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产业发展与人力支撑分析

  • 2012年08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目前巴中正处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振兴是全市上下最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产业发展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人力支撑。充分挖掘利用人力资源,对于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调查资料,对巴中产业发展与人力支撑状况进行分析。

      一、巴中市产业发展目标任务    

      未来5-10年按照“‘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总体要求,把握新的机遇,以园区为载体集中发展,打破区域界限全域发展,三次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筑牢基础,调优结构,促进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构建“一中心五基地”。到“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达到600亿元;工业增加值迈上新台阶达到245亿元。    

      (一)建设川陕渝联结地商贸物流中心    

      巴中地处成渝关天两大经济区枢纽联结地,“三纵三横两环一航”立体交通体系形成后,将成为川陕渝联结地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是西北往南通江达海的快捷通道和华南华东向西至中亚欧洲市场的重要通道,预计到2020年全市物流总量将达到1亿吨以上。为此,加快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配套、与城镇化进程相吻合、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重点推进集仓储、装卸、运输、批发、配送、金融结算、电子商务及货运代理、报关报检为一体的兴文物流园建设,努力构建“一园区、三中心、多节点”物流体系,着力打造川陕渝联结地商贸物流中心。    

      (二)建设四川清洁能源化工基地    

      立足天然气资源优势,加快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化工新材料,加快推进大型汽车清洁燃料项目建设,利用农林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推进水能资源合理开发,抓好风能资源开发,积极发展太阳能。按照“基地化、大型化、集中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及中间体、新领域精细化工。大力发展超微高纯霞石、石墨、碳酸钙等非金属新材料和天然气、薯类变性淀粉驱油剂等化工新材料产业。努力巴中建设成为四川清洁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三)建设秦巴山区有机富硒食品基地    

      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围绕卫生、安全、无公害、绿色、有机和营养、方便、休闲发展方向,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江口醇、通江银耳、巴山生态猪、富硒茶等特色生态品牌,加快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培育畜禽肉食品加工、饮料生产开发、食用菌加工、优质粮油果疏四大绿色生态食品产业集群。努力把巴中建设成为秦巴山区有机富硒食品基地。    

      (四)建设川陕渝生态红色旅游养生基地    

      深度挖掘、整合开发绿色红色旅游资源,承接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开发建设光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恩阳古镇、空山森林公园、千佛崖石窟、通江王坪红军烈士陵园景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刘伯坚烈士纪念园、江口水乡等一批有牵动性、有影响力的旅游大项目,形成若干个特色明显、吸引力强的休闲旅游集聚区,打造红色绿色精品旅游线路,加速融入两大经济区旅游网络,努力把巴中建设成为川陕渝生态红色旅游基地。    

      (五)建设西部现代中药产业基地    

      立足“秦巴中药材”道地产区和“四川境内天然药库”优势,大力实施《巴药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引进下游中药制造企业,加快构建“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提取—中成药及相关保健产品生产”现代中药产业链,重点发展中药标准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优质饮片、天然药物保健品等一批新剂型,努力把巴中建设成为西部现代中药产业基地。    

      (六)建设成渝西机械电子配套加工基地    

      依托成渝西三大中心城市机械电子产业优势,积极承接汽车、摩托车等装备制造业配套加工,引进汽车及其配套零部件产业,积极发展新型输变电设备、矿山、环保、农业、轻工等机械。紧紧抓住电子产业向西部和内陆转移机遇,大力引进LED、精密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发展LED芯片生产、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与网络产品、计算机及外设产品等产业。努力把巴中建设成为成渝西机械产业配套加工基地。    

      二、巴中人力资源现状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巴中市户籍人口为393.98万人。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巴中调查队、统计局联合调查,截至2011年7月1日,全市城乡人力资源总量为198.7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393.98万人的50.44%,其中:农村人力资源159.68万人,城镇人力资源37.55万人,外来常住巴中人力资源1.51万人,分别占人力资源总数的80.34%、18.89%和0.77%。相关结构情况如下。    

      (一)就业情况    

      全市人力资源中,已就业187.05万人,占全市人力资源总量的94.12%;有11.69万人待业或失业,占全市人力资源总量的5.88%。    

      (二)年龄结构   

      41-50岁的有56.35万人,占比为28.35%,在各年龄段中最多;其次是31-40岁的有46.86万人,占比为23.58%;21-30岁的有43.14万,占比为21.71%;51—60岁的有32.55万人,占比为16.37%;16-20岁的有19.84万人,占比为9.99%。    

      (三)受教育程度    

      初中文化程度人数最多,达88.56万人,占人力资源总数的44.56%;其次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68.82万人,占比为34.63%;排在第三的是高中文化程度的有24.36万人,占比12.26%;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最少,分别为7.24万人、9.76万人,分别占比3.64%和4.91%。    

      (四)行业分布情况    

      人力资源中已实现就业的,从事传统的农林牧渔业人数位居第一,达70.43万人,占比为37.66%;从事建筑业人数居第二,达46.10万人,占比为24.65%;位居第三的是制造业,共22.21万人,占比为11.87%,以上三大行业从业人数占已就业人力资源的七成以上。    

      (五)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市内就业人数有93.70万人,占已就业人力资源总数的50.09%;市外就业人数93.35万人,占49.91%。在市外就业人数中,市外省内19.36万人,占市外就业人数的20.74%,省外就业人数74.01万人,占79.28%。    

      三、巴中人力资源支撑和保障产业发展    

      (一)巴中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产业发展是人力资源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巴中现有产业基础还十分脆弱,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达到600亿元目标要求,产业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和保障。巴中产业加快发展不仅要求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要求在素质上大幅提高。要有一支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农村人才队伍,要有一支工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要有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要有一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和服务员队伍。  

      (二)巴中人力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与问题    

      从巴中人力资源总量看是足以支撑和保障产业发展的。从巴中产业基础看产业水平与市内已就业人力资源是平衡协调的,但着眼未来产业发展,巴中人力资源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是空间分布不合理。市内就业与市外就业人数几乎各占一半,人力资源外流量大。2011年全市人力资源外出总量(以市为界)共93.35万人。大量的劳动力外出,虽可缓解当前巴中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但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市内人力资源紧缺问题将逐渐突出。二是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据第六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巴中文盲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比全省、全国高0.9、2.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中,72%以上的人口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高全省、全国3.2、7.9个百分点。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3.2%,比全省、全国低3.5、5.5个百分点。据人力资源调查显示,在全市人力资源总量中,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人数达157.38万人,占人力资源总数的79.19%;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有31.6万人,占人力资源总数的15.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9.76万人,仅占分别占人力资源总数的4.91%。三是各类专业人才太少。全市现有各类人才35.99万人,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17.90 %,其中:农村实用人才18.5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8.98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65万人。    

      (三)改善人力资源状况的建议    

      一是强化技能培训。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加快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完善职业教育硬件设施,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培育储备各类技能型人才。三是加大招引人才力度。建立引进人才机制和政策制定,创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环境和氛围,引进外地人才来我市在产业发展平台上施展才华。我市外出人力资源总量达93.35万人,相当部分成为熟练的技能型人才,我们要通过产业发展平台,吸引更多的外出人员回乡就业创业,为巴中产业发展作贡献。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中产业发展与人力支撑分析

  • 2012年08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目前巴中正处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振兴是全市上下最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产业发展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人力支撑。充分挖掘利用人力资源,对于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调查资料,对巴中产业发展与人力支撑状况进行分析。

      一、巴中市产业发展目标任务    

      未来5-10年按照“‘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总体要求,把握新的机遇,以园区为载体集中发展,打破区域界限全域发展,三次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筑牢基础,调优结构,促进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构建“一中心五基地”。到“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达到600亿元;工业增加值迈上新台阶达到245亿元。    

      (一)建设川陕渝联结地商贸物流中心    

      巴中地处成渝关天两大经济区枢纽联结地,“三纵三横两环一航”立体交通体系形成后,将成为川陕渝联结地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是西北往南通江达海的快捷通道和华南华东向西至中亚欧洲市场的重要通道,预计到2020年全市物流总量将达到1亿吨以上。为此,加快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配套、与城镇化进程相吻合、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重点推进集仓储、装卸、运输、批发、配送、金融结算、电子商务及货运代理、报关报检为一体的兴文物流园建设,努力构建“一园区、三中心、多节点”物流体系,着力打造川陕渝联结地商贸物流中心。    

      (二)建设四川清洁能源化工基地    

      立足天然气资源优势,加快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化工新材料,加快推进大型汽车清洁燃料项目建设,利用农林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推进水能资源合理开发,抓好风能资源开发,积极发展太阳能。按照“基地化、大型化、集中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及中间体、新领域精细化工。大力发展超微高纯霞石、石墨、碳酸钙等非金属新材料和天然气、薯类变性淀粉驱油剂等化工新材料产业。努力巴中建设成为四川清洁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三)建设秦巴山区有机富硒食品基地    

      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围绕卫生、安全、无公害、绿色、有机和营养、方便、休闲发展方向,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江口醇、通江银耳、巴山生态猪、富硒茶等特色生态品牌,加快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培育畜禽肉食品加工、饮料生产开发、食用菌加工、优质粮油果疏四大绿色生态食品产业集群。努力把巴中建设成为秦巴山区有机富硒食品基地。    

      (四)建设川陕渝生态红色旅游养生基地    

      深度挖掘、整合开发绿色红色旅游资源,承接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开发建设光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恩阳古镇、空山森林公园、千佛崖石窟、通江王坪红军烈士陵园景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刘伯坚烈士纪念园、江口水乡等一批有牵动性、有影响力的旅游大项目,形成若干个特色明显、吸引力强的休闲旅游集聚区,打造红色绿色精品旅游线路,加速融入两大经济区旅游网络,努力把巴中建设成为川陕渝生态红色旅游基地。    

      (五)建设西部现代中药产业基地    

      立足“秦巴中药材”道地产区和“四川境内天然药库”优势,大力实施《巴药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引进下游中药制造企业,加快构建“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提取—中成药及相关保健产品生产”现代中药产业链,重点发展中药标准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优质饮片、天然药物保健品等一批新剂型,努力把巴中建设成为西部现代中药产业基地。    

      (六)建设成渝西机械电子配套加工基地    

      依托成渝西三大中心城市机械电子产业优势,积极承接汽车、摩托车等装备制造业配套加工,引进汽车及其配套零部件产业,积极发展新型输变电设备、矿山、环保、农业、轻工等机械。紧紧抓住电子产业向西部和内陆转移机遇,大力引进LED、精密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发展LED芯片生产、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与网络产品、计算机及外设产品等产业。努力把巴中建设成为成渝西机械产业配套加工基地。    

      二、巴中人力资源现状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巴中市户籍人口为393.98万人。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巴中调查队、统计局联合调查,截至2011年7月1日,全市城乡人力资源总量为198.7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393.98万人的50.44%,其中:农村人力资源159.68万人,城镇人力资源37.55万人,外来常住巴中人力资源1.51万人,分别占人力资源总数的80.34%、18.89%和0.77%。相关结构情况如下。    

      (一)就业情况    

      全市人力资源中,已就业187.05万人,占全市人力资源总量的94.12%;有11.69万人待业或失业,占全市人力资源总量的5.88%。    

      (二)年龄结构   

      41-50岁的有56.35万人,占比为28.35%,在各年龄段中最多;其次是31-40岁的有46.86万人,占比为23.58%;21-30岁的有43.14万,占比为21.71%;51—60岁的有32.55万人,占比为16.37%;16-20岁的有19.84万人,占比为9.99%。    

      (三)受教育程度    

      初中文化程度人数最多,达88.56万人,占人力资源总数的44.56%;其次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68.82万人,占比为34.63%;排在第三的是高中文化程度的有24.36万人,占比12.26%;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最少,分别为7.24万人、9.76万人,分别占比3.64%和4.91%。    

      (四)行业分布情况    

      人力资源中已实现就业的,从事传统的农林牧渔业人数位居第一,达70.43万人,占比为37.66%;从事建筑业人数居第二,达46.10万人,占比为24.65%;位居第三的是制造业,共22.21万人,占比为11.87%,以上三大行业从业人数占已就业人力资源的七成以上。    

      (五)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市内就业人数有93.70万人,占已就业人力资源总数的50.09%;市外就业人数93.35万人,占49.91%。在市外就业人数中,市外省内19.36万人,占市外就业人数的20.74%,省外就业人数74.01万人,占79.28%。    

      三、巴中人力资源支撑和保障产业发展    

      (一)巴中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产业发展是人力资源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巴中现有产业基础还十分脆弱,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达到600亿元目标要求,产业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和保障。巴中产业加快发展不仅要求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要求在素质上大幅提高。要有一支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农村人才队伍,要有一支工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要有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要有一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和服务员队伍。  

      (二)巴中人力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与问题    

      从巴中人力资源总量看是足以支撑和保障产业发展的。从巴中产业基础看产业水平与市内已就业人力资源是平衡协调的,但着眼未来产业发展,巴中人力资源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是空间分布不合理。市内就业与市外就业人数几乎各占一半,人力资源外流量大。2011年全市人力资源外出总量(以市为界)共93.35万人。大量的劳动力外出,虽可缓解当前巴中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但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市内人力资源紧缺问题将逐渐突出。二是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据第六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巴中文盲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比全省、全国高0.9、2.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中,72%以上的人口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高全省、全国3.2、7.9个百分点。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3.2%,比全省、全国低3.5、5.5个百分点。据人力资源调查显示,在全市人力资源总量中,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人数达157.38万人,占人力资源总数的79.19%;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有31.6万人,占人力资源总数的15.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9.76万人,仅占分别占人力资源总数的4.91%。三是各类专业人才太少。全市现有各类人才35.99万人,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17.90 %,其中:农村实用人才18.5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8.98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65万人。    

      (三)改善人力资源状况的建议    

      一是强化技能培训。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加快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完善职业教育硬件设施,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培育储备各类技能型人才。三是加大招引人才力度。建立引进人才机制和政策制定,创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环境和氛围,引进外地人才来我市在产业发展平台上施展才华。我市外出人力资源总量达93.35万人,相当部分成为熟练的技能型人才,我们要通过产业发展平台,吸引更多的外出人员回乡就业创业,为巴中产业发展作贡献。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