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权“瘦身割肉”的天津样本透视
让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天津的审批权探索表明,打造法治政府,就要首先管住伸得过长、管得过多的“政府之手”。
“一颗公章管审批”:消除“审批旅行”防止百姓“跑断腿”
很多时候,不是不能办,而是不愿办——公章的橡皮里边,有些油水、更能养人。近些年来,企业、百姓被“一枚公章”所困的事例时时发生。
审批体制改革就是要打破——“公章四面围城、审批长途旅行”。今年5月20日,天津探索在滨海新区成立我国首个行政审批局,原先分散于所属18个部门的216项审批权连同部分工作人员一并剥离划入,“109个审批章”被聚合为“一颗公章”。
事实上,今年4月天津就在全市推行“审批革命”。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005年的1133项减少到2013年的394项基础上,又进一步压减至295项,是历年来“瘦身”力度最大的一次。与此同时,在全国率先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一次性全部“清零”。
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办公室负责人卢少伟说,相对于各地普遍建立的一站式行政审批大厅,“一颗公章管审批”有力解决了审批权分散、部门职能交叉、多环节多层次重复审批等流程繁琐问题。
“不仅时间极大缩短,而且也不用像过去每去一个部门都要重复提交一些材料,非常高效便利。”滨海新区祥恒瑞金属制品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露说。
确保权力“瘦身”后不反弹: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同步推进
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同时,天津将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同步推进,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体制机制,建立了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信息互通机制、重点审批事项会商机制、专家审查员机制、监管部门观察员机制等一系列审管协调联动机制。
为确保政府行政许可权力“瘦身”后不再反弹,天津规定超过150项审批事项在要件齐全前提下可在1个工作日完成,最快仅需1个小时。同时,通过实行全程录音录像、审批进展全程公示、效能与廉政全程监察,最大限度消除“灰色地带”。
天津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说,事前审批由审批局完成,事中事后的监管需要原先负责审批的相关部门履行职能,更为专注和专业,有效解决重复审批、多头审批、效率不高等问题。
“一份清单管边界”:防止出现“假减真增”权力越位
看似简单的数字递减,考验的却是改革的魄力与勇气。事实上,行政审批经过多轮“削权”改革,继续“割肉”难度和阻力都不小。
天津在压减审批事项的同时,又推行“一份清单管边界”制度--向社会公布《天津市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凡是清单之外的都要放权、放开或取消。
天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主任李连庆说,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实行年度版本制,每年将依据法律法规调整变化和国务院下放事项的要求修订一次并向社会公布。
从权力“瘦身割肉”,到公布“权力清单”,划定了政府行政许可边界,明确了政府“许可家底”,企业和群众办事涉及的所有事项一目了然。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改革突破口,天津又推出基层执法“一支队伍管全部”等创新举措。一系列改革也表明现存于政府部门之中的很多审批权力,尚有较大的压缩空间。简政放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寻求法治化路径不断推进。 (记者 陈芳、刘元旭、刘林)
责任编辑:
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