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社会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 2025年11月13日 14时5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确保社会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这一新表述,值得关注。

    “井然有序”确保的是稳定,没有一个稳定的大环境,缺乏安全感,发展就无从谈起。“生机勃勃”强调的是活力,如果僵化停滞,选择“躺平”,也肯定发展不起来。“十五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实现发展与安全、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中国已经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安全国家之一,从补短板出发,“生机勃勃”被放到了更靠前的位置。《建议》中,“活力”二字共出现8次,足见其分量。

    活力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一个富有活力、生机勃勃的社会,精神基调饱满,内生动力强大,能“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推力。换个角度,社会生机勃勃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此表述用的是“确保”一词,锁定结果展示决心信心;同时,也意味着当下需要主动作为,坚决作为,消解妨碍社会活力的各类因素。

    一是在“放”字上做文章,营造宽松环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某种程度上,包容空间就是发展空间,应变速度就是发展速度。一方面,对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新需求、新趋势,要有充分的包容性,为新事物成长提供足够空间。新来的不要因弱小而看不起,也许其蕴藏着新的增长点;看不明白的不要急于否定,让“子弹再飞一会”,允许有试错空间。另一方面,对出现的问题要提高治理能力,同时依法治理、精准治理、创新治理,不能动辄“一刀切”,也不宜“层层加码”……比如成都双流“化堵为疏、引摊入市”破解游商治理难题、赋予游商“城市管理合伙人”身份以共治求善治的做法,就展现了开放包容和明智。

    二是在“破”字上出实招,保护公平竞争。破除各类有形无形的市场壁垒,破除阻碍公平竞争的各种门槛,破解“内卷式”无序竞争……总之,就是拆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千方百计减少限制性措施,通过理顺市场机制、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竞争,让资源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要为人才释能开放渠道、搭建平台、提供保障,让人尽其才的活力充分迸发。比如最近的公考年龄门槛降低。

    三是在“人”字上下功夫,稳定信心预期。通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激发社会活力。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将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知的收入提升、生活改善和精神充实。当前,在科技赋能的同时也要关注科技对人的影响。比如人工智能一方面赋能创造财富,一方面也在取代一些人的工作,如何释放更多元的经济活动、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以及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能力培养体系、持续提高人的能力素质,都是未来应该考虑和谋划的重点。

    活力意味着创新、流动和效率,活力也意味着心情舒畅、激情洋溢和阳光明媚。改革是释放社会活力的“总阀门”。唯有进一步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决铲除顽瘴痼疾,社会才能进一步释放活力,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丽萍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确保社会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 2025年11月13日 14时5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确保社会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这一新表述,值得关注。

    “井然有序”确保的是稳定,没有一个稳定的大环境,缺乏安全感,发展就无从谈起。“生机勃勃”强调的是活力,如果僵化停滞,选择“躺平”,也肯定发展不起来。“十五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实现发展与安全、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中国已经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安全国家之一,从补短板出发,“生机勃勃”被放到了更靠前的位置。《建议》中,“活力”二字共出现8次,足见其分量。

    活力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一个富有活力、生机勃勃的社会,精神基调饱满,内生动力强大,能“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推力。换个角度,社会生机勃勃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此表述用的是“确保”一词,锁定结果展示决心信心;同时,也意味着当下需要主动作为,坚决作为,消解妨碍社会活力的各类因素。

    一是在“放”字上做文章,营造宽松环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某种程度上,包容空间就是发展空间,应变速度就是发展速度。一方面,对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新需求、新趋势,要有充分的包容性,为新事物成长提供足够空间。新来的不要因弱小而看不起,也许其蕴藏着新的增长点;看不明白的不要急于否定,让“子弹再飞一会”,允许有试错空间。另一方面,对出现的问题要提高治理能力,同时依法治理、精准治理、创新治理,不能动辄“一刀切”,也不宜“层层加码”……比如成都双流“化堵为疏、引摊入市”破解游商治理难题、赋予游商“城市管理合伙人”身份以共治求善治的做法,就展现了开放包容和明智。

    二是在“破”字上出实招,保护公平竞争。破除各类有形无形的市场壁垒,破除阻碍公平竞争的各种门槛,破解“内卷式”无序竞争……总之,就是拆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千方百计减少限制性措施,通过理顺市场机制、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竞争,让资源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要为人才释能开放渠道、搭建平台、提供保障,让人尽其才的活力充分迸发。比如最近的公考年龄门槛降低。

    三是在“人”字上下功夫,稳定信心预期。通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激发社会活力。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将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知的收入提升、生活改善和精神充实。当前,在科技赋能的同时也要关注科技对人的影响。比如人工智能一方面赋能创造财富,一方面也在取代一些人的工作,如何释放更多元的经济活动、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以及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能力培养体系、持续提高人的能力素质,都是未来应该考虑和谋划的重点。

    活力意味着创新、流动和效率,活力也意味着心情舒畅、激情洋溢和阳光明媚。改革是释放社会活力的“总阀门”。唯有进一步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决铲除顽瘴痼疾,社会才能进一步释放活力,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丽萍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