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土门槛”“土政策”等不当干预市场行为见成效
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妨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针对一些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各种“土门槛”“土政策”,市场监管总局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开展的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工作。
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自2023年6月起开展了为期半年的集中清理行动,各地区、各部门对2022年12月31日前制定、现行有效的政策措施进行集中清理,共梳理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各类政策措施近70万件,其中清理了存在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问题的政策措施4218件。
据市场监管总局竞争协调司司长周智高介绍,通过此次清理工作,有力破除了一批行政性垄断堵点,推动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防治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更加有效。
针对一批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限制企业迁移、设置进入壁垒、谋求自我小循环等行为,此次清理工作进行了重点治理。
在重点清理的几类问题中,涉及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的1917件,占45.44%;涉及妨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568件,占13.47%;涉及不当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1462件,占34.67%;涉及不当影响生产经营行为的121件,占2.87%;因文件到期废止等其他情况作出调整的150件。
此次清理发现,涉及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等领域问题的占比,较前次清理分别增加10.02和16.01个百分点,涉及妨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领域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问题表现形式多以隐性为主,各种“土门槛”“土政策”多发,规范性文件和“一事一议”等其他政策措施占绝大多数,“边清理、边出台”和“绕开”公平竞争审查等问题仍然存在。
此次清理的政策措施涉及不同文件类型,其中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一事一议”等具体政策措施占比分别为0.55%、50.55%和48.9%,隐性行为呈增多态势。清理问题发现率0.61%,较2019年清理工作上升0.05个百分点;修订、废止的政策措施中,制定主体为省级的占6.02%,地市级占44.93%,区县级占48.67%。
市场监管总局竞争协调司副司长赵春雷分析,市县两级占比较高,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落实还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尤其是市县两级政府部门不当干预市场的行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地方政府囿于短期发展和局部利益,还没有全面准确把握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地方竞争发展的关系。
针对群众和经营主体反映突出的阻碍企业自主迁移、限制商品要素在地区间自由流动、设置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等突出问题,周智高说,要坚决纠正“边清理、边出台”的问题。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的监督抽查和督促整改力度,按照“谁制定、谁清理”原则,指导各地方、各部门持续开展动态清理。
周智高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突出整治重点,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回应经营主体关切。加大案件的公开曝光力度,强化行政建议和执法约谈,大力纠治不当市场干预行为,为经营主体创造广阔发展空间和公平竞争舞台。(记者 赵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