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州市:凝聚护水合力 建设幸福河湖

  • 2024年04月11日 16时17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字体:
  • 全面实施河湖长制以来,四川省彭州市明确河湖管理责任体系,强化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治理,凝聚治水护水合力,有效打通护河“最后一公里”,形成全社会共治共建共享幸福河湖的良好氛围。

    打通河湖管护执法“全链条”,建立河湖管护协作机制

    彭州市河长制办公室联合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在线索移送、办案协作、信息资源共享、联合巡查、社会参与、宣传培训、定期会商、日常联络等方面开展合作,建立了“河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有效增强了前端辨认、立案取证和事件认定的执法能力,强化了河长办与司法部门、河湖长制成员单位的协作配合与监督制约,推动了河湖管护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协作机制实行以来,彭州市共开展联合巡河3次,打击河道涉砂违法行为24起,罚没金额36.74万元,办理涉河领域刑事、公益诉讼案件43件,增殖放流水生生物3万余尾,清理垃圾约3600吨。

    创新设立灌区河长,促进智慧河湖文化发展

    彭州市组织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流域片站负责人和镇(街道)灌溉委员会业务骨干等担任灌区河长,聚焦灌区河渠治理盲区开展工作。濛阳河流域灌区河长提供违法排污线索29个,其中涉及的9家企业被关停,2个违法排污污水处理厂被取缔,濛阳河水质首次达到Ⅲ类。彭州市对湔江堰灌区渠系智能感知和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提升,依托现代化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软件应用技术,实现了灌区工情和水情实时、全面数据响应,农业用水量减少38.2%。将河湖沿线闲置房屋打造成民宿集群,引入渠水实现滨水空间再造,推动“水+农业产品”产业价值输出、“水+农村旅游”生态价值转化、“水+农灌遗产”文化价值跃升,重塑“节水高效、防灾有力、生态良好”的灌区水网体系,为“天府粮仓”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强化基层治理力量,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

    彭州市积极推进河湖长制工作重心“关口下移”,根据域内山区、丘区、坝区不同自然禀赋,因地制宜激发群众参与河湖治理热情,聚力破解农村河湖治理难题。在山区树好“责任旗、成效旗、激励旗”全民治水三面旗,利用“河流包干”“相互找茬”“挡获有奖”三套制度,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为砂石盗采戴上“紧箍咒”;在丘区打好“融合牌、互动牌、亲情牌”全民治水三张牌,以河湖长制为纽带,形成“一河水,全村治”的治水新模式;在坝区奏好“社区监督、网格监督、邻居监督”全民治水三部曲,实现河湖管护全覆盖。

    激发社会各界力量,协作共建幸福河湖

    彭州市聘请公益组织对河湖长制工作开展第三方社会评价,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面向社会各界公开聘请“民间河长”“巾帼河长”,开展常态化巡河活动,50余名“民间河长”已累计巡河1605小时、4046公里,发现并解决涉河湖问题682处。组建“共青团+青年志愿者”的“河小青”青年志愿服务队伍14支,累计出动志愿者1000余人次,开展河道清洁行动50次,沿河设置安放20余处宣传告示牌。组织开展百余次护河宣传活动,将河湖长制带入乡村、社区、中小学、幼儿园,营造“人人当‘河长’、全民来治水”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彭州市:凝聚护水合力 建设幸福河湖

  • 2024年04月11日 16时17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全面实施河湖长制以来,四川省彭州市明确河湖管理责任体系,强化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治理,凝聚治水护水合力,有效打通护河“最后一公里”,形成全社会共治共建共享幸福河湖的良好氛围。

    打通河湖管护执法“全链条”,建立河湖管护协作机制

    彭州市河长制办公室联合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在线索移送、办案协作、信息资源共享、联合巡查、社会参与、宣传培训、定期会商、日常联络等方面开展合作,建立了“河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有效增强了前端辨认、立案取证和事件认定的执法能力,强化了河长办与司法部门、河湖长制成员单位的协作配合与监督制约,推动了河湖管护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协作机制实行以来,彭州市共开展联合巡河3次,打击河道涉砂违法行为24起,罚没金额36.74万元,办理涉河领域刑事、公益诉讼案件43件,增殖放流水生生物3万余尾,清理垃圾约3600吨。

    创新设立灌区河长,促进智慧河湖文化发展

    彭州市组织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流域片站负责人和镇(街道)灌溉委员会业务骨干等担任灌区河长,聚焦灌区河渠治理盲区开展工作。濛阳河流域灌区河长提供违法排污线索29个,其中涉及的9家企业被关停,2个违法排污污水处理厂被取缔,濛阳河水质首次达到Ⅲ类。彭州市对湔江堰灌区渠系智能感知和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提升,依托现代化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软件应用技术,实现了灌区工情和水情实时、全面数据响应,农业用水量减少38.2%。将河湖沿线闲置房屋打造成民宿集群,引入渠水实现滨水空间再造,推动“水+农业产品”产业价值输出、“水+农村旅游”生态价值转化、“水+农灌遗产”文化价值跃升,重塑“节水高效、防灾有力、生态良好”的灌区水网体系,为“天府粮仓”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强化基层治理力量,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

    彭州市积极推进河湖长制工作重心“关口下移”,根据域内山区、丘区、坝区不同自然禀赋,因地制宜激发群众参与河湖治理热情,聚力破解农村河湖治理难题。在山区树好“责任旗、成效旗、激励旗”全民治水三面旗,利用“河流包干”“相互找茬”“挡获有奖”三套制度,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为砂石盗采戴上“紧箍咒”;在丘区打好“融合牌、互动牌、亲情牌”全民治水三张牌,以河湖长制为纽带,形成“一河水,全村治”的治水新模式;在坝区奏好“社区监督、网格监督、邻居监督”全民治水三部曲,实现河湖管护全覆盖。

    激发社会各界力量,协作共建幸福河湖

    彭州市聘请公益组织对河湖长制工作开展第三方社会评价,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面向社会各界公开聘请“民间河长”“巾帼河长”,开展常态化巡河活动,50余名“民间河长”已累计巡河1605小时、4046公里,发现并解决涉河湖问题682处。组建“共青团+青年志愿者”的“河小青”青年志愿服务队伍14支,累计出动志愿者1000余人次,开展河道清洁行动50次,沿河设置安放20余处宣传告示牌。组织开展百余次护河宣传活动,将河湖长制带入乡村、社区、中小学、幼儿园,营造“人人当‘河长’、全民来治水”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