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巴中市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 2012年05月03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一、基本态势 

      据省统计局审定,巴中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1.97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3.12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增加值26.95亿元,增长8.8%。 

      (一)投资增势强劲。500万元以上在建施工项目747个,同比增加649个,完成投资58.69亿元,增长76.5%。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83个,同比增加3个,完成投资10.32亿元,增长6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增长58%,增速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2.4倍,继续稳居市州第1位。从产业看,一产业投资5.76亿元,增长1.9倍;二产业投资26.72亿元,增长3.2倍;三产业投资39.52亿元,增长6.2%。从县区看,经开区、巴州、平昌增速高于巴中市,分别完成投资0.51亿元、23.74亿元、15.5亿元,分别增长64.6%、59.6%和59.6%;南江、通江分别完成投资20亿元、12.26亿元,分别增长57.3%和53.7%。 

      (二)农牧生产看好。小春粮食面积略降0.2%,油菜面积增长1.5%,目前小麦、油菜苗情好于去年,一、二类苗占比达85%以上,如后期不遇大的自然灾害,小春粮油丰收大有希望。春耕备耕有效推进,已播栽马铃薯62万亩,增加1.7万亩;春玉米松行施肥102万亩,占87.2%;播栽蔬菜18万亩,增加2万亩。已备杂交水稻种150万公斤、玉米种190万公斤,分别占应备的101%、102%;备化肥10.2万吨、农药850吨、薄膜1400吨,分别占应备的82%、80%和95%。生猪规模化养殖加快发展,一季度出栏生猪133.26万头、肉牛5.49万头、羊23.97万头、家禽287.77万只,分别增长1.6%、0.6%、0.2%、4.7%;肉类总产量10.91万吨,增长1.6%。禽蛋产量1.11万吨,增长4.9%。季末猪、牛、羊存栏分别增长0.1%、2.6%和0.6%。 

      (三)工业稳定增长。132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7亿元,增长20.3%,增速比四川省高2.5个百分点,与南充、眉山、广安、达州并列市州第8位。其中,中型企业增长20%,农产品加工企业增长17.2%。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和全部规上工业,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8%和24.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分别增长23.2%、62.3%、21.6%和21.8%,股份有限公司和港澳台合资企业则分别下降10.6%和2.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分别增长19.8%和21.9%。从重点行业看,黑色金属矿采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水的生产和供应、纺织、医药制造五大行业拉动明显,分别增长39.8%、38.7%、36.9%、34.4%和28.6%。从县区看,南江、平昌同时增长20.5%,增速高于巴中市;通江增长20.3%,巴州、经开区分别增长20.1%和18.2%。 

      (四)建筑发展加快。90户资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88.77亿元,增长62.6%,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43.61亿元,增长95.5%。一季度实现总产值33.14亿元,增长68.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8.36亿元,增长75.5%;安装工程产值3亿元,增长4.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6.27万平方米,增长79%,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237.1万平方米,增长1.7倍。建筑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34.6%,拉动GDP增长5.5个百分点。 

      (五)消费需求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2亿元,增长17%,增速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从零售区域看,城市消费快于乡村,城镇零售额增长18%,乡村零售额增长13.6%。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增长17.5%,餐饮收入额增长12.1%。从县区看,巴州、平昌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7.6%和17.2%,南江、通江分别增长16.6%和16.2%。 

      (六)招商效果良好。新签约项目56个,在谈项目80个,在建项目72个,投资总额474.03亿元,到位资金28.06亿元,增长2.8倍。从投资领域看,由传统行业向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天然气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等9大领域拓展,9大领域到位资金占巴中市到位资金总额的62.2%。从产业分布看,一产业在建项目23个,到位资金4.73亿元,占到位总额的16.9%;二产业在建项目27个,到位资金13.17亿元,占到位总额的46.9%,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9.78亿元,占到位总额的34.9%;三产业在建项目22个,到位资金10.16亿元,占到位总额的36.2%。从县区看,按在建项目多少依次为:平昌22个、通江18个、南江、巴州各12个、经开区6个,按到位资金多少依次为:南江6.19亿元、平昌5.81亿元、巴州5.79亿元、通江4.7亿元、经开区4.52亿元。 

      (七)财税增收显著。国税、地税分别实现税收收入2.38亿元和4.6亿元,分别增长25.2%和5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9亿元,增长1倍。其中,税收性收入3.07亿元,增长51.6%。从税种看,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益成倍增长,增幅分别为1.3倍、2.2倍和5.6倍。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42亿元,增长48.3%。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节能环保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分别增长1.5倍、1.1倍和1.9倍。从投入力度看,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仍然是投入重点,累计投入分别为4.97亿元和4.74亿元,分别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3.6%和22.1%。 

      (八)金融投放增加。3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不含小贷公司贷款和信用卡透支)余额165.69亿元,比年初净增9.74亿元、增长6.2%,同比净增35.89亿元、增长27.7%。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51.08亿元,比年初减少0.1%;中长期贷款114.3亿元,比年初增长10.6%。从贷款对象看,个人贷款103亿元,比年初净增6.69亿元,增长6.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16.84亿元,比年初净增48.68亿元、增长10.4%,同比净增115.32亿元、增长28.7%。其中,个人储蓄存款375.49亿元,比年初增长20.1%,同比增长34%。 

      (九)民生改善明显。劳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训农民工2.24万人次,新增农民工创业人数980人,开展维权救助23件,挽回经济损失516万元;转移、输出农民工10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2亿元,分别增长1.8%和14.2%。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00元,增加241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5元,增长17%。物价涨幅略有回落,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有所缓解。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同比上涨2.9%,一季度累计同比上涨3.3%,本月同比涨幅比1月份下降2.2个百分点、比2月份上升0.9个百分点,累计同比涨幅比1月份下降1.8个百分点、比前2月下降0.3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商品零售价格和农资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和13.3%、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2.3%和3.1%,涨幅均比1月份和前2月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二、主要问题 

      在全国经济低速启动极有可能先抑后扬、四川省经济面临产业发展和要素支撑受到挑战、国家对GDP、工业增加值总量及增速等重要指标实行制度性数据衔接的宏观背景下,巴中市经济基础不断夯实仍显发展不足、后劲不断增强但较大增长极尚未形成。 

      1、部分指标目标差距较大。与一季度“开门红”目标比,GDP总量差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差2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差8.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差3个百分点。与全年增长目标比,GDP差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差7.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差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协调指标不同程度差测算目标。 

      2、产业投资严重不足。尽管巴中市投资保持了强劲增长,但投资结构亟待优化,产业投资特别工业投资严重不足。一季度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8%,低于全国41%、四川省40%的比例,将直接影响巴中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企业新增支撑不力。根据国家现行统计制度,季度统计入库的“三上”企业必须是本年新发展(新建投产)企业,一季度四川省统计入库“三上”企业99户,而巴中市没有1户,这意味着巴中市今年尚未新发展1户符合“三上”企业标准的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企业,“三上”企业经济总量净增额为零,仅靠去年底33户(四川省6223户,巴中市占0.5%)“三下”升入“三上”支撑的新增量贡献不高。加之经开区统计工作尚未走上正轨,单位名录库建设没有起步,除原巴州区划转的3户规上工业企业和7个投资项目外,至今没有1户新的“三上”企业和1个在建投资项目申报入库,从而影响巴中市本季和二季度数据上报。 

      4、部门统计亟待加强。由于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加之国家实施“一套表”联网直报后,对统计数据将结合其新建规模、用电量、货运量、税收、投资等协调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政府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的预控手段减弱,由于部门统计力量薄弱,个别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统计数据协调支撑不力,直接影响到省局对巴中市统计数据的评估认定。一季度巴中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增长8.8%,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市州倒数第4位。 

      三、几点建议 

      各县区、各部门要紧盯全年GDP增长16%的总目标,切实增强目标进度意识和横向比较意识,加强预测、预警管理,重点围绕“三上”企业和投资项目打好攻坚战,把干出来的发展实绩一个不漏的统起来,有效促进巴中市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1、统干统尽第三产业。由于第三产业增加值计算是以各主管部门上报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为直接依据,加之全社会用电量、税收收入、公路运输周转量、金融存贷等指标增长直接影响省上对市州GDP增长协调性评估。因此,除发改委负责的固定资产投资、巴中电业局负责的全社会用电量及工业用电量、税务部门负责的税收收入、农业局负责的粮食产量、畜牧食品局负责的肉类产量、经信委负责的工业增加值、住建局负责的资质建筑业总产值对GDP核算至关重要外,交通运输局负责的公路运输周转量、商务局负责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办负责的金融存贷、保费收入和证券交易额、住建局负责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房地产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邮政、电信、移动、联通公司负责的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地税局负责的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财政局负责的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等支撑指标对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影响甚大。各相关部门应对照目标测算数据,采取过硬的工作措施,切实加强统计力量,努力在第三产业发展和数据协调支撑上寻求新突破,统干统尽找增量,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 

      2、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巴中经济开发区和县区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完善路、水、电、气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搭建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对南矿集团、江口醇、海螺水泥、正强水泥等重点工业企业实行驻点服务,加快生产进度,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本年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达到40户。对尚未开工的工业项目,千方百计创造开工条件,力争全年新开工工业项目98个,确保完成工业投资68亿元。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大工业招商力度,力争招商引资一半落实到工业项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强化外来建筑、房地产业法人注册登记,夯实建筑、房地产业统计基础,塑造建筑、房地产企业诚信品质,促进建筑、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规模打造第一产业。加快“巴山新居”工程建设,着力完成8个重点镇、12个中心村、734个聚居点的建设任务。加大连片扶贫开发力度,扎实推进“六大扶贫工程”,力争年内改造农村土坯(危旧)房4.67万户,完成1056公里通村通畅工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抓好大型龙头企业引进,力争新引进龙头企业3户,新培育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户。抓好小春田间管理及畜禽防疫、补栏工作,力争年内新建特色产业基地36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个,规范发展10个示范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4、重点促进产业投资。坚持总量突破、市场导向,突出工业招商、园区建设、大企业集团、产业集群,进一步招大引强,培育壮大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力争年内工业投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季度巴中市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 2012年05月03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一、基本态势 

      据省统计局审定,巴中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1.97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3.12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增加值26.95亿元,增长8.8%。 

      (一)投资增势强劲。500万元以上在建施工项目747个,同比增加649个,完成投资58.69亿元,增长76.5%。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83个,同比增加3个,完成投资10.32亿元,增长6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增长58%,增速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2.4倍,继续稳居市州第1位。从产业看,一产业投资5.76亿元,增长1.9倍;二产业投资26.72亿元,增长3.2倍;三产业投资39.52亿元,增长6.2%。从县区看,经开区、巴州、平昌增速高于巴中市,分别完成投资0.51亿元、23.74亿元、15.5亿元,分别增长64.6%、59.6%和59.6%;南江、通江分别完成投资20亿元、12.26亿元,分别增长57.3%和53.7%。 

      (二)农牧生产看好。小春粮食面积略降0.2%,油菜面积增长1.5%,目前小麦、油菜苗情好于去年,一、二类苗占比达85%以上,如后期不遇大的自然灾害,小春粮油丰收大有希望。春耕备耕有效推进,已播栽马铃薯62万亩,增加1.7万亩;春玉米松行施肥102万亩,占87.2%;播栽蔬菜18万亩,增加2万亩。已备杂交水稻种150万公斤、玉米种190万公斤,分别占应备的101%、102%;备化肥10.2万吨、农药850吨、薄膜1400吨,分别占应备的82%、80%和95%。生猪规模化养殖加快发展,一季度出栏生猪133.26万头、肉牛5.49万头、羊23.97万头、家禽287.77万只,分别增长1.6%、0.6%、0.2%、4.7%;肉类总产量10.91万吨,增长1.6%。禽蛋产量1.11万吨,增长4.9%。季末猪、牛、羊存栏分别增长0.1%、2.6%和0.6%。 

      (三)工业稳定增长。132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7亿元,增长20.3%,增速比四川省高2.5个百分点,与南充、眉山、广安、达州并列市州第8位。其中,中型企业增长20%,农产品加工企业增长17.2%。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和全部规上工业,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8%和24.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分别增长23.2%、62.3%、21.6%和21.8%,股份有限公司和港澳台合资企业则分别下降10.6%和2.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分别增长19.8%和21.9%。从重点行业看,黑色金属矿采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水的生产和供应、纺织、医药制造五大行业拉动明显,分别增长39.8%、38.7%、36.9%、34.4%和28.6%。从县区看,南江、平昌同时增长20.5%,增速高于巴中市;通江增长20.3%,巴州、经开区分别增长20.1%和18.2%。 

      (四)建筑发展加快。90户资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88.77亿元,增长62.6%,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43.61亿元,增长95.5%。一季度实现总产值33.14亿元,增长68.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8.36亿元,增长75.5%;安装工程产值3亿元,增长4.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6.27万平方米,增长79%,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237.1万平方米,增长1.7倍。建筑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34.6%,拉动GDP增长5.5个百分点。 

      (五)消费需求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2亿元,增长17%,增速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从零售区域看,城市消费快于乡村,城镇零售额增长18%,乡村零售额增长13.6%。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增长17.5%,餐饮收入额增长12.1%。从县区看,巴州、平昌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7.6%和17.2%,南江、通江分别增长16.6%和16.2%。 

      (六)招商效果良好。新签约项目56个,在谈项目80个,在建项目72个,投资总额474.03亿元,到位资金28.06亿元,增长2.8倍。从投资领域看,由传统行业向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天然气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等9大领域拓展,9大领域到位资金占巴中市到位资金总额的62.2%。从产业分布看,一产业在建项目23个,到位资金4.73亿元,占到位总额的16.9%;二产业在建项目27个,到位资金13.17亿元,占到位总额的46.9%,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9.78亿元,占到位总额的34.9%;三产业在建项目22个,到位资金10.16亿元,占到位总额的36.2%。从县区看,按在建项目多少依次为:平昌22个、通江18个、南江、巴州各12个、经开区6个,按到位资金多少依次为:南江6.19亿元、平昌5.81亿元、巴州5.79亿元、通江4.7亿元、经开区4.52亿元。 

      (七)财税增收显著。国税、地税分别实现税收收入2.38亿元和4.6亿元,分别增长25.2%和5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9亿元,增长1倍。其中,税收性收入3.07亿元,增长51.6%。从税种看,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益成倍增长,增幅分别为1.3倍、2.2倍和5.6倍。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42亿元,增长48.3%。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节能环保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分别增长1.5倍、1.1倍和1.9倍。从投入力度看,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仍然是投入重点,累计投入分别为4.97亿元和4.74亿元,分别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23.6%和22.1%。 

      (八)金融投放增加。3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不含小贷公司贷款和信用卡透支)余额165.69亿元,比年初净增9.74亿元、增长6.2%,同比净增35.89亿元、增长27.7%。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51.08亿元,比年初减少0.1%;中长期贷款114.3亿元,比年初增长10.6%。从贷款对象看,个人贷款103亿元,比年初净增6.69亿元,增长6.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16.84亿元,比年初净增48.68亿元、增长10.4%,同比净增115.32亿元、增长28.7%。其中,个人储蓄存款375.49亿元,比年初增长20.1%,同比增长34%。 

      (九)民生改善明显。劳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训农民工2.24万人次,新增农民工创业人数980人,开展维权救助23件,挽回经济损失516万元;转移、输出农民工10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2亿元,分别增长1.8%和14.2%。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00元,增加241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5元,增长17%。物价涨幅略有回落,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有所缓解。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4%、同比上涨2.9%,一季度累计同比上涨3.3%,本月同比涨幅比1月份下降2.2个百分点、比2月份上升0.9个百分点,累计同比涨幅比1月份下降1.8个百分点、比前2月下降0.3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商品零售价格和农资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和13.3%、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2.3%和3.1%,涨幅均比1月份和前2月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二、主要问题 

      在全国经济低速启动极有可能先抑后扬、四川省经济面临产业发展和要素支撑受到挑战、国家对GDP、工业增加值总量及增速等重要指标实行制度性数据衔接的宏观背景下,巴中市经济基础不断夯实仍显发展不足、后劲不断增强但较大增长极尚未形成。 

      1、部分指标目标差距较大。与一季度“开门红”目标比,GDP总量差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差2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差8.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差3个百分点。与全年增长目标比,GDP差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差7.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差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协调指标不同程度差测算目标。 

      2、产业投资严重不足。尽管巴中市投资保持了强劲增长,但投资结构亟待优化,产业投资特别工业投资严重不足。一季度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8%,低于全国41%、四川省40%的比例,将直接影响巴中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企业新增支撑不力。根据国家现行统计制度,季度统计入库的“三上”企业必须是本年新发展(新建投产)企业,一季度四川省统计入库“三上”企业99户,而巴中市没有1户,这意味着巴中市今年尚未新发展1户符合“三上”企业标准的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企业,“三上”企业经济总量净增额为零,仅靠去年底33户(四川省6223户,巴中市占0.5%)“三下”升入“三上”支撑的新增量贡献不高。加之经开区统计工作尚未走上正轨,单位名录库建设没有起步,除原巴州区划转的3户规上工业企业和7个投资项目外,至今没有1户新的“三上”企业和1个在建投资项目申报入库,从而影响巴中市本季和二季度数据上报。 

      4、部门统计亟待加强。由于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加之国家实施“一套表”联网直报后,对统计数据将结合其新建规模、用电量、货运量、税收、投资等协调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政府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的预控手段减弱,由于部门统计力量薄弱,个别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统计数据协调支撑不力,直接影响到省局对巴中市统计数据的评估认定。一季度巴中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增长8.8%,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市州倒数第4位。 

      三、几点建议 

      各县区、各部门要紧盯全年GDP增长16%的总目标,切实增强目标进度意识和横向比较意识,加强预测、预警管理,重点围绕“三上”企业和投资项目打好攻坚战,把干出来的发展实绩一个不漏的统起来,有效促进巴中市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1、统干统尽第三产业。由于第三产业增加值计算是以各主管部门上报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为直接依据,加之全社会用电量、税收收入、公路运输周转量、金融存贷等指标增长直接影响省上对市州GDP增长协调性评估。因此,除发改委负责的固定资产投资、巴中电业局负责的全社会用电量及工业用电量、税务部门负责的税收收入、农业局负责的粮食产量、畜牧食品局负责的肉类产量、经信委负责的工业增加值、住建局负责的资质建筑业总产值对GDP核算至关重要外,交通运输局负责的公路运输周转量、商务局负责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办负责的金融存贷、保费收入和证券交易额、住建局负责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房地产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邮政、电信、移动、联通公司负责的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地税局负责的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财政局负责的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等支撑指标对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影响甚大。各相关部门应对照目标测算数据,采取过硬的工作措施,切实加强统计力量,努力在第三产业发展和数据协调支撑上寻求新突破,统干统尽找增量,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 

      2、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巴中经济开发区和县区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完善路、水、电、气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搭建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对南矿集团、江口醇、海螺水泥、正强水泥等重点工业企业实行驻点服务,加快生产进度,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本年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达到40户。对尚未开工的工业项目,千方百计创造开工条件,力争全年新开工工业项目98个,确保完成工业投资68亿元。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大工业招商力度,力争招商引资一半落实到工业项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强化外来建筑、房地产业法人注册登记,夯实建筑、房地产业统计基础,塑造建筑、房地产企业诚信品质,促进建筑、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规模打造第一产业。加快“巴山新居”工程建设,着力完成8个重点镇、12个中心村、734个聚居点的建设任务。加大连片扶贫开发力度,扎实推进“六大扶贫工程”,力争年内改造农村土坯(危旧)房4.67万户,完成1056公里通村通畅工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抓好大型龙头企业引进,力争新引进龙头企业3户,新培育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户。抓好小春田间管理及畜禽防疫、补栏工作,力争年内新建特色产业基地36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个,规范发展10个示范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4、重点促进产业投资。坚持总量突破、市场导向,突出工业招商、园区建设、大企业集团、产业集群,进一步招大引强,培育壮大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力争年内工业投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