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2011年一季度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 2011年04月29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广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积极探寻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出台一系列利农惠农政策,确保了全市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据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52.7元,同比增加312.9元,增长21.7%。  一、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支撑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广安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农村发展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同时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了农民工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强劲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现金收入874.8元,同比增加175.5元,增幅为20.1%。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收入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收入为244.3元,同比增加73元,增幅为42.6%。

      二是外出从业收入仍为工资性收入主体。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外出从业收入为590.4元,同比增加123.9元,增幅为26.7%,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达67.5%,是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二)家庭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广安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为695.4元,同比增加116.4元,增长20.1%。分行业来看,第一产业直接受益于国家政策,加之粮食连续多年丰收,稳固了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一季度,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现金收入为596.3元,同比增加101.9元,增长20.6%;来自第二产业的现金收入为33.2元,同比增加12.4元,增长59.8%;来自第三产业的现金收入为65.9元,同比增加2.1元,增长3.4%。

      (三)财产性收入同比下降

      因2011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制度指标范围发生变化,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等指标由原来的财产性收入调整为非收入现金所得,造成财产性收入同比下降。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3.0元,同比减少18.7元,下降44.7%。

      (四)转移性收入增速加快

      因2011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制度指标范围变化,转移性收入中新增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费、领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费、领取养殖业补贴费等指标,导致了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159.5元,同比增加39.7元,增长33.2%。

      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今年一季度全市劳务输出总量133.9万人,增幅为2.6%。二是粮食价格上涨,农民出售余粮。据住户调查,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出售小麦同比增长192.7%,出售水稻同比增长69.4%,出售玉米同比增长61.9%。三是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的创业优惠政策,支持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创业,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二、三产业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民第二、三产业现金收入同比增幅达17.2%。粮食直补标准的不断提高、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全市农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

      二、农民消费趋势和热点

      (一)生活消费支出增势强劲

      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791.6元,同比增加235.1元,增长42.2%。生活消费八大项中,居住支出增长最快,交通和通讯支出、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和食品消费支出增长速度紧随其后。

      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56.9元,同比增加99.4元,增长173.1%,主要是用于购买生活用房建材等。交通通讯人均消费支出68.6,同比增长91.4%,主要是用于购买交通工具和交通燃料。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41.5元,同比增长40.2%,主要是购买书报杂志增加拉动。食品消费支出319.3元,同比增长26.7%。其主要原因是食品的价格和消费量有所变化,购买大米同比增长14.5%,食用油价格增长11.9%,购买猪肉同比增长21.2%。

      (二)保障性支出大幅提高

      随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的提高和新农保试点范围的扩大,实现了农民由“家庭养老”、“养儿防老”逐渐向社会养老的历史转变,为实现“全民养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交纳医疗保险4.4元,同比增加2.5元,增长135.3%;人均交纳社会保障基金7.4元,同比增加0.6元,增长8.7%。

      (三)“礼尚往来”使得“人情债”加重

      一季度正值春节期间,期间压岁钱、各种贺礼、红白礼金等支出相继增加。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赠送亲友开支89.8元,同比增长21.2%。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收到亲友赠送礼金共计50.2元,收支相抵后人均多赠送出去39.6元,迅速增加的“人情债”已成了农村家庭负担之一。

      三、当前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一)非农岗位就业不足,农民外出就业难度加大

      农民的非农收入主要来自本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劳务经济。近年来,工资性收入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农民收入的大幅上涨,但工资性收入增长的空间在减小,农民就业的难度在增加,农民工就业的范围也在逐步缩小,工资水平持续提升难度加大。加上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进城务工的难度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的机会减少,抑制了农民非农产业工资性收入。

      (二)一产业占主导地位,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占全部家庭经营收入比重较高,为85.7%,同比增长20.6%;二、三产业收入占14.3%,增长17.2%,低于一产业3.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长缓慢,制约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影响农民就业,制约农民增收。

      (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使农产品获利空间日益缩小

      农产品成本高,突出表现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一季度,化肥价格同比上涨23.0%,农药价格同比上涨65.1%,农用地膜价格同比上涨78.4%。尽管国家政策对农民实行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资价格上扬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但仍然影响了农民收益的持续增加。由于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导致了主要农产品增产空间越来越小,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受到限制,使农民增收受到很大制约。

      四、增加农民收入几点建议

      (一)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创收和创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因地制宜地出台一些政策,积极支持农民创业,引导农民工就地或就近转移,以节约劳务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二)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同时也将会有力的改善全市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进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按照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制等建成一批竞争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通过加大扶持力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植,增强辐射带头作用,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和农民增收。

      (四)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为了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造成的不利影响,各相关部门应当调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如果农业生产资料上涨是由供给不足所致,那就应当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扩大再生产扶持力度,使农业生产资料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如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由垄断行为引起,那就应当努力消除垄断,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之间竞争机制,促进生产资料价格稳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广安市2011年一季度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 2011年04月29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广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积极探寻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出台一系列利农惠农政策,确保了全市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据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52.7元,同比增加312.9元,增长21.7%。  一、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支撑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广安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农村发展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同时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了农民工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强劲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现金收入874.8元,同比增加175.5元,增幅为20.1%。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收入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收入为244.3元,同比增加73元,增幅为42.6%。

      二是外出从业收入仍为工资性收入主体。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外出从业收入为590.4元,同比增加123.9元,增幅为26.7%,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达67.5%,是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二)家庭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广安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为695.4元,同比增加116.4元,增长20.1%。分行业来看,第一产业直接受益于国家政策,加之粮食连续多年丰收,稳固了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一季度,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现金收入为596.3元,同比增加101.9元,增长20.6%;来自第二产业的现金收入为33.2元,同比增加12.4元,增长59.8%;来自第三产业的现金收入为65.9元,同比增加2.1元,增长3.4%。

      (三)财产性收入同比下降

      因2011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制度指标范围发生变化,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等指标由原来的财产性收入调整为非收入现金所得,造成财产性收入同比下降。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3.0元,同比减少18.7元,下降44.7%。

      (四)转移性收入增速加快

      因2011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制度指标范围变化,转移性收入中新增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费、领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费、领取养殖业补贴费等指标,导致了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159.5元,同比增加39.7元,增长33.2%。

      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今年一季度全市劳务输出总量133.9万人,增幅为2.6%。二是粮食价格上涨,农民出售余粮。据住户调查,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出售小麦同比增长192.7%,出售水稻同比增长69.4%,出售玉米同比增长61.9%。三是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的创业优惠政策,支持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创业,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二、三产业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民第二、三产业现金收入同比增幅达17.2%。粮食直补标准的不断提高、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全市农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

      二、农民消费趋势和热点

      (一)生活消费支出增势强劲

      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791.6元,同比增加235.1元,增长42.2%。生活消费八大项中,居住支出增长最快,交通和通讯支出、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和食品消费支出增长速度紧随其后。

      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56.9元,同比增加99.4元,增长173.1%,主要是用于购买生活用房建材等。交通通讯人均消费支出68.6,同比增长91.4%,主要是用于购买交通工具和交通燃料。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41.5元,同比增长40.2%,主要是购买书报杂志增加拉动。食品消费支出319.3元,同比增长26.7%。其主要原因是食品的价格和消费量有所变化,购买大米同比增长14.5%,食用油价格增长11.9%,购买猪肉同比增长21.2%。

      (二)保障性支出大幅提高

      随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的提高和新农保试点范围的扩大,实现了农民由“家庭养老”、“养儿防老”逐渐向社会养老的历史转变,为实现“全民养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交纳医疗保险4.4元,同比增加2.5元,增长135.3%;人均交纳社会保障基金7.4元,同比增加0.6元,增长8.7%。

      (三)“礼尚往来”使得“人情债”加重

      一季度正值春节期间,期间压岁钱、各种贺礼、红白礼金等支出相继增加。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赠送亲友开支89.8元,同比增长21.2%。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收到亲友赠送礼金共计50.2元,收支相抵后人均多赠送出去39.6元,迅速增加的“人情债”已成了农村家庭负担之一。

      三、当前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一)非农岗位就业不足,农民外出就业难度加大

      农民的非农收入主要来自本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劳务经济。近年来,工资性收入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农民收入的大幅上涨,但工资性收入增长的空间在减小,农民就业的难度在增加,农民工就业的范围也在逐步缩小,工资水平持续提升难度加大。加上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进城务工的难度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的机会减少,抑制了农民非农产业工资性收入。

      (二)一产业占主导地位,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占全部家庭经营收入比重较高,为85.7%,同比增长20.6%;二、三产业收入占14.3%,增长17.2%,低于一产业3.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长缓慢,制约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影响农民就业,制约农民增收。

      (三)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使农产品获利空间日益缩小

      农产品成本高,突出表现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一季度,化肥价格同比上涨23.0%,农药价格同比上涨65.1%,农用地膜价格同比上涨78.4%。尽管国家政策对农民实行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资价格上扬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但仍然影响了农民收益的持续增加。由于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导致了主要农产品增产空间越来越小,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受到限制,使农民增收受到很大制约。

      四、增加农民收入几点建议

      (一)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创收和创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因地制宜地出台一些政策,积极支持农民创业,引导农民工就地或就近转移,以节约劳务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二)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同时也将会有力的改善全市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进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按照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制等建成一批竞争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通过加大扶持力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植,增强辐射带头作用,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和农民增收。

      (四)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为了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造成的不利影响,各相关部门应当调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如果农业生产资料上涨是由供给不足所致,那就应当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扩大再生产扶持力度,使农业生产资料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如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由垄断行为引起,那就应当努力消除垄断,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之间竞争机制,促进生产资料价格稳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