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相对贫困的标准、识别与治理机制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10月10日,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卓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相对贫困的标准、识别与治理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会在四川大学顺利举行。
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教授,四川省社科规划办主任黄兵,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宝研究员,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邓玲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郭晓鸣研究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林义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人口学所原所长杨成钢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左卫民教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教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史云贵教授以及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张俊良教授、四川省社科院区域所所长廖祖君研究员、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丹教授等课题组成员,四川大学社科处有关同志等四十余人出席了本次开题报告会,会议就项目的相关重点难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报告会开幕式由史云贵主持,专家研讨阶段由吴国宝主持。
姚乐野首先代表四川大学对各位专家出席开题研讨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王卓教授及其团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立项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审时度势全面推进中国反贫困战略的重大转向。该项目对治理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学术、应用和社会价值,既是对国家扶贫工作的重大战略转向的回应,也是学者心系社会、服务人民的初心与责任担当。近年来,四川大学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在“文优”的三大举措下,学校加快一流文科建设,并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尤其是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与立项来看,一直保持在国内高校前列的发展态势。姚副校长进一步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不仅代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标准,更是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他希望王卓教授及其团队认真吸收开题会上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各项要求打造出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和实践应用性的成果。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对该项目不吝赐教,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黄兵在致辞中代表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社科规划办向王卓教授及课题组成员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对即将开展的研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希望课题组一是进一步强化国家意识,潜心研究,充分体现重大项目的前瞻性;二是展现四川学者的研究气派,求真务实,服务大局;三是加强组织管理,做好宣传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各项成果;四是整合力量,建强团队,培养一批人才,形成具有学科优势和年龄优势的学术团队。
姜晓萍代表公共管理学院对参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祝贺王卓教授及课题组成员顺利立项。她指出,能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这既是全院上下高度重视、精锐出兵,更是王卓教授及其团队长期扎根于中国大地,深耕贫困研究的应有结果,这充分体现出一个学者敏锐的洞见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时高效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的学术追求。姜晓萍书记表示学院将做好各方面的课题研究保障工作。希望课题组同志既要把握好这次开题研讨会精进的机会,认真领会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建议,又要利用好重大招标项目的平台,承前启后,严谨治学,向国家和社会贡献有理论说服力、有决策参考价值的重大成果。
项目首席专家王卓教授向专家组报告了课题的研究意义、总体问题、设计思路、研究框架、研究计划。
在评议及研讨阶段,专家组成员高度肯定了该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研究思路和总体设计,并对课题研究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宝贵的建议。按照发言顺序,姜晓萍教授首先肯定了开题汇报的整体内容,她表示开题报告思路清晰、设计完整、聚焦明确,同时她也从相对贫困识别标准、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左卫民教授指出本课题的选题既精准又务实,他建议可从国际、国内出发,纵横双向比较,同时要体现出国内具体环境的差异性特征。邓玲教授从课题研究的前瞻性、各子课题之间的衔接性和子课题问题的聚焦性等方面提出建议。郭晓鸣研究员就相对贫困聚焦范畴、中国扶贫工作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现实性转向与衔接,还有本课题研究计划等方面提出建议。林义教授从重点和创新两个维度提出建议,既要掌握研究节奏,在主要问题和主要成果上下功夫,还要提出创新性的观点。杨成钢教授提出在理论梳理基础上,重点聚焦到对治理客体的认识上。史云贵教授从研究总命题和各子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角度提出建议。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宝对本次开题会专家组评议进行了总结。他首先感谢与会专家对本课题提出的中肯建议,希望王卓教授及课题组成员与各位专家密切交流,深刻把握相对贫困的研究动向,促进课题的深入展开。其次,他寄望课题组成员,借此重大项目平台,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更优质的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扶贫事业的理论工作迈向更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