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厉 扎实推进我省粮食丰产再上新台阶

  • 2012年04月2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科技厅
  • 【字体:
  •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四川试点工作,4月18日,“十二五”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工作会在成都召开,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和省粮食局等部门领导,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领导及专家,广汉、东坡、郫县和泸县等核心区、示范区科技局、农业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十一五”以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取得的成效。一是实现了从单项技术创新到集成创新的突破。突破了20多项粮食丰产技术难关,获国省级科技奖励11项(国家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3项),系统集成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主推模式》,为全省粮食“五连增”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二是实现了从点到面的突破。示范“点”建设上,水稻攻关田连续五年亩产超过780公斤,创造了四川盆地水稻亩产853.5公斤的高产纪录;基地“面”建设上,形成了40多个粮食科技示范基地,年均推广2100多万亩,项目区累计增粮270多万吨。三是实现了从小团队到大队伍的突破。已形成由30多家单位、100多名专家、上万名技术“二传手”构成的粮食丰产科技创新转化大队伍,其中,省农科院、任万军、徐富贤等单位和个人受到了科技部表彰。 

      水稻项目首席专家四川农大校长郑有良教授对“十二五”水稻丰产科技创新转化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将进一步集成创新和优化适合成都平原、川东南冬水田区和丘陵水旱轮作区的水稻优质、丰产、抗逆栽培技术体系,建立核心区4个、示范区10个,辐射带动全省40余个粮食主产县,实现科技支撑项目区累计增产水稻125万吨。玉米课题首席专家省农科院作物所所长张彪研究员对“十二五”玉米丰产科技创新转化工作进行了部署,将研究提出玉米高产栽培、轻简栽培、抗逆栽培技术体系,集成旱地周年高产高效玉米种植模式,在川中丘陵、川东北、川西高原等不同生态区,建立玉米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示范区8个,辐射30个县,实现科技支撑项目区累计增产玉米104万吨。 

      会上,还签订了项目(课题)合同任务书,并对2011年工作进行了绩效考核。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再接再厉 扎实推进我省粮食丰产再上新台阶

  • 2012年04月2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科技厅
  •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四川试点工作,4月18日,“十二五”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工作会在成都召开,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和省粮食局等部门领导,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领导及专家,广汉、东坡、郫县和泸县等核心区、示范区科技局、农业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十一五”以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取得的成效。一是实现了从单项技术创新到集成创新的突破。突破了20多项粮食丰产技术难关,获国省级科技奖励11项(国家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3项),系统集成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主推模式》,为全省粮食“五连增”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二是实现了从点到面的突破。示范“点”建设上,水稻攻关田连续五年亩产超过780公斤,创造了四川盆地水稻亩产853.5公斤的高产纪录;基地“面”建设上,形成了40多个粮食科技示范基地,年均推广2100多万亩,项目区累计增粮270多万吨。三是实现了从小团队到大队伍的突破。已形成由30多家单位、100多名专家、上万名技术“二传手”构成的粮食丰产科技创新转化大队伍,其中,省农科院、任万军、徐富贤等单位和个人受到了科技部表彰。 

      水稻项目首席专家四川农大校长郑有良教授对“十二五”水稻丰产科技创新转化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将进一步集成创新和优化适合成都平原、川东南冬水田区和丘陵水旱轮作区的水稻优质、丰产、抗逆栽培技术体系,建立核心区4个、示范区10个,辐射带动全省40余个粮食主产县,实现科技支撑项目区累计增产水稻125万吨。玉米课题首席专家省农科院作物所所长张彪研究员对“十二五”玉米丰产科技创新转化工作进行了部署,将研究提出玉米高产栽培、轻简栽培、抗逆栽培技术体系,集成旱地周年高产高效玉米种植模式,在川中丘陵、川东北、川西高原等不同生态区,建立玉米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示范区8个,辐射30个县,实现科技支撑项目区累计增产玉米104万吨。 

      会上,还签订了项目(课题)合同任务书,并对2011年工作进行了绩效考核。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