比复杂的技术产品,一旦失去了标准化的维护流程和执业者的责任心兜底,其巨大的风险就将处于失控状态。 (评论员 蒋璟璟)

      相关新闻

      定性为安全责任事故:商场发现电梯盖板松动,并未采取停梯检修等应急措施

      电梯9秒“吃人”:遇难者并非不听劝

      7月26日上午,在湖北荆州一商场内,一名30岁的母亲在走出自动扶梯的一刻,扶梯地板突然塌陷,年轻母亲被卷入扶梯中,不幸身亡。荆州电梯“吃人”事件发生一天后,自动电梯再一次“闯了祸”。27日上午10点左右,广西梧州太阳广场一名一岁多的幼儿乘坐自动扶梯,不慎摔倒,左臂被电梯卡断。

      连续两天接连发生的电梯“吃人”事件,再一次将电梯这一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带进公众视野。

      昨晚9点半,荆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荆州市安监局陈观鑫局长通报:发生事故5分钟前,商场工作人员发现电梯盖板有松动翘起现象,但并未采取停梯检修等应急措施。导致当事人踏在已松动翘起的盖板最末端时盖板发生翻转,坠入上机房驱动站内防护挡板与梯级回转部分的间隙内,属于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A

      视频还原

      9秒夺命女子遇难前托起孩子

      夺走这位年轻母亲生命的,是荆州市安良百货公司内一部六楼通往七楼的自动扶梯。

      26上午10点09分51秒,穿着白色上衣、黑色裙子的向女士带着还未满3岁的儿子童童(化名)出现在事发电梯口的监控视频中。接近七楼时,她抱起童童,准备踏上楼层盖板处。

      悲剧就在此时发生了。向女士的右脚刚踩上盖板,整个板子就突然下陷,她的双腿落入了电梯。此时,电梯传送带仍然在转动。情急之下,向女士用双手将儿子高高举起,一旁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将孩子接过后,试图拉起她。

      然而,这一切已经于事无补,向女士掉进电梯,不见了踪影。从踏上盖板到掉进电梯,整个过程,只有短短9秒。找到向女士,已经是4个小时后,此时,她已经没有了什么体征。

      因为被卷入电梯前母亲的一个举动,童童获救了,然而,他一直哭闹着要找的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忘上螺丝?

      上电梯前并无人劝告

      这段视频在网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在叹息的同时,也开始质疑:女子是否是违规乘坐电梯才造成悲剧?

      向女士丈夫的堂妹柯女士事后曾发布了一篇《不眠夜,深省》的博文。文中写道,六楼的电梯口出,并没有任何警示牌,也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在此阻止,直到向女士靠近七楼时,她才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电梯踏板坏了。

      监控视频中,在7楼电梯处,确实站着梁某穿着制服的女性工作人员。有报道称,出事电梯刚检修完,楼面盖板处还未上螺丝。那么,既然电梯有故障,为何还在继续使用?为何不设置提示?按照国家维保的安全技术规范,电梯在进行维保时,应该有警示标牌,或者在上下附体处,放上护栏,维保过程中应该停机。

      专家疑问

      为何电梯没自动关闭?

      安良百货商场是2012年元旦开业的,是当地档次最高的购物中心之一。

      事发后,有网友在网上爆料称,事发当天早上商场就知道这个电梯的迎宾踏板有问题,正在维修当中,检修完后,工作人员只铺了铺板,维修部在维修中途配螺栓去了,但电梯却并没有暂停使用,都以为没多大事,就安排了两个工作人员在这里盯着,迎宾踏板螺栓根本没安装,这才导致了惨剧的发生。记者就此说法采访了相关负责人,均未得到肯定的回复。

      采访过程中记者有几点疑问:一是电梯前为何站有类似迎宾的营业员?近三年的商场,手扶电梯前站几位营业员,是否说明商场本来就对电梯的安全没有把握。二是人掉进电梯后,为何电梯没有自动关闭?因为,作为公共场所的电梯,定会有相关的安全装置,确保遇到险情自动关闭。

      武汉瑞特电梯有限公司工程师张先生表示,根据行业要求,手扶电梯两端机箱安装空间上方的踏板,都有触发装置,一旦打开踏板或者踏板掉落,电梯会迅速停止,根本用不了9秒,“荆州的那部电梯,如果真的从人掉下去,到最终陷进去还在运行,要么是电梯质量问题,要么就是维护缺失。”

      B

      事件警示

      电梯“老龄化”带病运行多

      其实,类似电梯“吃人”的悲剧,在成都也曾发生过。

      2012年7月5日,在德盛路一家布艺店外,49岁的电梯维修工人张师傅正在维修电梯。当他打开手扶电梯井盖时,不小心头朝地跌落了下去。更要命的是,在这危机时刻,电梯却突然启动。

      “救命!”张师傅的呼救声还没喊完,他整个人就卡在了电梯里,只露出一双腿。大约一个小时后,奄奄一息的张师傅被救出,他双眼紧闭,还有微弱的心跳,但胸部已经血肉模糊,对于医护人员的呼喊已经没有了回应。

      由于腿部和胸部被隔板长时间压住,身体内脏损伤,45分钟的努力抢救,还是没能挽回张师傅的生命。据了解,这部出事的电梯已使用多年,事发前曾发生故障。

      有关统计,我国电梯保有量已经超过300万台,每天有超过2亿人乘坐电梯。记者调查发现,安全事故频发暴露了电梯管理、维保等方面存在严重缺失。

      如果按照15年使用年限来计算,我国相当一部分电梯已经“老龄化”。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表示,由于国家没有文件规定电梯报废年限,电梯只要通过质监部门的年检,合格后获得“电梯使用标志”后即可使用。但记者调查发现,电梯到了使用年限后报废的很少,有相当一部分仍在带“病”运行。

      调查发现,没有强制报废制度,缺乏维修基金或者维修基金难到位,是导致电梯超期服役的重要原因。

      C

      成都探访

      再遇电梯事故 千万记得按红色救命按钮

      成都有4200多部自动扶梯,它们是否存在安全隐患?7月27日下午4点,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观察了春熙路、总府路附近多个商场以及地铁站的自动扶梯。

      “请握好扶手。”“带小孩的家长,请注意身边的孩子。”在春熙路的一家商场内,每个电梯的上电梯处,都站着一名工作人员,不断地提醒乘坐电梯的市民注意安全。

      记者注意到,每个扶梯两侧,都有一排褐色的毛刷,脚一靠近,就会很快反弹回来。这排刷子,可不是用来擦皮鞋的哦,它是防止鞋带、裤脚等掉进扶梯梯级和裙板侧之间的缝隙内。而在上下层之间的“剪刀口”,都有明显的“小心碰头”等提示。

      2012年,电梯新国标——新版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实施,并在全国强制推行。“如果没有毛刷、固定式的警示吊牌等,年检是不能通过的。”成都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工作人员说。

      成都多家商场电梯提示齐全

      成都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工作人员介绍,其实,在每部电动扶梯都有紧停按钮,一旦发生意外,靠近按钮的乘客应第一时间按下按钮,电动扶梯就会在缓慢运行后自动停下。

      在成都春熙路天桥、多家商场,记者注意到,每个电梯上下电梯的地方,都有一个醒目的红色按钮,上面写着“stop”或者“停”。这就是传说中的“救命按钮”。这个按钮,有的位于围裙板上方,有的位于扶梯外侧,都是属于不容易被碰到的地方。

      “在非紧急情况下,千万不要误按这些按钮,突然停机也可能造成乘客摔倒。”一位商场的工作人员提醒。

      D

      专家提醒

      坐手扶电梯,要看清这五个“雷区”

      “扶梯的扶手槽、扶手带进出口、阶梯与围裙板之间缝隙、梳齿板与踏板之间缝隙以及上下层之间的‘剪刀口’,是电梯最容易‘咬人’的五个地方。”某电梯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说。

      五大“雷区”:扶手槽:位于扶手与围裙板之间,用手指抠戳扶手槽缝隙,从而导致手指被夹住受伤。

      扶手带进出口:位于电动扶梯两头的下方,触碰时容易卷进槽口受伤。

      阶梯与围裙板之间缝隙:是发生险情较多的区域,女士的长裙、裤脚甚至是人的脚部,易被夹住,甚至卷入缝隙内。

      梳齿板与踏板之间缝隙:进出电动扶梯的两头,软底鞋、女士尖跟鞋、松散的鞋带容易被卷进缝隙。

      上下层之间的“剪刀口”:即扶手与建筑物形成的“三角区”,头部、手臂伸出,在扶梯的带动下,容易被卡住。

      E

      焦点关注

      “电梯吃人”事故频发追责和索赔更是一笔糊涂账

      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电梯使用大国。北京、上海两地的电梯保有量分别突破18万台和19万台,深圳和广州的保有总量也超过10万台,与此同时,恶性电梯事故的频发、多发也成为安全监管的一大难题。从2005年开始,我国平均每年发生40多起电梯事故,约30人死亡。

      由于缺乏法律层面的明确规定,电梯事故发生后,究竟谁来担责的问题,往往遭遇物业公司、制造商及维保公司等涉事相关方的推卸和扯皮。

      不仅如此,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各方也对究竟谁该担责尤其是担负首责,存在明显的分歧。电梯在运营中,由于所有权、使用权、物业管理权、技术管理权(维修、维保、检验权)和具体使用者涉及多个主体,往往造成安全责任链条不明晰。

      一旦发生电梯伤人事故,围绕谁来赔付伤者的医疗费,物业、开发商及维保公司便会陷入互相扯皮、卸责的状态。

      而电梯事故的追责,往往只到电梯企业或维保企业,几乎很少看见对监管部门的处罚。多数电梯事故和维保不到位有关。但“维保不到位”既然如此普遍,监管部门有无失责之处? (记者 吴冰清 吕甲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综合新华网、《武汉晚报》等)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电梯吃人”风险防范要跟上技术的进步

  • 2015年07月28日 09时08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7月26日上午,湖北荆州市安良百货公司手扶电梯发生事故,一名带着幼儿的女子因电梯与楼面连接的迎宾踏板松动,被卷入电梯内。女子在遇险的一刹那,双手奋力向前,将幼小的儿子托举送出。

      倘若不是现场视频为证,公众几乎很难想象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梯,会以怎样一种残酷的方式,在一瞬之间夺人性命。

      在事故发生之后,再来倒推责任分摊,当然毫无难度。当地质监、安监等公共部门,电梯厂家与产品维保机构,以及事涉事百货公司等等,不出意外会成为舆论质疑批判的对象。此事中,尤其为人诟病的细节是,事发之时商场工作人员,竟未及时按下“急停按钮”,从而使得事态变得不可收拾。这无疑暴露出,其平常的“应急训练”严重不足,对于专业设备的使用技巧缺乏理解。一旦遇事,就只能手足无措。

      “电梯吃人”事件,虽然是极端偶然的个例,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现代社会的普遍性风险。当种种技术工具变得越发精密和成熟,变得越发普及与流行,它们事实上已成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但各种成熟的“技术产品”,都高度依赖于专业化的维护团队。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一般人凭靠感官判断来排除风险的机会;再加之,此类产品一贯“表现稳定”,又在潜移默化间,打消了大众的防范之心,继而助长了“可怕的轻信”——“技术福利”的另一面,恰在于此。

      在技术灾难面前,普通人何其无力。而这,也许就是电梯吃人事件,留下的最大教训。于是我们再一次确信,无比复杂的技术产品,一旦失去了标准化的维护流程和执业者的责任心兜底,其巨大的风险就将处于失控状态。 (评论员 蒋璟璟)

      相关新闻

      定性为安全责任事故:商场发现电梯盖板松动,并未采取停梯检修等应急措施

      电梯9秒“吃人”:遇难者并非不听劝

      7月26日上午,在湖北荆州一商场内,一名30岁的母亲在走出自动扶梯的一刻,扶梯地板突然塌陷,年轻母亲被卷入扶梯中,不幸身亡。荆州电梯“吃人”事件发生一天后,自动电梯再一次“闯了祸”。27日上午10点左右,广西梧州太阳广场一名一岁多的幼儿乘坐自动扶梯,不慎摔倒,左臂被电梯卡断。

      连续两天接连发生的电梯“吃人”事件,再一次将电梯这一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带进公众视野。

      昨晚9点半,荆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荆州市安监局陈观鑫局长通报:发生事故5分钟前,商场工作人员发现电梯盖板有松动翘起现象,但并未采取停梯检修等应急措施。导致当事人踏在已松动翘起的盖板最末端时盖板发生翻转,坠入上机房驱动站内防护挡板与梯级回转部分的间隙内,属于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A

      视频还原

      9秒夺命女子遇难前托起孩子

      夺走这位年轻母亲生命的,是荆州市安良百货公司内一部六楼通往七楼的自动扶梯。

      26上午10点09分51秒,穿着白色上衣、黑色裙子的向女士带着还未满3岁的儿子童童(化名)出现在事发电梯口的监控视频中。接近七楼时,她抱起童童,准备踏上楼层盖板处。

      悲剧就在此时发生了。向女士的右脚刚踩上盖板,整个板子就突然下陷,她的双腿落入了电梯。此时,电梯传送带仍然在转动。情急之下,向女士用双手将儿子高高举起,一旁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将孩子接过后,试图拉起她。

      然而,这一切已经于事无补,向女士掉进电梯,不见了踪影。从踏上盖板到掉进电梯,整个过程,只有短短9秒。找到向女士,已经是4个小时后,此时,她已经没有了什么体征。

      因为被卷入电梯前母亲的一个举动,童童获救了,然而,他一直哭闹着要找的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忘上螺丝?

      上电梯前并无人劝告

      这段视频在网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在叹息的同时,也开始质疑:女子是否是违规乘坐电梯才造成悲剧?

      向女士丈夫的堂妹柯女士事后曾发布了一篇《不眠夜,深省》的博文。文中写道,六楼的电梯口出,并没有任何警示牌,也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在此阻止,直到向女士靠近七楼时,她才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电梯踏板坏了。

      监控视频中,在7楼电梯处,确实站着梁某穿着制服的女性工作人员。有报道称,出事电梯刚检修完,楼面盖板处还未上螺丝。那么,既然电梯有故障,为何还在继续使用?为何不设置提示?按照国家维保的安全技术规范,电梯在进行维保时,应该有警示标牌,或者在上下附体处,放上护栏,维保过程中应该停机。

      专家疑问

      为何电梯没自动关闭?

      安良百货商场是2012年元旦开业的,是当地档次最高的购物中心之一。

      事发后,有网友在网上爆料称,事发当天早上商场就知道这个电梯的迎宾踏板有问题,正在维修当中,检修完后,工作人员只铺了铺板,维修部在维修中途配螺栓去了,但电梯却并没有暂停使用,都以为没多大事,就安排了两个工作人员在这里盯着,迎宾踏板螺栓根本没安装,这才导致了惨剧的发生。记者就此说法采访了相关负责人,均未得到肯定的回复。

      采访过程中记者有几点疑问:一是电梯前为何站有类似迎宾的营业员?近三年的商场,手扶电梯前站几位营业员,是否说明商场本来就对电梯的安全没有把握。二是人掉进电梯后,为何电梯没有自动关闭?因为,作为公共场所的电梯,定会有相关的安全装置,确保遇到险情自动关闭。

      武汉瑞特电梯有限公司工程师张先生表示,根据行业要求,手扶电梯两端机箱安装空间上方的踏板,都有触发装置,一旦打开踏板或者踏板掉落,电梯会迅速停止,根本用不了9秒,“荆州的那部电梯,如果真的从人掉下去,到最终陷进去还在运行,要么是电梯质量问题,要么就是维护缺失。”

      B

      事件警示

      电梯“老龄化”带病运行多

      其实,类似电梯“吃人”的悲剧,在成都也曾发生过。

      2012年7月5日,在德盛路一家布艺店外,49岁的电梯维修工人张师傅正在维修电梯。当他打开手扶电梯井盖时,不小心头朝地跌落了下去。更要命的是,在这危机时刻,电梯却突然启动。

      “救命!”张师傅的呼救声还没喊完,他整个人就卡在了电梯里,只露出一双腿。大约一个小时后,奄奄一息的张师傅被救出,他双眼紧闭,还有微弱的心跳,但胸部已经血肉模糊,对于医护人员的呼喊已经没有了回应。

      由于腿部和胸部被隔板长时间压住,身体内脏损伤,45分钟的努力抢救,还是没能挽回张师傅的生命。据了解,这部出事的电梯已使用多年,事发前曾发生故障。

      有关统计,我国电梯保有量已经超过300万台,每天有超过2亿人乘坐电梯。记者调查发现,安全事故频发暴露了电梯管理、维保等方面存在严重缺失。

      如果按照15年使用年限来计算,我国相当一部分电梯已经“老龄化”。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表示,由于国家没有文件规定电梯报废年限,电梯只要通过质监部门的年检,合格后获得“电梯使用标志”后即可使用。但记者调查发现,电梯到了使用年限后报废的很少,有相当一部分仍在带“病”运行。

      调查发现,没有强制报废制度,缺乏维修基金或者维修基金难到位,是导致电梯超期服役的重要原因。

      C

      成都探访

      再遇电梯事故 千万记得按红色救命按钮

      成都有4200多部自动扶梯,它们是否存在安全隐患?7月27日下午4点,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观察了春熙路、总府路附近多个商场以及地铁站的自动扶梯。

      “请握好扶手。”“带小孩的家长,请注意身边的孩子。”在春熙路的一家商场内,每个电梯的上电梯处,都站着一名工作人员,不断地提醒乘坐电梯的市民注意安全。

      记者注意到,每个扶梯两侧,都有一排褐色的毛刷,脚一靠近,就会很快反弹回来。这排刷子,可不是用来擦皮鞋的哦,它是防止鞋带、裤脚等掉进扶梯梯级和裙板侧之间的缝隙内。而在上下层之间的“剪刀口”,都有明显的“小心碰头”等提示。

      2012年,电梯新国标——新版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实施,并在全国强制推行。“如果没有毛刷、固定式的警示吊牌等,年检是不能通过的。”成都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工作人员说。

      成都多家商场电梯提示齐全

      成都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工作人员介绍,其实,在每部电动扶梯都有紧停按钮,一旦发生意外,靠近按钮的乘客应第一时间按下按钮,电动扶梯就会在缓慢运行后自动停下。

      在成都春熙路天桥、多家商场,记者注意到,每个电梯上下电梯的地方,都有一个醒目的红色按钮,上面写着“stop”或者“停”。这就是传说中的“救命按钮”。这个按钮,有的位于围裙板上方,有的位于扶梯外侧,都是属于不容易被碰到的地方。

      “在非紧急情况下,千万不要误按这些按钮,突然停机也可能造成乘客摔倒。”一位商场的工作人员提醒。

      D

      专家提醒

      坐手扶电梯,要看清这五个“雷区”

      “扶梯的扶手槽、扶手带进出口、阶梯与围裙板之间缝隙、梳齿板与踏板之间缝隙以及上下层之间的‘剪刀口’,是电梯最容易‘咬人’的五个地方。”某电梯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说。

      五大“雷区”:扶手槽:位于扶手与围裙板之间,用手指抠戳扶手槽缝隙,从而导致手指被夹住受伤。

      扶手带进出口:位于电动扶梯两头的下方,触碰时容易卷进槽口受伤。

      阶梯与围裙板之间缝隙:是发生险情较多的区域,女士的长裙、裤脚甚至是人的脚部,易被夹住,甚至卷入缝隙内。

      梳齿板与踏板之间缝隙:进出电动扶梯的两头,软底鞋、女士尖跟鞋、松散的鞋带容易被卷进缝隙。

      上下层之间的“剪刀口”:即扶手与建筑物形成的“三角区”,头部、手臂伸出,在扶梯的带动下,容易被卡住。

      E

      焦点关注

      “电梯吃人”事故频发追责和索赔更是一笔糊涂账

      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电梯使用大国。北京、上海两地的电梯保有量分别突破18万台和19万台,深圳和广州的保有总量也超过10万台,与此同时,恶性电梯事故的频发、多发也成为安全监管的一大难题。从2005年开始,我国平均每年发生40多起电梯事故,约30人死亡。

      由于缺乏法律层面的明确规定,电梯事故发生后,究竟谁来担责的问题,往往遭遇物业公司、制造商及维保公司等涉事相关方的推卸和扯皮。

      不仅如此,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各方也对究竟谁该担责尤其是担负首责,存在明显的分歧。电梯在运营中,由于所有权、使用权、物业管理权、技术管理权(维修、维保、检验权)和具体使用者涉及多个主体,往往造成安全责任链条不明晰。

      一旦发生电梯伤人事故,围绕谁来赔付伤者的医疗费,物业、开发商及维保公司便会陷入互相扯皮、卸责的状态。

      而电梯事故的追责,往往只到电梯企业或维保企业,几乎很少看见对监管部门的处罚。多数电梯事故和维保不到位有关。但“维保不到位”既然如此普遍,监管部门有无失责之处? (记者 吴冰清 吕甲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综合新华网、《武汉晚报》等)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