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2011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支分析

  • 2011年07月25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今年以来,广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据广安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78.8元,同比增加539.1元,增长20.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  

      一、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支同步增长

      (一)农民现金收入持续增长

      1、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07.1元,同比增加232.0元,增长18.2%,对全市现金收入贡献率达到43.0%,拉动收入增长8.8个百分点。在工资性收入中,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为436.1元,同比增长37.4%,占工资性收入比重达到28.8%,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外出务工收入为995.3元,同比增长15.6%,占工资性收入比重达到66.0%。

      2、家庭经营收入强劲增长。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334.8元,同比增加258.7元,增长24.0%,对现金收入贡献率为47.9%,拉动收入增长9.8个百分点,占现金收入比重为42.0%。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现金收入达1160.2元,同比增长26.0%。在一产业现金收入中,农民从种植业所得现金收入增势强劲,人均达308.2元,同比增长27.1%。来自第二产业现金收入达46元,同比增长23.5%。来自第三产业现金收入达128.5元,同比增长8.9%。

      3、财产性收入同比下降。因2011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制度指标范围发生变化,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等指标由原来的财产性收入调整为非收入现金所得,导致财产性收入同比下降。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49.9元,同比减少12.1元,下降19.5%。

      4、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287.1元,同比增加60.5元,增长26.7%。增长的原因主要是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退耕还林等政策性补助收入增加并及时兑付以及医保、低保等社会保障措施在农村的实施,农民从国家财政得到的转移性收入增加。

      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一是本地务工成为增收的新亮点。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为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强了就业稳定性。上半年,全市农民在本地企业务工收入达436.1元,同比增长37.4%,在本地提供其他劳务收入达300.5元,同比增长33.4%。

      二是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促农增收。今年以来,随着物价持续高价位运行,农畜产品价格一路上涨。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290.4元,同比增长25.8%;出售牧业产品收入808.1元,同比增加162.2元,增长25.1%;出售林业产品同比增长23.4%。农、林、牧业现金收入的增长主要受其产品价格上涨拉动。

      三是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助农增收。随着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的全面落实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政策性收入明显提高。资料显示: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得到粮食直补24.1元,同比增长104.4%,领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费人均18.6元。

      (二)农民现金支出增速加快

      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现金支出2143.7元,同比增加559.1元,增长35.3%。主要体现在:

      1、生产费用支出增速加快。今年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费用不断攀升。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农业生产费用支出553.9元,同比增加74.8元,增长15.6%。

      2、生活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受收入提高的拉动和物价高涨的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加快。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85.0元,同比增长44.8%。其中:食品人均消费支出563.8元,同比增长32.9%;衣着人均消费支出106.4元,同比增30.2%;居住人均消费支出286.8元,同比增长182.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15.7元,同比增长44.9%;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117.6元,同比增长74.0%;医疗保健支出36.0元,同比下降69.6%;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63.7元,同比增长0.6%;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18.3元,同比下降10.5%。农民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快速增长。

      二、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攀升,制约了农民增收。今年以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主要受农产品供求与价格、农产品构成与质量影响。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产品价格虽然稳中有升,但由于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上升,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上半年,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同比增长24.6%,其中:用于购买农业用种籽支出同比增长34.0%,化肥、农药同比上涨了14.9 %和41.1 %,购买牧业生产资料同比增长1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务价格仍在高位运行。虽然粮食、生猪等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同时在上涨,但收入和支出品迭后农民增收效益不明显,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面临困难。

      (二)农业结构不优,农民增收潜力受限。一是农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农产品的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也不相适应。全市名优农产品不多,品种结构比较单一,产品特色和质量与市场多样化、优质化需求不相适应,种植优质麦、稻规模不大,覆盖面不广。三是非农产业发展滞后。目前广安市大多数农民仍从事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收入中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小,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的潜力受限。

      (三)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也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问题。农村缺少青壮劳动力现象较为突出,全市农村70%左右的青壮劳力外出,在家靠留守的老年人、小孩和部分女劳力维持着小规模的简单再生产,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步伐和二、三产业的发展。 

      三、农民持续增收的建议

       (一) 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为了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带来的不利影响,各级相关部门应当调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原因,制定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措施。严防价格出现大起大落,维护好农民利益,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重点扶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通过嫁接传统产业,在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二三产业上求突破,努力扩大农民对工业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工业和农业的结合,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业和工业、“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紧密对接,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

      (三)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 朱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广安市2011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支分析

  • 2011年07月25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今年以来,广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据广安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78.8元,同比增加539.1元,增长20.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  

      一、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支同步增长

      (一)农民现金收入持续增长

      1、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07.1元,同比增加232.0元,增长18.2%,对全市现金收入贡献率达到43.0%,拉动收入增长8.8个百分点。在工资性收入中,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为436.1元,同比增长37.4%,占工资性收入比重达到28.8%,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外出务工收入为995.3元,同比增长15.6%,占工资性收入比重达到66.0%。

      2、家庭经营收入强劲增长。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334.8元,同比增加258.7元,增长24.0%,对现金收入贡献率为47.9%,拉动收入增长9.8个百分点,占现金收入比重为42.0%。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现金收入达1160.2元,同比增长26.0%。在一产业现金收入中,农民从种植业所得现金收入增势强劲,人均达308.2元,同比增长27.1%。来自第二产业现金收入达46元,同比增长23.5%。来自第三产业现金收入达128.5元,同比增长8.9%。

      3、财产性收入同比下降。因2011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制度指标范围发生变化,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等指标由原来的财产性收入调整为非收入现金所得,导致财产性收入同比下降。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49.9元,同比减少12.1元,下降19.5%。

      4、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287.1元,同比增加60.5元,增长26.7%。增长的原因主要是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退耕还林等政策性补助收入增加并及时兑付以及医保、低保等社会保障措施在农村的实施,农民从国家财政得到的转移性收入增加。

      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一是本地务工成为增收的新亮点。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为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强了就业稳定性。上半年,全市农民在本地企业务工收入达436.1元,同比增长37.4%,在本地提供其他劳务收入达300.5元,同比增长33.4%。

      二是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促农增收。今年以来,随着物价持续高价位运行,农畜产品价格一路上涨。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290.4元,同比增长25.8%;出售牧业产品收入808.1元,同比增加162.2元,增长25.1%;出售林业产品同比增长23.4%。农、林、牧业现金收入的增长主要受其产品价格上涨拉动。

      三是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助农增收。随着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的全面落实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政策性收入明显提高。资料显示: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得到粮食直补24.1元,同比增长104.4%,领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费人均18.6元。

      (二)农民现金支出增速加快

      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现金支出2143.7元,同比增加559.1元,增长35.3%。主要体现在:

      1、生产费用支出增速加快。今年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费用不断攀升。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农业生产费用支出553.9元,同比增加74.8元,增长15.6%。

      2、生活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受收入提高的拉动和物价高涨的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加快。上半年,广安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85.0元,同比增长44.8%。其中:食品人均消费支出563.8元,同比增长32.9%;衣着人均消费支出106.4元,同比增30.2%;居住人均消费支出286.8元,同比增长182.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15.7元,同比增长44.9%;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117.6元,同比增长74.0%;医疗保健支出36.0元,同比下降69.6%;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63.7元,同比增长0.6%;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18.3元,同比下降10.5%。农民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快速增长。

      二、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攀升,制约了农民增收。今年以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主要受农产品供求与价格、农产品构成与质量影响。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产品价格虽然稳中有升,但由于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上升,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上半年,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同比增长24.6%,其中:用于购买农业用种籽支出同比增长34.0%,化肥、农药同比上涨了14.9 %和41.1 %,购买牧业生产资料同比增长1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务价格仍在高位运行。虽然粮食、生猪等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同时在上涨,但收入和支出品迭后农民增收效益不明显,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面临困难。

      (二)农业结构不优,农民增收潜力受限。一是农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农产品的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也不相适应。全市名优农产品不多,品种结构比较单一,产品特色和质量与市场多样化、优质化需求不相适应,种植优质麦、稻规模不大,覆盖面不广。三是非农产业发展滞后。目前广安市大多数农民仍从事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收入中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小,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的潜力受限。

      (三)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也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问题。农村缺少青壮劳动力现象较为突出,全市农村70%左右的青壮劳力外出,在家靠留守的老年人、小孩和部分女劳力维持着小规模的简单再生产,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步伐和二、三产业的发展。 

      三、农民持续增收的建议

       (一) 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为了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带来的不利影响,各级相关部门应当调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原因,制定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措施。严防价格出现大起大落,维护好农民利益,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重点扶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通过嫁接传统产业,在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二三产业上求突破,努力扩大农民对工业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工业和农业的结合,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业和工业、“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紧密对接,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

      (三)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 朱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