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四个污水处理厂完成扩能提标改造 每日污水处理能力接近翻倍

  • 2016年07月20日 10时3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已经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标准,这些水将成为成都的优质环境用水。

      不停产、不新增建设用地,成都四个污水处理厂完成扩能提标改造——

      6月30日,成都市第三、四、五、八污水处理厂顺利完成扩能提标改造,将全部在本月底前达到设计产能。届时,这四厂总处理规模将由原来的每天40万立方米扩容至75万立方米。

      此次扩能提标改造,被业内称为“高难度”——不停产、不新增建设用地。“从全国范围来看,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的,还几乎没有过。”成都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指出。

      不仅如此,改造后,这四个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均由国家“水十条”要求的污水处理排放国家一级A标准,提升至地表水Ⅳ类标准(不计总氮),水质更好。

      一项改造工程,成都为何从多个方面自增难度?

      不停产也能完成扩能提标改造

      7月19日上午,记者走进成都市第四污水处理厂看到,设备已经开始正常运行,基础设施改造部分也在收尾。

      整个厂区,没有因为扩能改造往外“挪动”一米,日处理能力却“新增5万立方米”。“改造过程中,也没有停产。”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砚现场介绍。

      实际上,早在2015年9月底,这项针对四个污水处理厂的扩能提标改造工程,就定下了不停产、不新增建设用地的“基调”。“现状不允许。”成都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一个污水处理厂完全停产,会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的污水处理能力形成极大的压力;此外,中心城区用地本就紧张,新增建设用地要增加用地负担,“比如第四污水处理厂要‘扩建’,就需增加用地40亩左右。”

      在此“基调”下,改造难度系数陡增。

      通过向全球征集改造方案,一项来自国外公司的“多相组合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P-MBR)”的污水处理技术,使“在原有厂区面积内水处理能力翻倍”成为可能。

      而“不停产”则是利用预留的“超负荷”能力进行轮流作业。

      王砚以第四污水处理厂5个沉淀池改造为例:“先改造一个沉淀池,用设计时预留的‘超负荷’能力来承担这个沉淀池的处理量。”改造后,这个沉淀池能力已提升,再加上预留的“超负荷能力”,接下来就可以同时进行两个沉淀池的改造。

      与此同时,水下作业、钢制转接箱等办法,也为各种基础设施改造或新建中“不停产”提供了保障。

      出水水质超过“水十条”一级A标标准

      此外,“多相组合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P-MBR)”技术的使用,还带来了另一个益处。

      “这四个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已经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标准(不计总氮),比国家‘水十条’提出的一级A标标准更高。”王砚举例对比:总磷含量标准,一级A标要求低于0.5㎎/L,地表水Ⅳ类要求低于0.3㎎/L;化学需养量,一级A标50㎎/L,地表水四类30㎎/L。

      根据《成都市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纲要》,成都市水务部门已经完成编制了“再生水利用规划”,紧扣成都“重塑千年水网,建设活水成都”的目标,“这些水将成为成都的优质环境用水。”成都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规划提出,通过建设相应的管道和泵站,将这75万立方米的地表水Ⅳ类水补充到成都几十条大小河道,在“做活”河道的同时促进河道的生态修复,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水景观。

      为此,管道上还预留了一定数量的接口,以备绿化、冲洗等市政用水。

      改造完成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日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99万立方米,日常需要已经满足,而下一步计划也已在加紧制订。

      据悉,新建的“中和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5万立方米将在今年内建成投用,二期日处理30万立方米计划明年开始建设。此外,成都高新西区的污水处理厂也正在进行“新增2万立方米”的扩能工作。

      “2020年以前,成都的日处理污水能力将再新增37万立方米。”成都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冉倩婷 文/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四个污水处理厂完成扩能提标改造 每日污水处理能力接近翻倍

  • 2016年07月20日 10时3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已经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标准,这些水将成为成都的优质环境用水。

      不停产、不新增建设用地,成都四个污水处理厂完成扩能提标改造——

      6月30日,成都市第三、四、五、八污水处理厂顺利完成扩能提标改造,将全部在本月底前达到设计产能。届时,这四厂总处理规模将由原来的每天40万立方米扩容至75万立方米。

      此次扩能提标改造,被业内称为“高难度”——不停产、不新增建设用地。“从全国范围来看,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的,还几乎没有过。”成都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指出。

      不仅如此,改造后,这四个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均由国家“水十条”要求的污水处理排放国家一级A标准,提升至地表水Ⅳ类标准(不计总氮),水质更好。

      一项改造工程,成都为何从多个方面自增难度?

      不停产也能完成扩能提标改造

      7月19日上午,记者走进成都市第四污水处理厂看到,设备已经开始正常运行,基础设施改造部分也在收尾。

      整个厂区,没有因为扩能改造往外“挪动”一米,日处理能力却“新增5万立方米”。“改造过程中,也没有停产。”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砚现场介绍。

      实际上,早在2015年9月底,这项针对四个污水处理厂的扩能提标改造工程,就定下了不停产、不新增建设用地的“基调”。“现状不允许。”成都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一个污水处理厂完全停产,会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的污水处理能力形成极大的压力;此外,中心城区用地本就紧张,新增建设用地要增加用地负担,“比如第四污水处理厂要‘扩建’,就需增加用地40亩左右。”

      在此“基调”下,改造难度系数陡增。

      通过向全球征集改造方案,一项来自国外公司的“多相组合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P-MBR)”的污水处理技术,使“在原有厂区面积内水处理能力翻倍”成为可能。

      而“不停产”则是利用预留的“超负荷”能力进行轮流作业。

      王砚以第四污水处理厂5个沉淀池改造为例:“先改造一个沉淀池,用设计时预留的‘超负荷’能力来承担这个沉淀池的处理量。”改造后,这个沉淀池能力已提升,再加上预留的“超负荷能力”,接下来就可以同时进行两个沉淀池的改造。

      与此同时,水下作业、钢制转接箱等办法,也为各种基础设施改造或新建中“不停产”提供了保障。

      出水水质超过“水十条”一级A标标准

      此外,“多相组合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P-MBR)”技术的使用,还带来了另一个益处。

      “这四个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已经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标准(不计总氮),比国家‘水十条’提出的一级A标标准更高。”王砚举例对比:总磷含量标准,一级A标要求低于0.5㎎/L,地表水Ⅳ类要求低于0.3㎎/L;化学需养量,一级A标50㎎/L,地表水四类30㎎/L。

      根据《成都市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纲要》,成都市水务部门已经完成编制了“再生水利用规划”,紧扣成都“重塑千年水网,建设活水成都”的目标,“这些水将成为成都的优质环境用水。”成都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规划提出,通过建设相应的管道和泵站,将这75万立方米的地表水Ⅳ类水补充到成都几十条大小河道,在“做活”河道的同时促进河道的生态修复,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水景观。

      为此,管道上还预留了一定数量的接口,以备绿化、冲洗等市政用水。

      改造完成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日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99万立方米,日常需要已经满足,而下一步计划也已在加紧制订。

      据悉,新建的“中和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5万立方米将在今年内建成投用,二期日处理30万立方米计划明年开始建设。此外,成都高新西区的污水处理厂也正在进行“新增2万立方米”的扩能工作。

      “2020年以前,成都的日处理污水能力将再新增37万立方米。”成都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冉倩婷 文/图)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