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如何打造公共资源绿色交易

  • 2014年10月29日 10时1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这是一个“绿色”的交易中心。

      首先感受绿色的,是眼睛。走进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各种绿色尽收眼底:隔离评标区的绿色玻璃门、各项绿色调的规章制度牌、“文化墙”,办公室、通道上摆放着的各式各样的绿色植物……

      清爽与舒缓的绿色,让整个交易中心沉浸在静谧、和谐之中。“我们采用绿色的主色调装修,‘绿色’不仅指节能、环保,它的深层意义在于追求可持续发展。”该中心负责人介绍,“绿色”对交易中心来说,就是不断进行制度和科技创新,淘汰落后的技术手段,保障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从而让公众心平气顺,干部清白坦然,更好地完成我市打造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这就是彭州市委、市政府推行电子化招投标的初衷。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运用电子技术执行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监督监察一系列操作,能帮助招投标各方主体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部门实施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和行政干预行为的发生,最终在彭州市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实际上,从“传统”到“电子”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一次对过去的颠覆。

      这是改革取得成果应有的方式:掌声、握手,充满了希望。

      时间是10月17日,地点是“天府金盆”彭州市,事件是该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工作会议的召开。

      “从今天起,所有进场交易的项目一律按照电子化的要求进行。”会上,彭州市该项工作分管领导宣布,彭州正式全面实行电子化招投标。据了解,该市成为我省第一个全面实行电子招标、电子投标、电子开标、电子评标和电子监察的县级市。

      这一天,应该作为一个关键的节点而被人铭记。

      今年以来,彭州市委、市政府围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确定了3大改革:行政审批“一窗一章”、综合行政执法“一队一办”、电子化招投标。“一窗一章”已于7月1日运行,“一队一办”也正式授牌授印。现在,电子化招投标的启动,标志着3大改革顺利完成。

      实际上,3大改革中最后一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改革,一直是我省关注的重点。近日,省政府针对土地出让、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10个政府权力最容易失控、最容易发生腐败、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深化建章立制,出台了10项制度规定。

      “所以,要让10项规定在基层生根发芽,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工作,这既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部署,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 ‘一流的政务环境’,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会上,该市政府负责人指出。

      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这恰好契合了彭州市大力塑造“绿色、文化、时尚、开放”四张 “城市名片”中的最后一张——建设规范化服务型的“开放”政府。

      “最后这张名片至关重要,它将成为今后城市竞争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所在。”彭州市委书记韩轶这样认为。

      言及于此,一个问题却悄然浮出水面:看似简单的电子化招投标,为什么能够成为建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

      答案,要到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去寻觅。

      信息全程加密标书设置“门禁”

      传统投标环节中究竟有哪些猫腻?该中心评审科科长付昭斌讲述了一个颇为尴尬的事实。

      “买个招标文件都有人‘骚扰’!一些投标人,想尽办法‘驱逐’竞争对手。”据了解,我省一些地区招投标活动中,曾经存在着投标人在售卖标书现场威逼、利诱其他投标人放弃投标的现象。

      “电子化后,规避了这些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该科长介绍道,投标人报名、买标书、交保证金、投标等环节均在网上,所有人不现场露面。并且,电子系统和农行合作开发,信息的防护级别按银行商业保密的最高级别设置,不到开标时间,招标人、代理机构、交易中心都无法掌握投标单位的名单——想“骚扰”也找不到人。

      除此之外,由彭州市公管办牵头,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易中心一起,将工程4大类——房建、水利、国土、交通项目的招标文件设置为固定模板,除投标人资质、评审标准这些“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做了相应固化。“制作招标文件只能做‘填空题’,而不再是随意设置门禁的‘选择题’,权力关进了制度笼子里。”

      并且,电子招投标也为招标人和投标人进一步提供了方便。不难想象这样的一个画面:以后,该市的招标人只用在家里电脑前点点鼠标,办理预约场地、文件答疑、信息发布等手续就可轻松完成;同时,投标人也在网上下载标书、缴纳保证金,而不再带着一大堆标书来到现场……既方便,又更为环保。

      延伸解读

      传统流程中,投标人购买标书、投标等活动均在现场进行,有时会遭遇不良代理机构以各种理由拒绝、排斥,或高价售卖标书,甚至被社会闲杂人员阻挠和威胁……种种这些,均会导致项目潜在投标人流失,造成竞争不充分的恶性循环。

      固化废标理由削减专家权力

      改革的第二刀,对准了评标环节。“传统模式下,专家的权力太大了!”投标人刘先生抱怨道,曾经某县安全工程采购标段项目,5名评标专家以标书中出现的错别字、页码顺序、装订方式乃至于数字大小写的不同,废掉了多家企业的投标文件。

      这种情况在评标中屡见不鲜。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专家废标,有失误废标、随意废标、有意废标3种情况。前两种,关乎专家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后一种,则是专家为达到个人目的,恶意排斥其他竞争者。

      为此,针对失误废标,彭州在电子化评标系统里,合理设置了评标环节,要求专家必须按先后顺序完成评标工作,避免因人为疏漏而造成片面评标;同时,由电子系统自动计算投标人各项得分,也免去了专家手工计算可能出现的数据偏差。

      而对于随意废标和有意废标两种情况,电子系统设置了30条废标理由,若专家选择废标,必须从这些废标理由中找“依据”,没有“依据”而废标,要做出书面情况说明。“让专家无法对标书的非实质内容吹毛求疵,限制专家自由裁量权。”该中心负责人说道。

      并且,系统还设置了对标书雷同性审查分析等功能,通过全方位的文件内容对比、数据分析,对投标中的围标、串标等行为进行技术提示,压缩腐败滋生的空间。

      延伸解读

      评标,是招投标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招标活动成功的关键。评标专家作为评标工作中的主体,其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法律意识等因素直接影响评标工作质量,关系到评标工作能否实现公平、公正。

      过程同步传输堵住寻租空间

      新的系统,还需配套的监督措施来保障。

      为提高监督效率,该电子系统集成了电子监察平台。彭州市纪检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均可远程实现与系统监控设备的对接,在单位电脑前,就可监控开评标现场的一举一动。而且,该中心还利用电子监控信息平台,对交易项目开评标全过程进行多点位的实时影音动态监控。

      不过,魔鬼永远藏在细节中。“时间一久,一些别有用心的评标专家搞懂了这一套,开始在评标室说悄悄话。”该中心工作人员说道,所以,我们在评标室隐秘处,放置了高频监控拾音器,让监督人员能听到评标室里一切交谈内容。“摄像头是眼睛,拾音器就是耳朵,双管齐下,为公正保驾护航。”

      下一步,彭州市还将不断拓宽监督范围,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监管机制。“比如授权给普通群众观察员,让他们在电脑中输入监控设备外链网地址,监督开标过程实时情况;或聘请行风监督员,邀请社会人士来参观重大项目的开标情况。”该中心负责人说,知情权是服务对象的权利,把政务信息置于阳光下,才能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和权力寻租。公共资源的监管是长期性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公共资源监督管理举措,才能最终让“一切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延伸解读

      任何一种新模式的诞生,都必将催生一套新监督方式的建立。只有不断拓宽监督范围,强化包括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群众监督在内的各种监督方式,才能让招投标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才能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而这不仅是一种政治自信,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彭州如何打造公共资源绿色交易

  • 2014年10月29日 10时1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这是一个“绿色”的交易中心。

      首先感受绿色的,是眼睛。走进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各种绿色尽收眼底:隔离评标区的绿色玻璃门、各项绿色调的规章制度牌、“文化墙”,办公室、通道上摆放着的各式各样的绿色植物……

      清爽与舒缓的绿色,让整个交易中心沉浸在静谧、和谐之中。“我们采用绿色的主色调装修,‘绿色’不仅指节能、环保,它的深层意义在于追求可持续发展。”该中心负责人介绍,“绿色”对交易中心来说,就是不断进行制度和科技创新,淘汰落后的技术手段,保障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从而让公众心平气顺,干部清白坦然,更好地完成我市打造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这就是彭州市委、市政府推行电子化招投标的初衷。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运用电子技术执行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监督监察一系列操作,能帮助招投标各方主体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部门实施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和行政干预行为的发生,最终在彭州市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实际上,从“传统”到“电子”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一次对过去的颠覆。

      这是改革取得成果应有的方式:掌声、握手,充满了希望。

      时间是10月17日,地点是“天府金盆”彭州市,事件是该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工作会议的召开。

      “从今天起,所有进场交易的项目一律按照电子化的要求进行。”会上,彭州市该项工作分管领导宣布,彭州正式全面实行电子化招投标。据了解,该市成为我省第一个全面实行电子招标、电子投标、电子开标、电子评标和电子监察的县级市。

      这一天,应该作为一个关键的节点而被人铭记。

      今年以来,彭州市委、市政府围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确定了3大改革:行政审批“一窗一章”、综合行政执法“一队一办”、电子化招投标。“一窗一章”已于7月1日运行,“一队一办”也正式授牌授印。现在,电子化招投标的启动,标志着3大改革顺利完成。

      实际上,3大改革中最后一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改革,一直是我省关注的重点。近日,省政府针对土地出让、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10个政府权力最容易失控、最容易发生腐败、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深化建章立制,出台了10项制度规定。

      “所以,要让10项规定在基层生根发芽,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工作,这既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部署,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 ‘一流的政务环境’,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会上,该市政府负责人指出。

      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这恰好契合了彭州市大力塑造“绿色、文化、时尚、开放”四张 “城市名片”中的最后一张——建设规范化服务型的“开放”政府。

      “最后这张名片至关重要,它将成为今后城市竞争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所在。”彭州市委书记韩轶这样认为。

      言及于此,一个问题却悄然浮出水面:看似简单的电子化招投标,为什么能够成为建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

      答案,要到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去寻觅。

      信息全程加密标书设置“门禁”

      传统投标环节中究竟有哪些猫腻?该中心评审科科长付昭斌讲述了一个颇为尴尬的事实。

      “买个招标文件都有人‘骚扰’!一些投标人,想尽办法‘驱逐’竞争对手。”据了解,我省一些地区招投标活动中,曾经存在着投标人在售卖标书现场威逼、利诱其他投标人放弃投标的现象。

      “电子化后,规避了这些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该科长介绍道,投标人报名、买标书、交保证金、投标等环节均在网上,所有人不现场露面。并且,电子系统和农行合作开发,信息的防护级别按银行商业保密的最高级别设置,不到开标时间,招标人、代理机构、交易中心都无法掌握投标单位的名单——想“骚扰”也找不到人。

      除此之外,由彭州市公管办牵头,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易中心一起,将工程4大类——房建、水利、国土、交通项目的招标文件设置为固定模板,除投标人资质、评审标准这些“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做了相应固化。“制作招标文件只能做‘填空题’,而不再是随意设置门禁的‘选择题’,权力关进了制度笼子里。”

      并且,电子招投标也为招标人和投标人进一步提供了方便。不难想象这样的一个画面:以后,该市的招标人只用在家里电脑前点点鼠标,办理预约场地、文件答疑、信息发布等手续就可轻松完成;同时,投标人也在网上下载标书、缴纳保证金,而不再带着一大堆标书来到现场……既方便,又更为环保。

      延伸解读

      传统流程中,投标人购买标书、投标等活动均在现场进行,有时会遭遇不良代理机构以各种理由拒绝、排斥,或高价售卖标书,甚至被社会闲杂人员阻挠和威胁……种种这些,均会导致项目潜在投标人流失,造成竞争不充分的恶性循环。

      固化废标理由削减专家权力

      改革的第二刀,对准了评标环节。“传统模式下,专家的权力太大了!”投标人刘先生抱怨道,曾经某县安全工程采购标段项目,5名评标专家以标书中出现的错别字、页码顺序、装订方式乃至于数字大小写的不同,废掉了多家企业的投标文件。

      这种情况在评标中屡见不鲜。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专家废标,有失误废标、随意废标、有意废标3种情况。前两种,关乎专家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后一种,则是专家为达到个人目的,恶意排斥其他竞争者。

      为此,针对失误废标,彭州在电子化评标系统里,合理设置了评标环节,要求专家必须按先后顺序完成评标工作,避免因人为疏漏而造成片面评标;同时,由电子系统自动计算投标人各项得分,也免去了专家手工计算可能出现的数据偏差。

      而对于随意废标和有意废标两种情况,电子系统设置了30条废标理由,若专家选择废标,必须从这些废标理由中找“依据”,没有“依据”而废标,要做出书面情况说明。“让专家无法对标书的非实质内容吹毛求疵,限制专家自由裁量权。”该中心负责人说道。

      并且,系统还设置了对标书雷同性审查分析等功能,通过全方位的文件内容对比、数据分析,对投标中的围标、串标等行为进行技术提示,压缩腐败滋生的空间。

      延伸解读

      评标,是招投标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招标活动成功的关键。评标专家作为评标工作中的主体,其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法律意识等因素直接影响评标工作质量,关系到评标工作能否实现公平、公正。

      过程同步传输堵住寻租空间

      新的系统,还需配套的监督措施来保障。

      为提高监督效率,该电子系统集成了电子监察平台。彭州市纪检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均可远程实现与系统监控设备的对接,在单位电脑前,就可监控开评标现场的一举一动。而且,该中心还利用电子监控信息平台,对交易项目开评标全过程进行多点位的实时影音动态监控。

      不过,魔鬼永远藏在细节中。“时间一久,一些别有用心的评标专家搞懂了这一套,开始在评标室说悄悄话。”该中心工作人员说道,所以,我们在评标室隐秘处,放置了高频监控拾音器,让监督人员能听到评标室里一切交谈内容。“摄像头是眼睛,拾音器就是耳朵,双管齐下,为公正保驾护航。”

      下一步,彭州市还将不断拓宽监督范围,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监管机制。“比如授权给普通群众观察员,让他们在电脑中输入监控设备外链网地址,监督开标过程实时情况;或聘请行风监督员,邀请社会人士来参观重大项目的开标情况。”该中心负责人说,知情权是服务对象的权利,把政务信息置于阳光下,才能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和权力寻租。公共资源的监管是长期性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公共资源监督管理举措,才能最终让“一切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延伸解读

      任何一种新模式的诞生,都必将催生一套新监督方式的建立。只有不断拓宽监督范围,强化包括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群众监督在内的各种监督方式,才能让招投标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才能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而这不仅是一种政治自信,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