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借力网格化服务助推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
自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以来,西昌市积极结合自身工作思考研究,将基层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与网格化服务相结合,把基层政务公开工作融入到网格化服务中,借助网格化服务助推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提升。
一、借力网格化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西昌市在全市范围内按照一个网格300—400户、1000—1500人的规模,划分了1420个网格,一张网撒到了城区街道办事处、乡镇、工业园区、景区。通过一个网格化服务监管中心、47个二级分中心和255个工作站,实现网格化管理全域覆盖,群众办事清楚、轻松。
网格服务员就像一根线,联系着政府和群众。在西昌,有1661位网格管理员每天“巡逻”在1420个“网格责任田”里,一件马夹、一部手持终端机、一套信息采集单、一个工作包、一个证件、一本工作日志、一张便民服务卡……带上网格员专属的“十个一”装备,每天每个网格员向战士一样在自己的责任田进行全方位巡查,他们的责任是做好民生事项服务、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等各项民生服务工作,帮助居民排忧解难。
二、借力网格化服务,优化舆情收集和回应
让政务公开在阳光下,在群众的心中,是政务公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对于政务公开的知晓度和满意度是衡量这些工作的重要标准。传统的舆情民意存在着来源渠道狭窄,来源代表性、集中性不强,不易保存、难以形成统计数据等难题,导致舆情收集和回应存在偏差和非针对性等不足。
而网格化服务是一张完全的基础信息网,通过划分成六类网格基础信息库,对网格内的“人、地、事、物、景、情、组织”等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汇总,实现了社情民意全掌握。采取电视问政方式抓落实,制作播出了《“走基层”助力农民工讨薪》等75期节目,推动了巴汝片区(西昌较偏远的民族乡镇)通信难、农民工讨薪难等一批民生问题的解决。
以某年《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助推群众致富增收》问政报道为例:根据基层网格员反映,市电视台记者深入安宁镇杨家村进行采访了解,得知以洋葱种植和玉米制种为主的杨家村,由于农田水利设施的不完善,引水灌溉成了难题,加之道路交通不便利,农产品运输成了问题,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更増加了人工和运输成本,群众反映强烈。节目播出后,市级相关部门、安宁镇党委政府积极作为,投入700余万,实施了杨家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农田面积1477亩,改土面积1000亩,硬化沟渠21公里,硬化村机耕道和田间道路7公里,受益2000余农户。项目极大改善了当地农田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借力网格化服务,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长效化
通过“西昌市公共•社会化服务平台”,提供二手资讯、房产信息、教育培训、人才招聘、健康咨询等便民服务信息,运用“云推送”服务技术,将服务信息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进行发布,群众可以通过拨打3651890(365天一拨就灵)获得相应的服务或帮助。全市以419名城区专职网格服务员和1505名村(社区)干部为骨干的农村兼职网格服务员为主,将近万名党员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群防群治人员、热心群众等一线力量进行科学配置和优化组合,建立起一支专群结合相对固定的网格服务团队,确保了“一格一员、一格多员”。制定了一日双巡、首问责任、错时服务、预约服务、代理代办等30余项网格管理服务制度,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实现了联系服务群众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