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纪事
10万顶为四川藏区牧民“量身定制”的新型帐篷,极大地改善了牧民放牧期间的生产生活条件,是四川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中的重要项目,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为藏区同胞建设幸福新家园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
一切为了藏区牧民的冷暖,一切为了藏区群众过上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四川省统计局最近一次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藏区牧民群众满意度高达95.9分。
不能再让牧民群众生活在这样的帐篷里
2008年9月,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前往甘孜州调研,走访了几户牧民家,看了他们游牧居住的帐篷。帐篷内的景象令他心情沉重:漏雨、漏风、防冻效果差;生活设施简陋;因为潮湿,牧民风湿病高发。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是牧民们祖祖辈辈的期盼。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到2008年底,依托草地和畜牧业生存、发展的11.2万户、53.3万纯牧业人口,人均年纯收入只有2300元,仍有近10万户、50万人处于完全意义上的游牧状态或仅有简易居所,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沿袭千年的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严重制约。
“不能再让牧民群众生活在这样的帐篷里!”刘奇葆随即提出,要帮助游牧民群众设计适合游牧生活的帐篷,让他们在放牧过程中也能享受现代生活。
2009年2月19日,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正式启动。按照规划,四川将用4年时间,在29个牧区县规划建设1409个定居点,从根本上改善藏区牧区10万户、48万未定居或仅有简易固定住所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与此同时,在定居区配套建设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与牧民定居生活相适应的教育、卫生事业,配套建设学校、文化室、卫生室、村民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警务室等公共设施,在全省藏区牧区实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
各牧区县抽样调查了500户牧民家庭,结果显示:97.83%的牧民愿意定居,98.14%的牧民户愿意出资建房。四川省民委主任敬全林告诉记者,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关心藏区民生,切实解决牧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的生动实践。
近3年来,四川累计完成投资180多亿元,其中政府已投入70亿元。至今年11月底,建成定居房9.2万户,占总任务的92.7%。建成定居点1092个,村民活动中心756个,还同步推进公路、供水管网、水源点、垃圾收集点、输变电线路、变电器、太阳能发电设备、卫星电视接收设备、通讯塔等多层次的配套设施建设。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
对历史负责,让群众满意。四川省把定居点建设作为推进藏区牧民新村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契机,借鉴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经验,定下高标准: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村落规划水平、民居设计水平。力求高水平建成一批交通方便、水源安全、通讯发达、有产业支撑的新型牧民定居村落。
四川省委、省政府组织内地12个对口支援市的规划设计力量,负责对甘孜、阿坝两州牧民定居点进行规划设计(凉山州负责木里县),并在成都举办了300多人参加的规划设计人员培训会。
2010年,各对口支援市又对已完成规划设计的定居点和定居房建设方案再次优化、完善和提升。定居点建设坚持“三靠”原则:靠近公路边、靠近场镇边、靠近县城边,力求建成一批交通方便、水源安全、通讯发达、有产业支撑、便于管理的新型牧民定居村落,同时避开地质灾害隐患,防止风口、雪崩、泥石流和冻土的影响。
四川省直机关和藏区州县统一设计调查问卷,对藏区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收入、教育、医疗状况等进行系统和详细调查,准确掌握牧区的基本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意愿,通盘考虑资金、建材、设施、地质、人才等要素保障,科学编制了《四川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总体规划》,明确了实施范围、内容、步骤和方式,确保总体规划符合实际、顺乎民意。
在修建性详规制订环节,又根据地质、草场、水源、交通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定居点规模,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在定居房单体设计上,按照“四化”原则:外观民族化、内部现代化、居住舒适化、结构安全化,设计多种结构和功能的户型,供牧民选择。
四川各地组织专家和牧民群众,对完成的规划设计进行认真评审后再执行,严格实施。切实按照审查通过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定居点、定居房建设,坚决维护规划设计的刚性和权威。对不按规划设计进行的,责成整改,甚至推倒重建,确保建设质量。
让牧民早日过上现代文明幸福生活
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让牧民早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早日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四川各方齐心协力,抢抓时机,快速推进。
甘孜州委农办主任张家志,一直参与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这两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推进快,牧民笑脸多。
2009年,四川省规划帮助2.23万户牧民完成定居房建设,解决10万人的定居问题,实施帐篷新生活行动,同步配套公共设施。
2010年,结合各地进度和牧民愿望,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四年任务三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年度任务确定为完成43912户的定居房建设,帮助21.5万人实现定居。
2011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年度目标任务定为:完成25757户的定居房建设,帮助12.6万人实现定居,确保3年完成总规划任务的90%以上。同时继续推进帐篷新生活行动,提出在全国率先启动“帐篷新生活行动”,为牧民研制新型游牧用帐篷。
帐篷是牧民在牧场上流动的家,每年要搬迁好几次,传统的牛毛毡房常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川省民委协调组织科技厅、四川大学、省农机研究院、省纤检局、四川帐篷联盟、总后勤部西安建工所等方面的顶尖技术力量组成专家组,夜以继日地设计和生产,研制出了能防风、避雨、防潮、透气、保暖、阻燃、防紫外线的新型帐篷。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出10万顶新型帐篷。
为了确保夏牧前把10万顶新型帐篷发放到牧民手中,四川制定了《新型帐篷发放工作方案》,对组织机构、分配原则、发放范围和对象、发放方式、监督检查、舆论宣传、社会治安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动员各族干部群众,迅速在藏区雪山高原展开了一场场声势浩大的帐篷新生活行动,党的关怀和温暖像春风雨露般洒向雪山草地。
四川省委、省政府在今年3月5日和3月28日分别举行了隆重的发放仪式和欢送仪式。多部门协同配合,部队全程运输,志愿者义务装卸,企业加班加点,开展了3个多月的大配合、大协同、大会战。成都军区组织部队官兵忍饥受累、翻山越岭,将10万顶夏牧帐篷运抵牧区。
新型帐篷发放后,牧民群众经过一个夏季的使用,对新型帐篷的设计和生产质量赞不绝口。
甘孜州道孚县龙灯乡拉日村牧民洛科说:“新型帐篷非常结实,我们家小孩子经常用手抓帐篷四周支杆摇晃玩,但整个帐篷几乎纹丝不动,质量非常好,大家都很满意。”
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热坤村索南扎巴说:“新型帐篷的安装非常好学,政府在设计时为我们想得很周到,今年出牧就用上了。”
这种新型帐篷,除透光透气外,还非常保暖。重量仅90余公斤,是传统牛毛帐篷重量的1/3。安装非常简便,搭建一顶新型帐篷只需30分钟,而搭建传统牛毛帐篷却要大半天。新型牧区帐篷,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游牧民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
蓁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