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能源消费平稳增长 行业结构重工业化
一、当前工业能耗特点
(一)万吨能耗企业依然是能耗主体。一季度万吨能耗企业消费能源217.1万吨标煤,同比增加25.7万吨标煤,增长13.4%,高出同期增速5.6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能耗增长12.3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能耗总量91.0%,比上年比重再次提高5.3个百分点,是规模工业能耗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泥行业能耗增势强劲。水泥行业耗能36.5万吨标煤,增长28.2%,比上年高6.7个百分点,比规模工业能耗增速高14.1个百分点,拉动总能耗增长3.8%。其中,星船城、远威、成实天鹰、共华、东方红等五家企业一季度耗能20.6万吨标煤,同比增长35.4%,占规模工业能耗总量的8.6%,拉动规模工业能耗增长2.6%。
(三)重点监控企业能耗增速同比加快。58户重点监控企业综合能耗186.0万吨标煤,增长10.4%,速度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2户国控企业综合能耗83.6万吨标煤,增长1.9%,比上年降速8.5个百分点;而11户省重点监控企业综合能耗49.0万吨标煤,增长20.5%,速度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拉动重点监控企业能耗上升。
(四)支柱产业增加值能耗四降一升。五大产业耗能219.9万吨标煤,增长13.2%,比规模工业能耗增速低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饮料行业能耗增加最快,同比增长19.2%,机械制造业增长最慢,同比增长7.3%。五大支柱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2.45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7.67%,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电力能源、医药化工四个行业增加值能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食品饮料业增加值单耗增长0.19%。
五大支柱产业能耗基本情况 单位:吨标煤、%、吨标煤/万元 | ||||
项目 | 综合能耗 | 单位增加值能耗 | ||
报告期 | 同比增减 | 报告期 | 同比增减 | |
五大支柱产业 | 2199292 | 13.20 | 2.45 | -7.67 |
冶金建材 | 1193636 | 12.80 | 3.58 | -10.64 |
食品饮料 | 126571 | 19.20 | 0.82 | 0.19 |
机械制造 | 66248 | 7.30 | 0.45 | -13.47 |
医药化工 | 325132 | 15.70 | 2.28 | -2.73 |
电力能源 | 487705 | 12.10 | 4.04 | -7.11 |
(五)高耗能行业发展减缓。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产值143.3亿元,增长38.2%,低于规模工业产值增速2.1个百分点。消费能源191.3万吨标煤,增长12.5%,低于总能耗增速1.6个百分点,比上年减速6.9个百分点,占总能耗80.2%,比重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耗能65.9万吨标煤,增长3.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耗能59.5万吨标煤,增长28.8%。
(六)工业电力消费增速回落。据电业局数据显示,1-3月全社会用电量12.8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8.6亿千瓦时,同比降低1.7%,电力消费量的同比回落一定程度上放缓了工业能耗的增长速度。
二、影响节能降耗的问题
(一)工业过快发展,带动能耗持续增长
我市正处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时期,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且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速,高耗能行业产值增长迅速,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加上产业结构格局短期内不会有显著调整,正在建设的60万循环流化床、川威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及“十二五”即将上马的四川煤化工集团100万吨焦炭生产线、100万循环流化床等项目或企业都是耗能大户。因此,将进一步拉动内江能源消费的增长,使得工业加快发展与完成节能降耗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二)重工业快速增长,行业结构重工业化
一季度重工业产值增长43.6%,比规模工业产值增速快3.4个百分点,比轻工业产值增速快9.0个百分点,占产值比重64.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共消费能源209.4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3.2%,占规模工业能耗比重达87.8%,拉动规模工业能耗增长11.7个百分点。单位增加值能耗3.0吨标煤/万元,是轻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的2.2倍,是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的1.4倍。行业结构明显重工业化无疑将扩大能源消费需求,使我市偏重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
(三)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优质能源太少
内江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仍然占主导地位,优质能源比重偏低。1-3月,规模工业消费原煤折合258.7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5.6%;消费洗精煤折合61.0万吨标准煤,占能耗总量14.0%;消费焦炭折合35.6万吨标准煤,占能耗总量8.2%;这三大类能源共占规模工业企业能耗总量的81.4%。而电力、天然气、石油三类清洁节能源仅消耗约42.7万吨标准煤,仅占总量的9.8%。由此可见煤炭仍是内江工业企业消费的主要能源。
(四)高耗能投资增势强劲,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太低
一季度全市工业性投资完成额27.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高耗能行业投资17.7亿元,同比增长63.8%,比工业性投资增速快55.6%,占投资总量的64.1%,拉动工业性投资增长2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额仅1.6亿元,占比仅0.06%,投入过低必将影响技术水平的更新进步,进一步造成行业失衡加剧。
三、加快工业节能降耗的对策与建议
(一)狠下功夫抓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实现结构节能
在现有工业存量产能中,大体存在着三种情况,一是规模较小,耗能高、且技改无望;二是虽然耗能较高,但通过技改,可以较大幅度提升其工艺、技术水平,使其降低能耗达标;三是耗能相对最低。对第一种情况,要坚决予以淘汰。对于第二、第三种情况,要多种手段并用,形成合力,必须采用经济的、市场的、法律的手段促使企业节能。因此要在针对现有企业耗能设备、技术、工艺现状,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加快节能先进技术、工艺的研发和推广的同时,尽快制定和出台促进企业节能技改的财税制度和相关法律;并建立明确的重奖重罚的节能奖罚激励机制。
(二)加强定点监测,掌握重点企业的产能变化
跟踪监测年能耗量万吨标煤的重点企业能耗变动情况,要求企业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落实企业节能降耗指标。鼓励或支持企业申报节能项目,增加节能降耗的资金投入,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流水线更新,生产方式改革,促进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的下降。同时,密切关注这些企业产能的变化情况,对于定单不足,产能下降,设备利用率不高空耗较大的企业,要进行排查掌握,加强设备的管理,以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三)强化节能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
加强工业企业节能的监督、检查、考核工作,切实加强企业的能源计量和统计等基础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降耗考核指标,并进行量化、跟踪检查和考核;质监部门要加强指导、督促和服务,确保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督促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为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和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数据。
(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不断加强电网和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协调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供需矛盾,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和比重。同时,要加快发展新能源企业,提高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各种新型能源的利用率,鼓励企业开发利用新型能源,提高新型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减少对传统能源产品的依赖程度。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