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跨越 壮美的史诗
金阳县新建成的德溪乡德惠小区。图片由金阳县委宣传部提供
美姑彝族群众身着盛装在新居前留影。记者 王云 摄
4月,大凉山的索玛花含苞待放。不久前的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当驻村第一书记李凯领奖回到村里,村民载歌载舞分享喜悦。
村民吉木子洛也在其中,年过7旬的她热泪盈眶。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的三河村看望贫困群众。“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3年来,吉木子洛时时想起总书记的话。
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凉山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2020年11月17日,省政府批准凉山州的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上世纪50年代,凉山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如今,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中,凉山再次经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11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又一次“一步跨千年”。
对凉山来说,这是千年的跨越,更是壮美的史诗。
历史答卷
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2020年5月13日清晨,凉山州昭觉县古里镇阿土列尔村51岁的某色达体早早起床,打扫干净屋子,关上院门,离开百年老屋,和妻子一起走下2566级钢梯。60余公里外,是他们的新家——在昭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一座100平方米、设施齐全的房子正等着他们入住。
阿土列尔村,也是外界熟知的“悬崖村”。曾经,村民要进村必须攀爬17段藤梯,且无安全保障。2016年,藤梯升级为钢梯;2020年5月,村里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44人,陆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村民生活不断向幸福美好靠近。
凉山自古以来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在这片热土上还曾闪耀着红军长征的精神火种。
然而,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于多种原因,直到脱贫攻坚战打响前夕,这里仍是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全州17个县市中,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深度贫困县,2072个贫困村中就有1350个村的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
凉山是全国和四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高度关注。
2018年2月11日,春节前夕,在打赢凉山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总书记来到大凉山。一年后的2月,三河村村民开始搬入新家。具有彝族传统民居特色的新房样式统一,黄墙灰瓦,四室一厅。新房里统一配备床、沙发、电视柜等家具,还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和储物室。村里还新建了“村史馆”,贫困的历史成为其中的“藏品”。
近年来,凉山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贯彻精准方略,坚持目标标准,下足绣花功夫,集中全部资源力量攻坚克难、决战决胜。
2019年,凉山州木里、盐源、甘洛、雷波4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最后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凉山州实现11个深度贫困县摘帽、2072个贫困村退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凉山,交上了一份优秀的脱贫攻坚时代答卷。
成功密码
攻坚全过程精准“绣花”
2020年10月29日,3吨越西苹果从凉山州越西县运至广东佛山,与其它水果拼柜后销往香港。这是越西苹果首次进入香港市场,也是佛山和凉山东西部扶贫协作又一成果。
此前的7月,在海拔2100米的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葱翠高山上的娃娃菜采收包装后,通过冷链车送到成都,登上飞机,摆上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
……此前,这样的场景,对大凉山人来说简直难以想象。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发育不足、自然条件差……这里几乎集合了所有的贫困因素,让脱贫攻坚的难度陡增。认识凉山脱贫有多伟大,就要认识凉山脱贫有多难、群众有多期盼。
受自然、历史、社会等多重因素制约,截至2014年底,凉山仍有贫困村2072个,贫困人口50.58万,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突出。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牢记总书记嘱托,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综合帮扶凉山的34条支持政策和推动政策落实的16条工作措施,选派5700余名优秀干部驻点帮扶。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四川更是全面构建政策支持、资源倾斜、干部帮扶、责任分工等帮扶凉山脱贫攻坚体系。
“挪穷窝”。对像“悬崖村”一样“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地方,凉山州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共计搬迁35.3万余人,其中集中安置26.3万人。与此同时,把住房安全作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标志,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新同步”,连片推进新村新寨建设。
修道路。2020年6月30日,随着凉山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村阿布洛哈村通车,凉山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均达100%。凉山把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先导工程,接续实施三轮“交通大会战”,累计完成交通投资900多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2万公里,全面完成“溜索改桥”项目,所有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快速改善的交通运输条件,成了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和最有切身感受的发展成果。
兴产业。2020年11月13日,美姑县洒库乡吾门村两委召开“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分红大会”,首次进行集体经济分红。园区带动,是凉山农业产业扶贫的关键一环,一大批省、州、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并取得实效。一个个产业园,已经成为一个个“扶贫车间”,一个个“就业工厂”。
移风俗。在金阳县马依足社区彝族群众新居家中,“七件套”“五件套”,充满现代生活气息,洗衣机不仅洗掉了尘土污垢,也洗掉了陈旧落后的生活习惯。在喜德县阿吼村,一幢又一幢的彝寨新居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从2016年春季学期起,凉山实行15年免费教育——全面免除3年幼儿教育保教费和3年普通高中学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全州还开办了3117个“一村一幼”幼教点。
如今,在大凉山里传唱着《大凉山上卡沙沙》,倾诉彝家儿女对党和政府牵挂大凉山的感恩感激。
跨步前行
续写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在今年凉山州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关于凉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被表决通过,这份120多页的文件,是全州广大干部沉甸甸的责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融合发展文旅首位产业”“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纲要内容丰富,为凉山未来几年如何续写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开启新征程,就要书写新篇章。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
凉山州脱贫攻坚已夺取全面胜利,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凉山州将总结脱贫攻坚经验,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来把握新发展阶段,找准自身目标定位。
做好衔接文章,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加大特色产业培育,抓好乡村建设和治理,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创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放大绿色生态、阳光康养、战略资源等比较优势,高质量推进安宁河谷综合开发,打造成渝地区阳光康养“后花园”和“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基地。
注重创新驱动,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保护生态优化发展环境,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南向开放重要通道、清洁低碳能源生产基地、新材料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筑牢绿色发展生态屏障。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
凉山各族干部群众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革故鼎新、开拓奋进,确保“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凉山。(记者 王云 何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