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投入56亿元140个新村灿烂开放

  • 2011年11月03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民委
  • 【字体:
  •   省委、省政府作出以现代农业产业为支撑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来,凉山州立足实际、认真贯彻、迅速落实,截至今年9月底,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新村、彝家新寨、木里藏区新村建设投入56.2亿元,完成新村聚居点建设140个,启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5个。

      投入的56.2亿元中,财政投入18.9亿元、整合涉农资金投入6.8亿元、社会资金投入30.5亿元。与140个新村聚居点同步建设完成的还有农田水利渠系建设370公里、农村能源建设1.74万户,“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100个,连片建设特色产业基地75.3万亩……

      强化全域凉山理念,分类推进新村建设,凉山州新村建设正谱写跑步奔全面小康新篇章。

      统筹规划 分类推进
      目标任务锁定全面小康

      新村建设,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房屋村落修建,更是一场村容村貌的大变革,因此,规划设计就摆在了第一位。

      按照推进安宁河谷地区率先发展、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跨越发展的要求,凉山州把握“一优先、四配套”建设路径,规划到2015年30%以上、2020年60%以上村民入住新村。

      全域推动,五年建设新村2360个。立足现实基础,三类区域联动,规划建设安宁河谷地区新村1170个、大凉山彝家新寨1143个、木里藏区新村47个,五年新增22.02万户、102万人实现集中居住。注重功能提升,完善规划,与小城镇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各类移民搬迁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有机结合,规划建设新农村综合体50个。

      规划到村,明确年度建设任务。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百乡千村'新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三类区域新村建设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县市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县市“土洋结合、专群结合”,“本地人才+外聘专家”,编制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村落民居规划设计方案,在媒体上公告各县市年度建设任务,接受社会和大众监督。

      制定指标,锁定新村建设标准。立足三类区域现实基础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要求,制定涵盖村落民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点25项标准,强化标准的刚性约束,不达标准不验收。

      统筹配套 注重结合
      村落民居融入自然生态

      宁南县是金沙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烤烟、蚕桑、早市蔬菜已具有明显优势,2010年宁南县投入资金2.02亿元,对25个村、5407户农户进行风貌打造,同时,按照“蜀风滇韵”特色,完成2个村、195户农户新民居建设。2011年,宁南再掀新农村建设高潮,“一村一个景、一村一幅画、一村一集镇”的“蜀风滇韵”画卷徐徐展开……

      突出“三类”风格,推进村落民居建设。据悉,安宁河谷地区突出川滇、川西南民居风格,今年启动建设“前庭后院加小楼”的农民新居13168户;大凉山彝家新寨突出红、黄、黑三色调彝家建筑风格,启动建设“前院后院加单体平房或楼房”的农民新居21441户;木里藏区突出藏乡、彝寨、苗家等民族建筑风格,启动建设“前院后院分离加小楼”的农民新居78户。按照“经济适用、面积适当、完善功能、通风透光、整洁安全”要求,厨厕分离、人畜分离,因户设计厨房、清洁能源、畜圈、厕所和庭院,统一色彩、统一装饰,改建扩建农房。

      突出“三网”配套,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州抢抓机遇,整合项目,捆绑投入,以水网、路网、电网为重点,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系统设计、完善设施,加快断头路、联网路、到社路、入户路和机耕道建设,新村道路和入户路硬化率达70%以上,今年已新建新村公路1022公里。加强安全饮水和水利设施建设,村民饮用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新建农田水利渠系370公里。集中连片治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改革耕作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13.3万亩。

      突出“三产”联动,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立足市场需求,挖掘比较优势,引导新村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今年已连片建设特色产业基地75.3万亩、新增适度规模养殖2772户,新村村民人均增收可望达18%以上。申请注册“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识,成立苦荞、花卉、马铃薯、石榴、苹果等产业协会,“握紧拳头、抱团聚力”,统一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突出服务功能,推进“1+6”活动中心建设。加强基层政权、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项目配套建设,今年已在行政村所在地建设村民公共服务中心100个,以市场化的办法落实经营性服务项目,以派驻、抽调、巡回、定期等办法,落实公益性服务人员。

      点面结合、条块相连,把新村建设与加快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县城——乡镇——新村”合理布局、协调推进的新格局。今年以来,全州启动的425个新村建设正稳步推进。[凉山日报]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凉山州投入56亿元140个新村灿烂开放

  • 2011年11月03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民委
  •   省委、省政府作出以现代农业产业为支撑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来,凉山州立足实际、认真贯彻、迅速落实,截至今年9月底,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新村、彝家新寨、木里藏区新村建设投入56.2亿元,完成新村聚居点建设140个,启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5个。

      投入的56.2亿元中,财政投入18.9亿元、整合涉农资金投入6.8亿元、社会资金投入30.5亿元。与140个新村聚居点同步建设完成的还有农田水利渠系建设370公里、农村能源建设1.74万户,“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100个,连片建设特色产业基地75.3万亩……

      强化全域凉山理念,分类推进新村建设,凉山州新村建设正谱写跑步奔全面小康新篇章。

      统筹规划 分类推进
      目标任务锁定全面小康

      新村建设,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房屋村落修建,更是一场村容村貌的大变革,因此,规划设计就摆在了第一位。

      按照推进安宁河谷地区率先发展、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跨越发展的要求,凉山州把握“一优先、四配套”建设路径,规划到2015年30%以上、2020年60%以上村民入住新村。

      全域推动,五年建设新村2360个。立足现实基础,三类区域联动,规划建设安宁河谷地区新村1170个、大凉山彝家新寨1143个、木里藏区新村47个,五年新增22.02万户、102万人实现集中居住。注重功能提升,完善规划,与小城镇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各类移民搬迁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有机结合,规划建设新农村综合体50个。

      规划到村,明确年度建设任务。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百乡千村'新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三类区域新村建设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县市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县市“土洋结合、专群结合”,“本地人才+外聘专家”,编制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村落民居规划设计方案,在媒体上公告各县市年度建设任务,接受社会和大众监督。

      制定指标,锁定新村建设标准。立足三类区域现实基础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要求,制定涵盖村落民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点25项标准,强化标准的刚性约束,不达标准不验收。

      统筹配套 注重结合
      村落民居融入自然生态

      宁南县是金沙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烤烟、蚕桑、早市蔬菜已具有明显优势,2010年宁南县投入资金2.02亿元,对25个村、5407户农户进行风貌打造,同时,按照“蜀风滇韵”特色,完成2个村、195户农户新民居建设。2011年,宁南再掀新农村建设高潮,“一村一个景、一村一幅画、一村一集镇”的“蜀风滇韵”画卷徐徐展开……

      突出“三类”风格,推进村落民居建设。据悉,安宁河谷地区突出川滇、川西南民居风格,今年启动建设“前庭后院加小楼”的农民新居13168户;大凉山彝家新寨突出红、黄、黑三色调彝家建筑风格,启动建设“前院后院加单体平房或楼房”的农民新居21441户;木里藏区突出藏乡、彝寨、苗家等民族建筑风格,启动建设“前院后院分离加小楼”的农民新居78户。按照“经济适用、面积适当、完善功能、通风透光、整洁安全”要求,厨厕分离、人畜分离,因户设计厨房、清洁能源、畜圈、厕所和庭院,统一色彩、统一装饰,改建扩建农房。

      突出“三网”配套,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州抢抓机遇,整合项目,捆绑投入,以水网、路网、电网为重点,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系统设计、完善设施,加快断头路、联网路、到社路、入户路和机耕道建设,新村道路和入户路硬化率达70%以上,今年已新建新村公路1022公里。加强安全饮水和水利设施建设,村民饮用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新建农田水利渠系370公里。集中连片治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改革耕作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13.3万亩。

      突出“三产”联动,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立足市场需求,挖掘比较优势,引导新村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今年已连片建设特色产业基地75.3万亩、新增适度规模养殖2772户,新村村民人均增收可望达18%以上。申请注册“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识,成立苦荞、花卉、马铃薯、石榴、苹果等产业协会,“握紧拳头、抱团聚力”,统一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突出服务功能,推进“1+6”活动中心建设。加强基层政权、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项目配套建设,今年已在行政村所在地建设村民公共服务中心100个,以市场化的办法落实经营性服务项目,以派驻、抽调、巡回、定期等办法,落实公益性服务人员。

      点面结合、条块相连,把新村建设与加快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县城——乡镇——新村”合理布局、协调推进的新格局。今年以来,全州启动的425个新村建设正稳步推进。[凉山日报]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