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惠润巴蜀 田野绘新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答好乡村振兴“新考卷”,四川省税务部门着眼数据赋能、政策落地、服务创新,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用担当作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数据赋能助力产业兴农
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川渝毗邻地区十大合作平台中唯一以农业为主的平台。为赋能乡村振兴,四川省内江市与重庆市荣昌区两地税务部门推出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数智中心”,利用发票购销数据匹配上下游供产销信息,以数据链打通供应链、延长产业链,为涉农企业牵线搭桥找销路、强链补链开新路。在内江的隆昌市隆龙稻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筐筐鲜活肥美的小龙虾被捕捞上岸,经过清洗、分拣、打包,由批发商装车统一发往重庆等地。“得益于两地税务部门的牵线搭桥,我们和重庆永立百货超市签订了购销意向书,让‘稻田虾’走上荣昌市民的餐桌。”合作社负责人陈丽说。
税收数据不仅反映产销链信息,还能洞察企业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在眉山,税务部门依托涉农经营主体纳税申报等数据,推动“税电指数贷”的应用范围由公司贷拓展至个人贷,帮助涉农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在攀枝花,税务部门针对果农自产自销水果代开发票难题,创新打造“智税助农促共富”项目,推广分类代开农产品发票管理新模式,实现税费服务不出村、税费诉求村里办。在绵阳,税务部门举办的“税银企沙龙”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化纳税信用为融资信用,帮助麦冬产业以“信”换“贷”,用于升级设备、扩大种植、招聘工人等。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四川省税务部门通过数据赋能农业现代化更好发展,助力巴蜀乡村名片越擦越亮。
政策落地助力质量兴农
在长江之畔的泸州市纳溪县,一坛坛陈列在古法酿造技艺体验中心的古法陈醋香气四溢,吸引着不少游客驻足,感受传统酿造文化。谈及企业发展历程时,泸州护国味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潘丽娜感慨道:“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税务部门得知后,主动上门问计问需,辅导公司在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方面享受65.71万余元的税收优惠,极大缓解了经营压力。在税惠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会继续扩大产能,研发一些个性化、定制化新产品,以更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作为农业农村部重点推广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之一,有机农产品是质量兴农的领跑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了促进“有机之州”目标的实现,税务部门深入辖区生产基地,点对点解答农户关注的突出问题、热点政策及政策享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近年来,企业累计享受税收减免超过103万元。这让我们更有底气和信心将资金用于高原有机马铃薯种植产业的科技研发。”甘孜县恒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鄢昌林表示。一系列税惠政策在四川省的生根发芽,为农业企业送去减税降费红利,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更大动能。
服务创新助力绿色兴农
绿色兴农,生态优先,加强农业生态保护,是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泸州市江阳区咀阳村通过发展“藕—鱼—虾”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成功走上绿色发展道路。该村采取藕鱼虾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藕秸秆还田等举措,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化肥零施用目标。每到盛夏,咀阳村千亩荷塘美不胜收,水上绯红摇曳,水下鱼虾成群,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打卡。生态好了,游客也多了,村民们抓住机遇,在家开起民宿、农家乐,生态农业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还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据荷花基地负责人杨朝华介绍:“税务部门一直很关心荷花基地建设,在村里设立了办税缴费便民点,方便大家办理涉税事务,打通了办税缴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以来,企业已享受税费减免2万余元,这笔钱被投入到扩大种养面积、购买鱼虾苗中,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好生态催生新业态,美丽乡村孕育美丽经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及水源涵养地,也是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核心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阿坝州税务部门根据当地多民族聚集、语言不同的实际情况,组建了一支藏羌汉三语联动的政策宣传队伍,以“微讲堂”“尼玛税校”“卓玛办税”等纳税人学堂为载体,用专业化、精细化服务确保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相关政策得到落实。环保做得好,税费就能缴得少,看得见的红利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探索绿色转型道路。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阿坝州享受环境保护税减免的企业数量由11家增长到了2024 年的45家,累计减免税额达1291.09万元。
四川省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绿色税制的双向调节作用,让绿色发展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点,走出了一条“绿色生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牛洋 孙靖程 祝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