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当传统医疗遇上互联网 四川如何发力?

  • 2015年12月23日 08时03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字体:
  •   过去,看病先到医院排队挂号,这是我们早已习惯的看病模式。而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已经习惯通过网络解决问题,包括看病找医生。目前,成都已有多家省、市级医院开通了“微信预约挂号”服务等,为病人挂号就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当传统医疗遇上互联网,新的医疗问诊形态——移动医疗,已经进入并改变着医疗健康领域的各个环节。四川省卫计委副主任张波表示,四川将构建互联网医疗全程健康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诊疗咨询、网络预诊、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

      此外,还将建立四川省医学转化中心和“互联网+医疗”产业孵化中心,开展应用研究,孵化和培育“互联网+医疗”项目。打造一批“互联网+医疗”创新示范企业、示范机构,引领“互联网+医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构建家庭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四川省卫计委提出,将家庭远程医疗作为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突破口,出台了国内第一个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关于家庭远程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按计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将率先启动家庭远程医疗试点。2015年底,21个市(州)将各选择1所大型公立综合医院开展家庭远程医疗试点。2016年,逐步扩大试点单位,未来将构建省、市、县、乡四级家庭远程医疗体系。

      接下来,四川省卫计委将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文件,探索建立区域执业注册制度,为开展家庭远程医疗服务提供政策依据;研究制定家庭远程医疗收费标准、收费归属、费用分配、医保结算、保险费收取等相关政策规定。制定家庭远程医疗终端规范标准,建立电子处方认证和家庭远程医疗监管评价机制。

      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层出不穷

      今年6月,成都高新区获批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示范区建设中,互联网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都被确定为重要的支持方向。据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尹朝银透露,成都高新区将新规划产业载体,专门用于推动和打造涵盖“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国家级健康产业基地。目前,成都高新区互联网医疗健康创业项目,涵盖互联网医疗社交平台、互联网医疗管理工具、移动医疗智慧服务、互联网医疗中医运用等多个方面。

      “病人入院前的健康管理和院外的康复管理,是两个常常被线下医疗忽视的环节。”成都尚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丽鑫介绍,医生可以通过“术康”相关产品有序完成医务工作,高效管理患者,患者则可以获得主治医生为其量身定制的康复计划和实时调整。

      而在打造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方面,成都义幻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陈厚俊表示,作为国家火炬计划中成都市医疗产业集群成员,他们与国内著名三甲医院——华西第二医院深入合作移动医疗领域,目前已形成了4款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医疗产品。

      针对当前多数人用药方面的随意性,四川骏逸富顿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许春霞称,“微问诊”用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联系后台的执业药师和医生,进行视频咨询,由后台专家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以确保安全用药。

      大力推进各项信息惠民工程

      成都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在远程医疗、蓉城就医通、居民健康卡、卫生计生信息系统融合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成都市“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卫生计生信息系统互联和数据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成都市有14个区(市)县建立了区域远程影像中心,通过互联网接收、诊断、反馈本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像,提高效率,节约资源。

      在大力发展远程诊疗方面,在成都市一医院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全数字病理诊断中心,并启动“成都城乡社区高血压防控技术的示范应用”项目;在成都市三医院建设心电诊断中心和慢病中心,并启动“基于互联网的慢病管理与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与示范”项目;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启动“脑卒中规范康复治疗模式在基层医院(社区)的应用与体系建设”项目。通过纵向医联体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同时,成都市个体云诊所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已经通过论证,将于近期实施。

      过去是每到一家医院就得办一张就诊卡,各医院间的数据还不能共享。而今年12月1日,成都市居民健康卡在双流首发,新津县、都江堰市、崇州市三个试点区县也将在年内实现发卡。2016年下半年,成都全市21个区(市)县就将全部实现“一卡通”,一卡在手,任何一家省级、市级、区级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通用。 (记者 王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当传统医疗遇上互联网 四川如何发力?

  • 2015年12月23日 08时03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过去,看病先到医院排队挂号,这是我们早已习惯的看病模式。而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已经习惯通过网络解决问题,包括看病找医生。目前,成都已有多家省、市级医院开通了“微信预约挂号”服务等,为病人挂号就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当传统医疗遇上互联网,新的医疗问诊形态——移动医疗,已经进入并改变着医疗健康领域的各个环节。四川省卫计委副主任张波表示,四川将构建互联网医疗全程健康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诊疗咨询、网络预诊、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

      此外,还将建立四川省医学转化中心和“互联网+医疗”产业孵化中心,开展应用研究,孵化和培育“互联网+医疗”项目。打造一批“互联网+医疗”创新示范企业、示范机构,引领“互联网+医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构建家庭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四川省卫计委提出,将家庭远程医疗作为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突破口,出台了国内第一个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关于家庭远程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按计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将率先启动家庭远程医疗试点。2015年底,21个市(州)将各选择1所大型公立综合医院开展家庭远程医疗试点。2016年,逐步扩大试点单位,未来将构建省、市、县、乡四级家庭远程医疗体系。

      接下来,四川省卫计委将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文件,探索建立区域执业注册制度,为开展家庭远程医疗服务提供政策依据;研究制定家庭远程医疗收费标准、收费归属、费用分配、医保结算、保险费收取等相关政策规定。制定家庭远程医疗终端规范标准,建立电子处方认证和家庭远程医疗监管评价机制。

      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层出不穷

      今年6月,成都高新区获批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示范区建设中,互联网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都被确定为重要的支持方向。据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尹朝银透露,成都高新区将新规划产业载体,专门用于推动和打造涵盖“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国家级健康产业基地。目前,成都高新区互联网医疗健康创业项目,涵盖互联网医疗社交平台、互联网医疗管理工具、移动医疗智慧服务、互联网医疗中医运用等多个方面。

      “病人入院前的健康管理和院外的康复管理,是两个常常被线下医疗忽视的环节。”成都尚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丽鑫介绍,医生可以通过“术康”相关产品有序完成医务工作,高效管理患者,患者则可以获得主治医生为其量身定制的康复计划和实时调整。

      而在打造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方面,成都义幻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陈厚俊表示,作为国家火炬计划中成都市医疗产业集群成员,他们与国内著名三甲医院——华西第二医院深入合作移动医疗领域,目前已形成了4款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医疗产品。

      针对当前多数人用药方面的随意性,四川骏逸富顿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许春霞称,“微问诊”用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联系后台的执业药师和医生,进行视频咨询,由后台专家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以确保安全用药。

      大力推进各项信息惠民工程

      成都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在远程医疗、蓉城就医通、居民健康卡、卫生计生信息系统融合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成都市“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卫生计生信息系统互联和数据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成都市有14个区(市)县建立了区域远程影像中心,通过互联网接收、诊断、反馈本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像,提高效率,节约资源。

      在大力发展远程诊疗方面,在成都市一医院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全数字病理诊断中心,并启动“成都城乡社区高血压防控技术的示范应用”项目;在成都市三医院建设心电诊断中心和慢病中心,并启动“基于互联网的慢病管理与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与示范”项目;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启动“脑卒中规范康复治疗模式在基层医院(社区)的应用与体系建设”项目。通过纵向医联体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同时,成都市个体云诊所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已经通过论证,将于近期实施。

      过去是每到一家医院就得办一张就诊卡,各医院间的数据还不能共享。而今年12月1日,成都市居民健康卡在双流首发,新津县、都江堰市、崇州市三个试点区县也将在年内实现发卡。2016年下半年,成都全市21个区(市)县就将全部实现“一卡通”,一卡在手,任何一家省级、市级、区级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通用。 (记者 王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