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简报2021年第2期
凝聚合力 综合施策
——四川全面打赢凉山州深度贫困歼灭战
凉山彝区是全国“三区三州”最贫困地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非常牵挂,多次对凉山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四川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瞄准凉山实现如期脱贫的短板难题,举全省之力、以非常之策打赢决胜凉山深度贫困的“大会战”。凉山彝区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7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实现社会制度的“一步跨千年”后,又一次实现了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一步跨千年”。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攻坚克难组织保证
一是高位部署推动落实。坚持把凉山脱贫攻坚作为全省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多次在凉山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打赢凉山脱贫攻坚战,带头联系脱贫任务最重、脱贫难度最大的昭觉县、布拖县,14名省级领导联系指导凉山深度贫困县,形成省、州、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脱贫攻坚的领导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二是量身定制特殊政策支持。先后制定实施彝区“十项扶贫工程”、17条特殊支持政策,在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针对凉山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和具体困难,量身定制34条支持政策和16条工作措施。三是强化综合帮扶。选派5700多名干部组成11个综合帮扶工作队驻县帮扶,实现每县1名副书记或副县长和1名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卫计局、扶贫局副局长“6个1”挂职帮扶全覆盖。强化驻村帮扶,实现贫困村“五个一”和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三个一”全覆盖。精准选派专业人才、基层干部入驻重点乡、村,手把手开展培训指导,确保“责任、政策、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二、坚持精准方略,不断强化脱贫工作举措
一是动态管理贫困人口。在凉山州先后开展4轮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回头看”,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应扶尽扶、不漏一户一人。二是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00万多人次,173家企业、1369类产品上架“全国扶贫832平台”。易地扶贫搬迁让35.32万人搬离贫瘠之地,彝家新寨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让62.2万人改善住房条件。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和“一村一幼”全面实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大病救治覆盖率达到100%。44万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85.1万贫困人口生活用电保障问题全部解决。三是全面加强资金支持。统筹用好各类扶贫资金,新增项目重点向凉山安排,新增资金重点向凉山倾斜,累计投入中省州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1.08亿元,各级行业扶贫资金778亿元。创新建立贫困村产业扶持、教育扶贫救助、医疗扶贫救助、小额信贷分险“四项扶贫基金”,实现全州17个县(市)全覆盖,总规模达17亿元。四是严格开展考评整改。开展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一体推进各类问题整改“清零”,严格实施脱贫攻坚成效和扶贫专项、定点扶贫、省内对口帮扶等“1+N”考评,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成色。
三、坚持凝聚合力,统筹用好各方资源力量
一是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广东省珠海市、佛山市和浙江省湖州市累计落实财政性帮扶资金27.2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54个。两省购买凉山农特产品3.3亿元,帮助销售农特产品1.29亿元。二是深化定点扶贫。10家中央单位累计帮助落实帮扶资金6.73亿元,帮助引进资金4.15亿元;省级106家单位定点扶贫11个贫困县,每县都有1至3个省直部门(单位)、1至3所高等高校、1家以上医疗机构、1至3户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是深化省内对口帮扶。省内较发达的11个市县对口帮扶凉山11个贫困县,每年按照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的0.3%或0.5%安排对口帮扶资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1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09个,共建飞地经济产业园、昭觉县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四是深化社会扶贫。三峡集团投入帮扶资金18.3亿元;大力开展“国企入凉”,28家中央在川企业及省属国有企业累计捐赠资金4.68亿元,38个合作项目完成投资68亿元;深入实施“万企帮万村”“光彩事业凉山行”等扶贫行动,641家民营企业、商协会与凉山821个贫困村结对,累计捐赠资金0.8亿元、以物折资1.1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097个。
四、坚持综合治理,多措并举解决特殊问题
一是着力铁腕禁毒。颁布施行《凉山州禁毒条例》,持续开展毒品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建立“1+15+N”绿色家园戒治康复体系,建成投用410个社区戒毒(康复)标准化工作站,开展“2+3+X”戒治康复试点,建成“索玛花工程”系统,对吸毒人员基本实现全域、全时、全员管理。二是着力有效防艾。制定《凉山州艾滋病防治条例》,推进“1+8”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疾控、医疗、妇幼“三条专业防治线”,开展“一对一”随访管理、“一站式”治疗服务。三是着力控辍保学。全面落实“六长责任制”,创新建立户籍与学籍系统定期比对、超龄生学业补偿等五项制度,通过单独编班、职业培训等方式分类复学,深入推进“一村一幼”计划,累计开办幼教点3069个。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有效解决彝区孩子因“老师讲话听不懂、学习课程跟不上”导致厌学辍学问题。四是着力依法治超。集中开展生育秩序整治行动,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包户、专业技术人员与育龄妇女“一对一”全覆盖联系,强化政策推动、监管服务、联系帮扶,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生育观念,打破“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五是着力解决自发搬迁问题。全面摸排自发搬迁群众4.03万户17.88万人,精准识别贫困人口0.84万户3.37万人,逐一落实户籍、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消除扶贫“盲区”。
五、坚持扶贫扶志扶智,切实增强群众内生动力
一是大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在凉山州行政村全覆盖创建农民夜校3745所,累计培训群众611.3万人次,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脱贫信心。二是深入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对12.73万贫困家庭适龄劳动力进行轮训,组织开展“脱贫致富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勤劳致富、脱贫光荣。三是持续推进陈规陋习整治。重点解决婚丧嫁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问题,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创建省州级“四好”村2322个,评选“四好”文明家庭81.82万户,引导彝区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是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在大型集中安置点及时成立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设立红白理事、治安联防、禁毒防艾等自治组织,推广社区村(居)民恳谈会、议事会、民情沟通日等自治形式。
六、坚持真抓实干,锤炼从严从实纪律作风
一是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清理扶贫领域文件表册2310项、整合取消699项,清理扶贫工程项目41250个,创新开展“清卡行动”“明目行动”,143项补贴纳入监管平台统一直发。二是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开展贫困村党组织分类提升行动,累计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300余个,调整撤换不胜任、不适合村干部200余人。三是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制定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18条措施和关心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2条措施,先后交流使用11个深度贫困县干部47名,晋升职级158名。扎实推进健康体检、心理疏导、慰问救助等工作,对因公牺牲、因公负伤的帮扶干部,落实专人常态联系帮扶,解决具体困难。
七、坚持慎终如始,全力以赴打好收官之战
一是抓好扶贫项目建设。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建立跨区域、多部门联动的综合调度机制,全力保障建材供应、配足施工人员、上足机械设备,严格工程质量监管。二是强化就业和产业扶持。积极组织搬迁群众就业培训,新建扶贫车间66个,开发安置区保洁绿化、治安协管、护林护路等公益性岗位安置3.9万贫困劳动力,大力发展彝绣、彝族银饰、彝族漆器等民族手工业,带动搬迁群众在家门口致富增收。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对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搬迁户给予临时救助;开展省综合帮扶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志愿者等与搬迁家庭结对子,引导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社区、适应新生活。四是抓好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出台“九条就业措施”,开展“春风行动”、组织“点对点”直达运输服务,加快推动务工人员返岗,2020年全州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25万人、比2019年增加16.9%。五是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坚持线上帮助销售、线下组织采购,着力解决农畜产品运难卖难问题,疫情期间帮助销售扶贫产品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