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18号提案答复的函

  • 2013年08月02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字体:
  • 民革四川省委:

      贵党提出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第118号提案)收悉。针对贵党提出的建议,我委在分别致函征求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教育厅、投资促进局、知识产权局和省委组织部意见的基础上,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组织领导的建议

      为加快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省级专项资金等工作,省政府建立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由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厅、国防工办等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化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两化办”),具体负责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日常工作。“两化办”认真履行职责,牵头制定了《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组织开展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和重大项目统筹协调等事宜。两年多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共支持项目364个,计划总投资1389亿元。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加大统筹协调,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探索建立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考核体系,鼓励各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性。

      二、关于建立新兴产业发展通报制度的建议

      目前,已开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每月定期公布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加强对重点行业运行情况分析,热点问题的跟踪调查,及时通报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两化办”牵头编制了《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跟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加强对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协调,及时通报各地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交流最前沿技术、信息和发展经验。同时,配合省统计局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建立和完善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充分反映新兴产业发展成效。

      三、关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的建议

      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重要支撑,积极探索适合市场经济和我省省情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从去年以来把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作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积极引导新兴产业骨干龙头企业组建研发合作产业联盟、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市场合作产业联盟和技术标准产业联盟,形成上下游相互关联的市场化利益机制,提升产业竞争力,占领产业技术制高点。到目前成立了由长虹公司发起的四川省智能电视产业联盟,九洲集团牵头的空管产业联盟,新晨动力牵头的A系列车用汽油发动机产业联盟、四川宏华牵头的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产业联盟和宜宾丝丽雅牵头的新型生物质纤维产业联盟等10多个联盟,有力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产业链的完善发展,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创新职能,整合创新资源,探索切实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创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和环境,促进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

      四、关于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的建议

      (一)财政政策方面设立专项支持重大项目建设。2010年,省财政在省工业发展资金中设立了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大项目产业化、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转化、科技研发等。2010-2011年在工业发展资金中累计安排资金3亿元,支持项目287个,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404亿元。从2011年起省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连续三年每年筹集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通过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我省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培育和发展,重点用于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该专项资金由省政府管理,在具体工作上,实行省两化办牵头下的部门分行业负责制,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发展改革委负责新能源、节能环保,科技厅负责生物产业。2011年-2012年已累计安排资金38.84亿元,支持重大项目364个,带动社会和企业投资1391亿元。连续三年省财政每年还都在省科技厅科技计划经费中单列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发展专项资金。截止目前已累计安排资金3亿元,有力推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发展。经过三年的培育,初步构建起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骨架,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培育了智能电视、超导磁共振医疗设备、芳纶Ⅲ及复合材料、“北斗”导航终端、空管系统、银杏内酯注射液等一大批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重点产品。

      今后,省财政将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投入机制,并会同省级相关部门探索研究转变扶持方式,加大对贷款贴息、担保补助、风险投资补助、信用融资补助等间接扶持方式的运用,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满足实体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也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各级政府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央财政扶持争取力度,会同省发展改革委争取国家批准我省多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应用示范项目予以资金扶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发展;争取将我省纳入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省,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钒钛材料等行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

      (二)税收政策方面。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支持高新技术及技术研发税收政策优惠,促进我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关于项目储备的建议

      在近三年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安排工作中,各有关部门加强了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已初步建立了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储备。同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重点协调、重点推进,每季度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截止今年上半年,2011年支持100个项目完成总投资600亿元,投资完成率75%,竣工项目44个;2012年支持263个项目完成总投资134.5亿元,竣工项目23个。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国家和省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和新兴产业发展目录, 认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四川的布局和支持,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库,对项目库实现动态管理,扶持政策优先支持在库项目。

      六、关于强化招商引资的建议

      近年来牢固树立项目支撑理念,围绕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高端切入、精准促进,成功引进了富士康、京东方、南车集团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我省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和区域分析,研究制定全省重大产业、重点企业、落户园区“一条龙”的投资促进规划,健全客商库、项目库和信息化平台;着力针对国资、民资、侨资、台港澳资和外资,细化分析各自特点,锁定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集中力量引进产业链中的关键企业;用好省级层面的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平台,集中开展新兴产业在内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促进;强化保障服务抓重大项目落地,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涉及的要素保障、金融服务、产业配套和政务服务等问题,推动签约项目尽快履约、开工建设、早日投产达产;完善投促机制方式抓工作见效,调整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办法,变单纯考核引资总量为更加注重引进重大项目成效,将新兴产业在内的重大产业项目促进及责任进行分解,建立定期通报和督查检查机制。

      七、关于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的建议

      截止2012年底,全省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13个,国家和省级继续教育基地65家、留学人员创业园2个(成都、绵阳2个留创园,在园企业513家,2012年产值达17.2亿)。以“天府英才”工程为统揽,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2011年以来,省财政每年安排“天府英才”工程专项资金1亿元,专项用于支持我省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青年百人计划”和“百人计划短期项目”的引进资助,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创业创新顶尖团队的引进扶持等重大人才培育项目。目前在川院士58人,享受政府特贴人员、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省部级以上专家9000余人,广大院士专家紧紧围绕我省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奋勇拼搏,为建设创新型四川取得了一大批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计划”、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为载体,加快行业人才结构和人才布局调整,围绕产业链构筑人才链,以人才发展引领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是创新企业人才政策措施。整合省人才规划有关内容和“1+7”相关政策文件,牵头制定《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包括财税金融支持、人才引进培养扶持激励、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产学研用合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二是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力度。继续抓好千名企业家培育计划、高技能人才开发计划等人才工程,启动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加大对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扶持。三是积极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深化实施海外引才“百人计划”,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继续办好“海外高新科技暨高端人才洽谈会”,牵头实施“全球招才引智”工程,吸引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川创新创业。

      八、关于高度重视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布局的建议

      据调查2011年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100个重大项目中,46个已完工项目共突破204项关键技术,应用专利技术367项。2012年省知识产权局和11个省直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12〕63号),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又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等10个相关部门制定了四川省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省直相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研究国内外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通过专利文献的分析研究,把握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和技术发展动向,了解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情况特别是知识产权状况,明确技术攻关方向和提高研发起点,提高产业技术开发预见能力,鼓励企业抓紧填补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空白,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二是推动企事业单位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导向,围绕重大关键产品加强专利布局。支持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充分运用专利文献信息促进产业自主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有针对性地申请或引进知识产权,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布局,努力获取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专利权,构筑知识产权比较优势。同时,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生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创新联盟、行业协会的作用,围绕产业技术领域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把握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形成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战略性知识产权组合。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和服务平台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专业化服务。着力解决知识产权人才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问题,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和实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专利文献信息传播利用平台、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平台等服务平台建设,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供知识产权专业化公共服务。引导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企业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

      感谢贵党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心,也希望继续得到贵党的关注和支持。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3年8月2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18号提案答复的函

  • 2013年08月02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民革四川省委:

      贵党提出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第118号提案)收悉。针对贵党提出的建议,我委在分别致函征求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教育厅、投资促进局、知识产权局和省委组织部意见的基础上,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组织领导的建议

      为加快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省级专项资金等工作,省政府建立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由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厅、国防工办等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化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两化办”),具体负责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日常工作。“两化办”认真履行职责,牵头制定了《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组织开展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和重大项目统筹协调等事宜。两年多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共支持项目364个,计划总投资1389亿元。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加大统筹协调,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探索建立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考核体系,鼓励各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性。

      二、关于建立新兴产业发展通报制度的建议

      目前,已开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每月定期公布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加强对重点行业运行情况分析,热点问题的跟踪调查,及时通报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两化办”牵头编制了《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跟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加强对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协调,及时通报各地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交流最前沿技术、信息和发展经验。同时,配合省统计局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建立和完善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充分反映新兴产业发展成效。

      三、关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的建议

      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重要支撑,积极探索适合市场经济和我省省情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从去年以来把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作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积极引导新兴产业骨干龙头企业组建研发合作产业联盟、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市场合作产业联盟和技术标准产业联盟,形成上下游相互关联的市场化利益机制,提升产业竞争力,占领产业技术制高点。到目前成立了由长虹公司发起的四川省智能电视产业联盟,九洲集团牵头的空管产业联盟,新晨动力牵头的A系列车用汽油发动机产业联盟、四川宏华牵头的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产业联盟和宜宾丝丽雅牵头的新型生物质纤维产业联盟等10多个联盟,有力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产业链的完善发展,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创新职能,整合创新资源,探索切实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创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和环境,促进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

      四、关于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的建议

      (一)财政政策方面设立专项支持重大项目建设。2010年,省财政在省工业发展资金中设立了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大项目产业化、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转化、科技研发等。2010-2011年在工业发展资金中累计安排资金3亿元,支持项目287个,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404亿元。从2011年起省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连续三年每年筹集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通过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我省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培育和发展,重点用于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该专项资金由省政府管理,在具体工作上,实行省两化办牵头下的部门分行业负责制,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发展改革委负责新能源、节能环保,科技厅负责生物产业。2011年-2012年已累计安排资金38.84亿元,支持重大项目364个,带动社会和企业投资1391亿元。连续三年省财政每年还都在省科技厅科技计划经费中单列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发展专项资金。截止目前已累计安排资金3亿元,有力推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发展。经过三年的培育,初步构建起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骨架,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培育了智能电视、超导磁共振医疗设备、芳纶Ⅲ及复合材料、“北斗”导航终端、空管系统、银杏内酯注射液等一大批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重点产品。

      今后,省财政将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投入机制,并会同省级相关部门探索研究转变扶持方式,加大对贷款贴息、担保补助、风险投资补助、信用融资补助等间接扶持方式的运用,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满足实体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也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各级政府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央财政扶持争取力度,会同省发展改革委争取国家批准我省多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应用示范项目予以资金扶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发展;争取将我省纳入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省,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钒钛材料等行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

      (二)税收政策方面。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支持高新技术及技术研发税收政策优惠,促进我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关于项目储备的建议

      在近三年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安排工作中,各有关部门加强了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已初步建立了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储备。同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重点协调、重点推进,每季度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截止今年上半年,2011年支持100个项目完成总投资600亿元,投资完成率75%,竣工项目44个;2012年支持263个项目完成总投资134.5亿元,竣工项目23个。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国家和省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和新兴产业发展目录, 认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四川的布局和支持,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库,对项目库实现动态管理,扶持政策优先支持在库项目。

      六、关于强化招商引资的建议

      近年来牢固树立项目支撑理念,围绕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高端切入、精准促进,成功引进了富士康、京东方、南车集团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我省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和区域分析,研究制定全省重大产业、重点企业、落户园区“一条龙”的投资促进规划,健全客商库、项目库和信息化平台;着力针对国资、民资、侨资、台港澳资和外资,细化分析各自特点,锁定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集中力量引进产业链中的关键企业;用好省级层面的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平台,集中开展新兴产业在内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促进;强化保障服务抓重大项目落地,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涉及的要素保障、金融服务、产业配套和政务服务等问题,推动签约项目尽快履约、开工建设、早日投产达产;完善投促机制方式抓工作见效,调整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办法,变单纯考核引资总量为更加注重引进重大项目成效,将新兴产业在内的重大产业项目促进及责任进行分解,建立定期通报和督查检查机制。

      七、关于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的建议

      截止2012年底,全省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13个,国家和省级继续教育基地65家、留学人员创业园2个(成都、绵阳2个留创园,在园企业513家,2012年产值达17.2亿)。以“天府英才”工程为统揽,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2011年以来,省财政每年安排“天府英才”工程专项资金1亿元,专项用于支持我省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青年百人计划”和“百人计划短期项目”的引进资助,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创业创新顶尖团队的引进扶持等重大人才培育项目。目前在川院士58人,享受政府特贴人员、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省部级以上专家9000余人,广大院士专家紧紧围绕我省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奋勇拼搏,为建设创新型四川取得了一大批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计划”、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为载体,加快行业人才结构和人才布局调整,围绕产业链构筑人才链,以人才发展引领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是创新企业人才政策措施。整合省人才规划有关内容和“1+7”相关政策文件,牵头制定《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包括财税金融支持、人才引进培养扶持激励、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产学研用合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二是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力度。继续抓好千名企业家培育计划、高技能人才开发计划等人才工程,启动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加大对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扶持。三是积极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深化实施海外引才“百人计划”,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继续办好“海外高新科技暨高端人才洽谈会”,牵头实施“全球招才引智”工程,吸引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川创新创业。

      八、关于高度重视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布局的建议

      据调查2011年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100个重大项目中,46个已完工项目共突破204项关键技术,应用专利技术367项。2012年省知识产权局和11个省直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12〕63号),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又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等10个相关部门制定了四川省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省直相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研究国内外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通过专利文献的分析研究,把握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和技术发展动向,了解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情况特别是知识产权状况,明确技术攻关方向和提高研发起点,提高产业技术开发预见能力,鼓励企业抓紧填补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空白,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二是推动企事业单位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导向,围绕重大关键产品加强专利布局。支持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充分运用专利文献信息促进产业自主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有针对性地申请或引进知识产权,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布局,努力获取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专利权,构筑知识产权比较优势。同时,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生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创新联盟、行业协会的作用,围绕产业技术领域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把握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形成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战略性知识产权组合。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和服务平台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专业化服务。着力解决知识产权人才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问题,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和实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专利文献信息传播利用平台、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平台等服务平台建设,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供知识产权专业化公共服务。引导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企业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

      感谢贵党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心,也希望继续得到贵党的关注和支持。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3年8月2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