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河湖管护看四川——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玉龙村
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玉龙村
绥山毓秀,人杰地灵古南陵;沫水钟灵,物华天宝今沙湾。沙湾区嘉农镇玉龙村地处沙湾北大门,面积7.45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余人,其中移民人口960余人,大渡河、生态河穿越村居。这里水量充沛、水质优良,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标准,是沙湾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这里生态环境优美,白鹭野鸭成群,水生动植物丰富,是大渡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地带。
近年来,玉龙村以创建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为契机,创新实施“123”治河工程,推动农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打通基层河湖治理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实现河长制到“河长治”
以强有力的农村党组织为核心,设立村级河长工作室,建立“1+4”工作体系,组建党员巡护队、巾帼志愿队、网格护河队、河道保洁队4支队伍,村集体经济每年拿出2万元作为河长制工作经费,保障工作有效开展。村党委以“铜心共治”党建活行动为抓手,“党支部包片、党员包段”开展巡河查河,将河湖管护作为固定议题与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百姓评政坝坝会相结合,引导村民广泛参与,形成“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强大合力。党建引领干群从河长制到“河长制”的河流治理新格局。
探寻两条路径实现融合与共建
将移民安置与新农村、水美新村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设计建成新农村综合体,以优美环境促进移民安居乐业,实现“移民与村民”融合。积极探索“石堆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将大渡河畔千亩浅滩乱石变为粮食和蔬菜生产的沃土,村民就近进入产业园区务工或入驻园区农业生产成为现代农业工人,使村民有盼头、能致富,实现“村民向工人”蝶变。从融合到蝶变,探索出一条融合发展之路。
依托“有事来协商”“人大代表之家”“百姓评政坝坝会”等平台,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组织村境内产业园区、康养中心等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河湖管理,形成共治共建良性循环。定期举办“幸福河湖”乡村运动会、五清“三句半”巡演等活动和节目,使村民感受到环境变化和生态价值。从干部“独角戏”到群众“大舞台”,探索出一条共治共建之路。
三项制度持续实现生态价值
建立村组干部挂联制度,28名村组干部对境内2条河流、2条沟渠共4.6公里河段分段挂联,“一对一”精准落实巡河问河治河。明确“巡”和“查”的重点,村组河长开展“三必巡”、“三必查”,设立“微信曝光台”,引导村民开展“随手拍”活动,对排污倒废、侵占河道、乱采资源等行为及时曝光、追根溯源。分类制定村组干部、群众、企事业单位河湖保护治理考核办法,建立河长制“红黄牌”警示和“红黑榜”通报制度,将河湖管护写进村规民约,实行量化赋分,建立积分超市,村民用河湖治理行动兑换积分,用积分换实惠。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参与,持续实现美丽河湖生态价值。
阳光映衬下的大渡河美景迷人,折射出沙湾点线面结合、标本兼治的生态之美。我们将积极扛起“河长制”责任,多措并举,真抓实干,通过从点出发、以线延伸、全面推进,继续绘就“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幸福河湖美丽画卷,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崭新篇章。