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376号提案的复函

  • 2024年10月31日 14时15分
  • 来源: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 【字体:
  • 川卫函〔2024〕144号

    何佳委员:

    感谢您对全省院前急救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提升的建议》(第0376号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与委内各相关处室会商,并书面调研全省21个市(州)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我委高度重视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高位谋划推动。联合发改、财政、人社、医保等9部门制定印发《四川省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把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纳入十四五卫生发展规划”,加大对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全省21个市(州)均研究制定区域内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方案。二是优化网络布局、提高救治效率。指导各地合理布局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在农村地区建立县级急救分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急救站—乡镇卫生院急救站的三级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在院前医疗急救中的作用。成都市出台《成都市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院前急救网点建设标准(试行)》,推动建立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急救网点,并纳入区域院前急救网络。三是强化人才培训、提升急救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培训名额注重向基层和民族地区倾斜。指导各地急救指挥中心加快建设培训基地,组织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定期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免费进修学习。泸州市组织开展8期“基层医院急救能力培训班”,培养基层医务骨干600人次;绵阳市针对基层急诊急救医护人员累计开展各类急救培训8次,共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加强急诊科室建设”建议的回复

    按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投入,加强急诊科室人员、房屋、设备等的建设力度。一是基层医疗机构急诊科室设置占比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省36%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急诊科(急诊抢救室),其中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开设急诊科(急诊抢救室)占比提升至97.4%。二是基层医疗机构急诊人员配置得到加强。截至目前,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急诊科平均配置8名医务人员,乡镇卫生院平均配置5名医务人员。三是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服务量稳步增加。截至目前,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平均每月急诊服务量增加至370人次,乡镇卫生院平均每月急诊服务量增加至70人次,接诊病种涵盖呼吸道、消化道、创伤、发热等常见疾病。

    (二)关于“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建议的回复

    一是稳步扩大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规模,大力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并落实编制保障,补充和优化乡村卫生队伍,解决乡村卫生队伍老龄化、人员“断档”等问题。二是深入推进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作,以受援机构人员能力提升为抓手,协同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水平、服务理念、专科建设等整体提升。今年,省级统筹选派1700余名医疗专家开展帮扶工作,帮扶专业涵盖急诊内科和外科以及急诊护理等专业,全面提升受扶县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三是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组织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三州”乡村医生提能培训等项目,多渠道提升基层医院常见病、多发病、急诊急救能力。同时,积极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申报急诊急救专业相关的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鼓励各级急诊急救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进修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三)关于“完善急救设备配置和流程”建议的回复

    一是我委印发了《四川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指南(试行)》,明确各地依托乡镇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使其成为县域片区医疗急救中心的目标,要提供疑难病症的急诊急救及转诊服务,并对业务用房、床位、人员、设备等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指导省急诊急救质控中心制定《四川省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急诊急救质控中心(组)质量控制和监督指导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急诊科(急救小组)的标准、流程和考核的指导与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三是绵阳、自贡等市(州)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积极争取财政、编办支持,全力推进基层急诊急救设施设备配置、科室建设改造、人才引进和培训等工作,保障基层急诊急救规范化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委将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诊科室设置,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逐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和流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整体能力水平,夯实基层急救网络兜底作用。

    感谢您对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视、关注和贡献,恳请您继续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6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376号提案的复函

  • 2024年10月31日 14时15分
  • 来源: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 川卫函〔2024〕144号

    何佳委员:

    感谢您对全省院前急救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提升的建议》(第0376号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与委内各相关处室会商,并书面调研全省21个市(州)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我委高度重视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高位谋划推动。联合发改、财政、人社、医保等9部门制定印发《四川省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把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纳入十四五卫生发展规划”,加大对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全省21个市(州)均研究制定区域内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实施方案。二是优化网络布局、提高救治效率。指导各地合理布局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在农村地区建立县级急救分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急救站—乡镇卫生院急救站的三级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在院前医疗急救中的作用。成都市出台《成都市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院前急救网点建设标准(试行)》,推动建立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急救网点,并纳入区域院前急救网络。三是强化人才培训、提升急救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培训名额注重向基层和民族地区倾斜。指导各地急救指挥中心加快建设培训基地,组织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定期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免费进修学习。泸州市组织开展8期“基层医院急救能力培训班”,培养基层医务骨干600人次;绵阳市针对基层急诊急救医护人员累计开展各类急救培训8次,共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加强急诊科室建设”建议的回复

    按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投入,加强急诊科室人员、房屋、设备等的建设力度。一是基层医疗机构急诊科室设置占比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省36%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急诊科(急诊抢救室),其中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开设急诊科(急诊抢救室)占比提升至97.4%。二是基层医疗机构急诊人员配置得到加强。截至目前,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急诊科平均配置8名医务人员,乡镇卫生院平均配置5名医务人员。三是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服务量稳步增加。截至目前,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平均每月急诊服务量增加至370人次,乡镇卫生院平均每月急诊服务量增加至70人次,接诊病种涵盖呼吸道、消化道、创伤、发热等常见疾病。

    (二)关于“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建议的回复

    一是稳步扩大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规模,大力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并落实编制保障,补充和优化乡村卫生队伍,解决乡村卫生队伍老龄化、人员“断档”等问题。二是深入推进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作,以受援机构人员能力提升为抓手,协同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水平、服务理念、专科建设等整体提升。今年,省级统筹选派1700余名医疗专家开展帮扶工作,帮扶专业涵盖急诊内科和外科以及急诊护理等专业,全面提升受扶县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三是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组织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三州”乡村医生提能培训等项目,多渠道提升基层医院常见病、多发病、急诊急救能力。同时,积极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申报急诊急救专业相关的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鼓励各级急诊急救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进修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三)关于“完善急救设备配置和流程”建议的回复

    一是我委印发了《四川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指南(试行)》,明确各地依托乡镇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使其成为县域片区医疗急救中心的目标,要提供疑难病症的急诊急救及转诊服务,并对业务用房、床位、人员、设备等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指导省急诊急救质控中心制定《四川省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急诊急救质控中心(组)质量控制和监督指导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急诊科(急救小组)的标准、流程和考核的指导与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三是绵阳、自贡等市(州)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积极争取财政、编办支持,全力推进基层急诊急救设施设备配置、科室建设改造、人才引进和培训等工作,保障基层急诊急救规范化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委将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诊科室设置,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逐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和流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整体能力水平,夯实基层急救网络兜底作用。

    感谢您对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视、关注和贡献,恳请您继续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6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