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 | kaiyun.com网页版 | 繁體 | English  
 
 
 
 
 
App客户端 政务新媒体矩阵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助手 kaiyun.vip
 
 
 
 
kaiyun.com网页版 | kaiyun.com | kaiyun.co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政务服务 | kaiyun(中国)体育 | kaiyun.app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强化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产业支撑

  • 2012年07月12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分享到:
  核心提示

  必须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四川科学发展的战略

  ■过去五年,四川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为开启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发展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要加快构建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匹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保持领跑西部、追赶东部的发展势头,要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调结构、转方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工业新跨越

  □王海林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四川科学发展的战略,体现了省委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和对四川发展战略的统筹和提升。作为肩负加快建立完善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两化”互动历史使命与责任的四川工业,必须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创新奋进,乘势而上,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

  一、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实践

  过去五年,四川工业穿越灾难,坚韧奋起,成为发展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五年,作为工业大省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9491亿元,是2007年的2.4倍,总量由全国第10位上升到第8位;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5.1%,提升8.9个百分点。

  一是坚持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分散布局模式彻底改变。实施科学规划引导、“三线”国企搬迁、“退城入园”等举措,推进“1525”工程建设,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加快生产力布局调整,彻底改变历史形成的战备型嵌入式和“山散洞”的粗放布局模式。成都高新区、德阳重大装备、自贡节能环保装备等10个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在产业园区的集中度达到64%,比2007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

  二是坚持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整体竞争力由弱变强。规划发展“7+3”产业,有选择地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两年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100个新兴产品规模化市场化。去年,“7+3”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81.8%;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52%;四川工业品国内市场整体占有率达到3.9%,比2007年提升0.7个百分点;工业出口总额跻身全国十强。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内涵发展,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推动大规模技术改造,去年技改投资达到3503亿元,总量连续5年居西部第一位。加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9家,居西部第1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7倍。

  四是坚持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结合,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催生相关产业迅速崛起。成功引进富士康、仁宝、纬创、德州仪器等知名企业落户,电子信息产业五年内有望突破万亿元。一批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加快建设,彻底改变全省汽车工业“缺轿少重、缺心少脑”的产业结构。一批石化下游精细化工项目加快推进,彻底改变化工产业过去以“大化肥”为主的传统格局。

  五是坚持资源节约利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十一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2.03%,以年均13.3%的能耗增长支撑年均22.4%的工业增长。2011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再下降7.78%。

  过去五年,四川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形成“扩大增量中调结构、加快发展中转方式”的做法和经验,为开启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发展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四川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时代特色和主要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述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意义,对落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大部署,围绕今后五年我省“三个翻番”、“五个提升”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把握四川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阶段特征,坚持做强产业、做大城市的工作取向,加快构建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匹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今后五年,全省工业将力争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规模总量不断做大。力争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5%;“7+3”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8%左右。

  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产业园区达到10个左右、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产业园区达到100个。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争突破2万亿元,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4.7%,建成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超过600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3.5%。

  三、奋力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工业新跨越

  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部署,保持领跑西部、追赶东部的发展势头,必须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调结构、转方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工业新跨越。

  全力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先导性产业发展上实现新跨越。有选择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做实产业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鼓励引导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向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二是做优重点产品。科学遴选、动态跟踪、重点支持一批技术领先的重点产品,强化市场应用、市场引导和市场开拓,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做强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选择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强化自主研发、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迅速做强做大;四是创新发展模式。搭建各类产业联盟和产学研联盟,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促进重点产品规模化。

  全力在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上实现新跨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四川工业的重要支撑和潜力所在。一是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有新成效。大力推进水电、钒钛、天然气、稀土等重要战略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加工,着力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川东北和川西北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发展饮料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等区域品牌。二是在加快促进全产业链整体升级上有新成效。突出产业链龙头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关键技术和弥补发展环节,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兼并重组、质量品牌建设、招商引资等方式,提高工业制造基础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品牌创建能力、关联配套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打通产业链各关键环节。三是在产业布局调整上有新成效。坚持聚集集约集群发展,依托产业园区承载项目、吸引企业、壮大产业、培育集群、打造基地,深入实施“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产业布局调整,加快建设一批以先进制造业、现代制造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全力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上实现新跨越。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强化“四川制造”向“四川制造+四川创造”转变,加快推动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跃升,建立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一是不断提升企业装备工艺水平。大规模开展企业技术改造,突出培育发展一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支撑工业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二是着力提升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的体制机制,以成都高新区、绵阳科技城和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三是大力推进产业集成创新。开展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提高四川工业核心竞争力。四是构建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促进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

  全力在培育壮大实体经济上实现新跨越。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尤其要重视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一是在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竞争实力上下功夫。推进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通过交叉持股、股权置换,推动国企、民企双向互动改革。创造性地落实好国家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开放领域,鼓励竞争,释放活力,构建民营经济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新格局。二是在激发中小企业竞争活力上下功夫。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面向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龙头带动、同业集聚、协作配套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区域产业品牌。

  全力在工业对外开放合作上实现新跨越。深刻把握国内外资源要素加速西进的大趋势,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拓展工业发展空间、重塑四川经济版图。一是坚持“引进来”,助推优势产业强势崛起。充分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城乡环境优化、政务效能提升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强化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等产业承接,深化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合作,着力引进重大终端产品、核心部件、成套设备等龙头产品和配套体系,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崛起。二是实施“走出去”,大力扩展“四川造”市场疆域。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加强市场细分和分类指导,推动优势产品巩固重点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支持企业抓住世界经济调整机遇,全球范围获取技术、市场等战略资源,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水平。

  全力在工业节能减排上实现新跨越。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传统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大环境,围绕“两型”社会的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是严格产业准入。坚持产业政策的正确导向,严格产业准入、市场准入,从源头控制资源要素的使用和消耗。二是强化节能技术支撑。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实施一批重大节能工程,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三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企业、园区、城市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推动能源资源高效、清洁、循环、梯级利用及工业“三废”无害化、资源化再生利用。四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采取综合手段,强化目标管理,有序关停能源浪费严重、效益低、高污染的企业落后产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全力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上实现新跨越。一是推进重点领域的信息化改造。加快在装备制造、钒钛钢铁、能源电力、食品饮料、现代中药、汽车制造等产业领域,实施一批信息技术应用项目,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提高生产过程、生产装备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二是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品功能,促进方便使用,提升产品档次。三是以信息化催生新兴产业发展。借助电子商务服务、物联网应用、智慧城市等技术的大规模创新应用,催生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和经营业态。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建设智慧城市。

  全力在工业发展环境提升上实现新跨越。一是着力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深刻把握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对能源、资金、要素的需求趋势,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优化要素投入结构。二是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解决人才引领支撑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性问题,突出抓好“两头”,一头重点抓企业领军人物,以解决做大产业、做强企业的关键;一头重点抓技能人才队伍,以解决企业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低的问题。三是着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进依法行政,减轻企业负担。强化政务服务,规范行政审批,加强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务。加强典型宣传,营造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 刘怡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