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简报2020年第88期
公安厅深化两级联动
助力越西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公安厅联系帮扶越西县及南箐镇河坎村以来,紧紧围绕法治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深化厅县两级公安密切联动协作,结合当地实际,以打造河坎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为抓手,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农村警务模式,切实服务人民办实事,为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奠定了坚实有力的法治社会保障。
一、情系彝区勇担使命,精准谋定帮扶对策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厅党委成员先后10余人次实地对接调研、督战指导,为帮扶工作把航定向。工作专班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年度科学制定帮扶方案,层层压实责任,精准施策、挂图作战。二是强化机制保障。创新建立结对共建越西县公安局帮扶机制,项目化帮助解决45件实事。推行“厅领导联系+支部帮”制度,深入开展结对共建河坎村党支部和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两年来,厅属各部门警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党员干部近300人次,进村入户走访慰问,真心倾情帮扶。三是强化工作保障。选派两名政治好、作风硬、有群众工作经历、熟悉彝区情况的民警驻河坎村开展帮扶工作。两年来,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全力保障当地脱贫奔康道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二、全警动员群策群力,结对共建真帮实扶
一是深化禁毒攻坚战。支持禁毒预防教育阵地建设,帮助建立“集体就业、共同拒毒、自尊自立、绿色生活”戒毒模式,抓实“打防管控宣戒”等各项措施。2020年,越西县外流贩毒、新增吸毒、复吸人员数同比下降90%、77.9%、73.2%,学生连续5年“零涉毒”。二是支持队伍能力建设。采取“送教到县、跟班实践、重点调训”等方式,实地开展业务培训11次,支持8名民警上挂跟班学习,抽调20名民警参加战训,指导完成越西县局三级刑侦技术室的达标创建工作,全力帮助提升民警能力素质。越西县公安局被省厅列为最强训练标兵单位,5个单位被授予“最优服务窗口”,6个所队被评为“最强实战单元”,2019年取得了州局年终考核和县级目标考核两个一等奖,“创一流”目标基本实现。三是帮助解决装备经费。额外解决禁毒、反恐、冬管和警用装备等费用282万元,捐赠通讯机站、防暴处突等装备折合人民币190万元,有效缓解和改善了当地办案经费少、装备落后的现状。四是支持培树先进典型。指导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培树全省政法系统“先进党支部”1个,并被确定为全省“最强支部”典型经验讲述活动单位。帮助搭建《今日头条》等宣传平台,推送《越西县打造智慧社区助力脱贫攻坚》等一批典型帮扶实例,弘扬先进典型事迹。
三、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六四四三”彰显成效
一是禁毒扶贫抓“六防”。严防吸毒人员滋生、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戒毒康复人员脱管失控、制毒物品流失、制毒高危场所失查、人员外流贩毒,河坎村26名吸毒人员全部戒断三年以上,实现新增吸毒人员、外流贩毒人员、复吸人员、制毒、种毒“五个零发生”。二是治安扶贫抓“四建”。在河坎村建成全县首个农村智慧警务室和天网6个、公安检查卡口1个、安全村道近5000米,组建“司法调解专班”,落实重点人员警务室、村、家庭“三帮一”管控措施,该村重大刑事案件“零发生”,初步实现“村寨最稳定、治安最良好、群众最满意”的平安村建设目标。积极深化拓展警务室建设经验,在县城北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成集“人员管理与数据分析、智慧告警和物业管理”系统为一体,联防、联动、联管、联帮等多元共治的智慧警务室。三是智力扶贫抓“四送”。送法律,大力开展禁毒防毒和法律法规宣传,打通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送教育,常态化走访慰问村小学,捐赠教学设施设备和学习用品,组织“小手牵大手、同父母看一场禁毒电影”等活动,加强感恩奋进教育;送技能,帮助每户贫困户至少培训一项创收技能,拓展增收渠道;送文化,帮助建好村农民书屋、农民夜校,为河坎村提供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四是法治扶贫抓“三创”。开展创“无毒、无邪教、无黑恶势力”创建活动,构建良好的村级法治环境,打造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彝区脱贫攻坚示范村。河坎村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越西县评为“无邪教村”“无酒驾示范村”。
四、真情投入全力攻坚,多元发力提质增效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行动,厅党委成员到河坎村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村组干部、村民党员代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村组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成都进行能力素质提升培训,派员蹲点指导党建工作,切实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和“主心骨”。二是建强“五支队伍”。以解决实际问题、助力脱贫攻坚为导向,建立完善巡防便民服务队、“四治”工作攻坚队、“巾帼”新风宣传队、移风易俗先锋队、致富能手互助队等“五支队伍”,提升村级治理能力和水平。三是壮大富民产业。翻新重建国家AA级“红军洞”景区,新建河坎村“脱贫攻坚全域展览馆”,深化红色文化与彝家新寨民俗文化相融合的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甜樱桃、杨梅种植,肉牛养殖和光伏发电“四大”特色产业,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四是大力帮扶边缘户。对有致贫风险的37户边缘户,通过发展到户产业、暖冬慰问等措施,帮助解决生产生活所需。克服疫情影响,开展电焊、种植养殖等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帮助180余人外出务工。五是深化移风易俗。新建红白理事堂,引导村民红白喜事从简,摒弃陈规陋习。开展“厕所革命”行动,整治村内环境卫生,提档升级基础设施。以“巾帼”行动为抓手,以“四好家庭”评定为载体,每周开展家庭环境卫生整治,促进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依托农民夜校平台,开展各类文化知识培训24期,教育群众转变观念,提升能力素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